“第一女贪”称“清白”的另类想象
“第一女贪”称“清白”的另类想象
据人民网报道,安徽漯阜铁路公司原董事长张海英利用国企改制“黑洞”,“风光”地侵占、贪污国有资产高达8790余万元,被称为安徽“第一女贪”。在阜阳中院一审时,她竟然向人们高呼:“我是清白的!”
“我是清白的!”这是所有贪官双面人生的共同写照。安徽省淮南市人防办公室党组原书记、主任陈万华,在受到调查时,就有过 “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表白;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原行长叶征,是温州金融系统涉案金额最大的腐败案件,他曾以党性作保,以保证自己的“清白”;湘潭市原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潘翔凌,从2002年9月至2007年5月的五年时间里,他先后37次出境豪赌,在欠下了巨额赌债后,将手伸向了单位的公款,并多次向他人索贿受贿,也大言不惭地抛出“自己并未受贿,钱都是向朋友借的”幌子,来证实自己的“清白”;更有甚者,2008年12月8日,阜阳市中级法院依法对淮南市原市委书记陈世礼受贿案作出“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一审判决时,陈世礼竟然在笔录上连写三个醒目的“冤”字。
“我是清白的!”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曾几何时,贪污受贿金额远远高于张海英的,大有人在。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因受贿共计人民币1.0867亿元;原温州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温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小唐,贪污1.16亿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第八任院长厉建中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达1.2亿元;被称为“中国金融第一案”的石雪,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高达2.6亿元之巨!……
在上述贪官面前,张海英确实是“清白”的!
“我是清白的!”,听起来令人匝舌,可也令人深思。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吧?2005年,“三玩”市长雷渊利,涉嫌受贿900多万元、挪用公款2600多万元、贪污公款18万多元。在受到审讯时,他就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在郴州要数贪官,我算小的,只能排在第12位。” 如今看来是一语成谶。后来相继查出比其涉案金额更多、更大的贪官,2006年5月,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被掀翻;2006年8月,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樊甲生被“双规”;2006年9月,湖南郴州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涉嫌受贿3千余万被双规……
今天,张海英高呼“清白”,莫非也有什么言外之意?
难道不是吗?尽管张海英老谋深算,早有预谋,但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一定的外力,她能成功吗?那么,依据哲学上的“内因外因”论,我们可否作出这样的设问:她的觊觎,是谁帮助她实现的?她的欲望,是谁帮助她成功的?她的图谋,是谁帮助她得逞的?她的桂冠,是谁帮助给戴上的?
我仿佛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在倒下去的那个贪官的背后,一定站立着一个更大的贪官!雷渊利是这样,张海英也同样会如出一辙的!如果不斩断张海英后面的那双黑手,李海英、王海英之流的贪官仍然会如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
这也许就是安徽“第一女贪”高呼“我是清白的”另类想象后的最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