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黑锅自己背
你们的黑锅自己背(有删节)
廖化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由于中国极度依赖出口,它一旦放缓,加上原本股市及住房泡沫已经爆破,那么中国经济出现危机是难免的,虽然程度如何还是未知数。
各地企业之前一直在抵抗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现在更拼命把危机转嫁给工人,大量裁员。有些企业不受影响,也趁火打劫,加强剥削工人。有些官府则赶忙附和资本家,把造成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工人。社会保障部在11月17日发出通告,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暂缓调整最低工资” ,即冻结最低工资。接着,广东省总工会下发通知,对经营困难的企业,停止其工资集体协商,以便职工与企业主“共度时艰” 。
11月19日广州日报有篇文章〈共渡难关需要各方承担〉叫工人认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是全社会的困难,企业倒了,员工失业,生活只会更加困难,社会失业率增加,整个形势只会更糟糕。难关当前,我们有必要重提‘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大局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帮助企业家渡过难关,重振经济,工人才有工作。
救了经济不等于救了工人
另一方面,最高当局提出救市方案,拿出四万亿元来扩大内需,目的是“保八” ,即保持经济增长在8%,以及增加就业机会。方案包括了扩大基本建设、民生工程和支持技术创新等等。
拿出的钱的确不少,可是究竟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能否抵消不断消失的工作,才是问题。当今资本主义下,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根本不成正比。全球皆然,中国尤甚!虽然199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年均都有9%,可是只带来不到百分之一的就业增长(见下表) ,是亚洲主要国家中最低的一个![1]怪不得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2]如果在经济增长期,就业增长还那么少,那么,到了经济危机时,更大规模的失业和更低的工资就难以避免。所以即使最后经济得救,也不表示工人的就业机会一定显著好转。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不论荣衰,工人都是输家
经济振兴不仅与就业增加没有关系,它同工资增加也没有关系。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翻了三番。但工农所创造的财富主要都落进剥削阶级口袋。在新创造的财富中,利润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工资的比例却相反,步步下降。这就是相对贫困化。这是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规律,连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人也不能避免。在中国则额外严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的工资占国民收入比例,从1998年的53%下降到2005年的41.4%[3],而利润就此消彼长,说明了这段时期社会急速两极分化。
但是2亿5千万工人不仅相对贫困化,而且是绝对贫困化,就是说,工资的购买力在过去二十年持续下降,几乎只能糊口(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了。近年来,在珠三角,最低工资普遍都增加了。但是并没有显著带来生活的好转,不仅因为物价也赶上来了,而且因为从头到尾最低工资就定得太低,低到没有保障意义。
经济季度报告,2007年2月,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
国外的最低工资往往是平均工资的五到六成(泰国和美国是五成,法国是六成)。可是,我们的最低工资一般只有平均工资的三成多[4]。所以,即使近年来提高了最低工资,最多只是追上物价(其实仍然追不上) ,对工人来说谈不上是什么显著改善。事实上,工资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从2005年起还是不断下降,到2007年只剩下39.7%了。[5]
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官商的利润水涨船高,可是工人的实际工资反倒一直往下掉﹔而一旦经济放缓,官商立即转嫁危机,还要工人认命。就是说,官商永远要做赢家,工人永远做输家。这哪里是什么大局?分明就是一小撮贪官和奸商的小局!
惠民项目中看不中用
表面上振兴方案也有提高普通人民的收入或者福利的一面。早在美国爆发危机之前,当局已经觉得中国那种国内需求不足、过分依赖出口的模式很有问题,所以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美国危机全面爆发后,当局更觉得“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了。
可是,由于毫无透明度,当然更没有民主监督,人民根本不知道惠民项目究竟占四万亿元的多少,项目的实际内容又是什么。不论中央口头上讲得多好听,但是,它能否落实,并不决定于文件,而是决定于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对比,即组织力量的对比。现实情况是:一面是有权有钱的官商联盟,另一方面是一盘散沙,毫无公民权的劳动人民。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以为那些惠民项目可以充份落实,简直是妄想。
连〈法制日报〉11月14号的评论也说,中央政府的投资必定引发地方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激烈”争抢, “可能会损害到中央投资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公平性” ,因为大工程背后必有大腐败。[6]事实上,北京发改委附近的豪华酒店已经住满各级官商,争着送礼送酒来抢夺项目了。所以,四万亿元最后多数仍然是落进官商口袋,或者浪费掉。当然最终都会有部份钱变成有用的铁路、医院,但是成本一定高得不得了,而质量则低。财富则继续朝官商阶级集中,贫富悬殊继续扩大,反过来加强国内需求的不足。
11月23日〈经济观察报〉报导,发改委主张“逐步使工资收入占的比例提升至45%” 。这明显同社会保障部的立场不同。不过我们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这只是建议,而且也缺乏细节。逐步云云,究竟是分摊成十年还是二十年?其次,这个比例连1998年的水平(53%)也远没有恢复,仍然太低,根本没有老实地把欠账还清。
有个叫王练利的学者计算过,如果2005年的利润与工资之比能够恢复到1990年的比例,平均工资水平就可以翻两翻。所以如果最高当局真的照顾民生,那么,不只不该冻结工资,反而应该把工资提高一倍,工时再减半,也绝不为过。
有人说,在经济危机时不冻结工资,反而增加工资,那岂不是让更多企业关门吗?要记住“企业倒了,员工也失业” 啊!这些人忘记了,官商继续联合压低工资,造成消费不振,结果不是一样吗?冻结或降低工资对于个别资本家是良药,对于整体资本主义市场却是毒药!
冻结工资适得其反
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一方面要拼命剥削工人才能让企业家发财,资本主义才有动力;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工人有足够多的收入来维持“大众消费” ,才有钱去买资本家生产的东西 。光靠上层社会的奢侈消费是不行的,是一定带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全球皆然,中国为甚。因为中国工农特别穷,私人消费特别低落。低到什么程度?从英国到南韩再到印度,私人消费都占一半,投资率很少超过30%。可是,中国私人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15年来不断下降到2006年的36%(见上表) ,同期投资却彼消此长,节节上升到超过40%,是全亚洲最高的国家,比急速工业化时的南韩还要高几个百分点[7]。如果考虑到私人消费中的贫富差距,那么中国工农真正是被压迫到连生存都成为问题了。可见那些官商阶级为了积累资本,毫无人性到什么程度!但是这种掠夺也早晚走到自己的反面﹕官商越是对工农敲骨吸髓,国内消费越是不振,越是导致中国各行各业几乎无一不生产过剩或者设备过剩。为求出路,资本家只好再争夺更多国外市场,赚更多的美元外汇。可是世上哪有让你白赚外汇的事呢?尤其是美国霸权主义?所以你得把美元用来买美国的债券,而不是用来提高中国普罗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这样,中国更深地被美国套牢,并且给它拖进今天的全球经济危机,蒙受双重损失:一方面是出口下降,另一方面是美元资产贬值。结果中国经济就无可避免会出现危机。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要冻结工资,那么原来不足的国内需求就会更形萎缩(如下图)。
高积累、低工资 → 国内需求不足 → 生产过剩 → 拼命出口 → 用外汇买美国债券,支撑美国消费 → 美国信贷泡沫爆破,经济危机 → 中国出口减少,美元资产贬值 → 中国经济放缓 → 冻结工资→ 经济更差。
2008年11月25日
[1] The Challenge of Job Creation in Asia, ERD Policy Brief,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pril 2006.
[2]實際失業率超過10%。官方的4-5%失業率根本是假的。
[3]同期美國高達57%。西欧又比美国高。
[4]以深圳为例,2007年最低工资是810元,而当地平均工资是2450元,前者只是后者的33%。
[5] 11月23日〈經濟觀察報〉。
[6] http://fuxing.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11934201
[7] Rebalancing China’s Economy --- Modeling a Policy Package, World Bank China Research paper No. 7, p.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