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评评《走西口》 也来评评《走西口》 ——兼评《北京晨报》《〈走西口〉“走”了谋生创业的大基调》
也来评评《走西口》
——兼评《北京晨报》《〈走西口〉“走”了谋生创业的大基调》
高山美
碰巧我也看了《走西口》,没有看到前面几集,是从田青等人被刘一刀抓去那一集看起的。看过之后我觉得《走西口》这部电视剧,它根本就不是一部写晋商发家致富的作品,他写的是当时的山西农村青年离开山西,外出找自己的生活出路,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当时黑暗政治的逼迫下,不断提高觉悟,终于投向革命的故事。它的标志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田青,他本来是一个破落富户的子弟,他的奋斗目标就是把他父亲卖掉的田家大院买回来重振家业。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几起几落的生活使他认识到了:在军阀恶势力当道,官匪勾结的世道,个人发家致富的路是走不通的,在革命者徐木匠牺牲后,他终于把买回的田家大院下决心,重新又卖了出去,用它从土匪手中夺回的资金和卖掉田家大院的全部资金支援革命,他自己也告别了母亲和豆花,跟着诺颜王子的革命队伍走了,参加了革命。
整部连续剧,就是写田青觉悟的过程,我认为这部连续剧对革命者诺颜王子和徐木匠的刻画是高大的,符合实际的,而对田青这个人物的刻画也很到位,他有很多优秀的品格,譬如对翠翠爱情的忠贞不渝;对梁满囤一再援助的深厚乡情;对瘦猴的谅解,当然他也有狭隘的一面,但是总的是使人感到在中国当时的大形势下,这样的人参加革命是迟早的事。电影的败笔就是不必要的过于突出了田家礼、义、仁、智、信的封建祖训,但是这并没有与田青的为人直接联系起来,而是成为剧里一个多余的东西,如果把这一段删去,一点也不会影响这个剧的剧情展开。
这个剧的另一个败笔是对刘一刀的刻画的前后不一,如果把刘一刀再刻画得聪明、理智一点,使之前后一致,让他自己识破二当家的阴谋,在徐木匠的争取和帮助下带着队伍投向革命,会使结局更加符合当时的逻辑。还有关于刘满囤的结局,过于浪漫主义,当然也可能是他觉悟到自己人生的失败和窝囊,才在最后采取了一个这样剧烈的行动,以证明他还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总之我认为《走西口》这部电视连续剧,比较好地克服了当前连续剧的无病呻吟、拖沓的毛病,基本上具备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作特点,是当前一部歌颂革命的较好的作品。
《北京晨报》《早茶。副刊》(2009.2.9)的评论,是主观的硬把人家的主题——“大基调”定为“谋生创业”,然后再加指责认为它离开了“大基调”的思维是很莫名其妙的,既然是影评,当然应该尊重客观,从剧情本身的基调出发,来评论它的得或失,否则不是对人家太苛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