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冷热失当:评某些WH人对革命历史的态度

火烧 2009-02-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指出WH市革命历史纪念地如铭新街与雨花台境遇悬殊,反映部分市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态度冷热不均,呼吁重视革命教育与纪念设施建设。

     

冷热失当:评某些WH人对革命历史的态度  

——写在读《铬新街:WH市的雨花台》之后  

   

读 3月28日 的某报,上有文章谈到WH市的铬新街。文中说,这里“有一条街道,它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见证着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在该市的现代史上铭刻下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该文介绍,“从1927年11月至1929年4月,杀人如麻的国民党”在这里关押和杀害了数百名“共产党人和善良百姓”,他们之中就有向警予和夏明翰二位著名的共产党人,夏明翰的那首教育和震撼了几代人心灵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就义诗,就是在这里临刑前写的。正因为如此,这里曾经被该市的首任市长称为“WH市的雨花台”。这个称谓应该说是名符其实的。可是,“南京的雨花台,现在已成为市民和各地游人接受革命教育的基地”;而该市的铭新街,“却默默无闻,甚至被人们所遗忘。”  

情况的确如该文所说。  

我知道WH市的铭新街,也到过南京的雨花台。二者虽同为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腥屠场,然而其境况却有着天壤之别:南京的雨花台早已经由当地政府投入巨资,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打造成为了一座大型的革命历史主题公园,每天游人如织,常有学校和其他单位集体来此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这里感受该市的那一段革命历史,从中领悟革命斗争的残酷,领悟先烈们革命信念的坚定和面对敌人屠刀的大义懔然与视死如归,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而该市的铭新街却惨得很,正如该文所说的那样,已“鲜为现在的人们所熟知了。”  

同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境遇呢?这里面也许有多种的主客观原因,但据我个人多年的观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是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差别就在于,某些WH市人在对待革命历史的态度上存在着冷热失当的现象:即对待旧民主主义革命(比如辛亥革命,下同)心肠忒热,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那心温就要凉得多。如若不信请看事实:  

WH市的江南和江北各有一座公园,江南的名叫首义公园,江北的名叫解放公园。从名称上人们不难看出,两座公园分别是为了纪念辛亥武昌首义和庆祝W市获得解放而设立的。虽然两座公园的名字都与革命有关,可是其“待遇”却大不一样。首义公园,近20年来有关当局在里面坚持不懈地大兴土木,先后建起了两座大型纪念碑(其中一座据说是复原),两座全石质诗碑亭,一座大型首义人物石质雕塑群,一尊首义战士铜像,一座仿辛亥首义的炮台,此外还有亭廊屋宇等其他配套建设,真是应有尽有。同时,整个公园的道路、绿化等全都焕然一新。走进去一看,给人的感觉是好不气派,辛亥首义的气息好不浓厚。而解放公园却远远没有这样幸运,除了早年建起的一处苏联援华空军志愿者烈士墓之外,就再也没有一处与“解放”二字连得上的建筑了。多年来,不断地有市民发出呼声,要求有关当局在公园里兴建起反映该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投身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和该市获得解放的纪念性建筑;这样做既是为了纪念过去,更是为了教育后人,同时也使这座公园名符其实。可是,这样的好建议,从来就没有人理睬过。其实,市民反映说,该市就正缺这样一座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的公园哩;  

该市内有三处房子,都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的旧址。它们分别是党的“八七会议”会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毛泽东同志旧居、辛亥武昌首义军政府(原鄂军都督府)旧址。因为它们都与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相关联,所以三处房子都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其“待遇”也是大不相同的。后一处旧址,即辛亥首义旧址,格外地受到了一些人的宠幸:其院子里面,近年来多次进行改造升级,早已经是面貌一新;在院子的前面,本已投巨资建起了一座大型喷泉绿化广场,并命名为首义广场(从前这里叫阅马场)。广场建起后没几天,有的人又觉得它还不够气派,于是于去年重新作出规划,再投巨资拆迁大批周边原有建筑,兴建一座以辛亥十八星旗为中心图案的大型建筑群。才过了几个月,这些人又觉得这个规划还不过瘾,于是又在近日重新作出规划,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再大规模地扩大范围,建起一个“一条轴线串联三大板块”的、总面积为 108公顷 的首义文化“核心区”,而后再辅以其他景点,建设整个首义文化区,以此来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作准备。近日,他们又引进数千万元的民营资本,另址建设首义纪念园以与之配套。另外,几年前还在附近不远处建起了一座极具规模的首义商业园,意在为游人提供包括参观游览及餐饮、购物、休闲一条龙的服务,让他们充分地接受辛亥首义的革命熏陶。至于党的“八七会议”会址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两处旧址,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当局某些人的偏见所至,多年来没有增添任何新的构建物,使得它们一直处于“简单的建筑复原、旧物陈列状态”(该市几位政协委员视察后的评语);  

地方搞气派了,如果没有人来看,使得一些人格外看重和极其推崇的“首义精神”仍然得不到广泛的传扬怎么办?为此,他们绞尽了脑汁,终于“与时俱进”地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旅游这个新兴产业上作文章,将辛亥首义的红楼及新建的广场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捆绑在一起,设定为外地旅游团来该市时的必游项目。不仅如此,他们还注重借助政治的力量,蓄意安排党和国家最高层次的领导人来此参观,以提高它的知名度和扩大它的政治影响,广大其招徕。还有,我曾与该市一位中学校长谈起过革命传统教育,他说:“WH市革命历史的亮点就是辛亥首义了,其他的虽然也有一些,但是历史地位和影响都极其有限。因此,WH市的革命传统教育主要的是要进行辛亥首义的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也主要是参观首义红楼和其他遗址遗迹。通过教育,使全市青少年了解辛亥革命,学习和继承伟大无比的首义精神,以此来塑造城市之魂,鼓舞全市人民的斗志。”我问他:“这是你个人的意见呢,还是上边领导人的意见?”他说:“都有吧。”前人说得确实不错,“事在人为”。经这样一番的“人为”之后,果然效果极佳:这里一改从前相对冷清的局面,变得游客兴旺起来,因而也就财源茂盛,经费充盈。而党的“八七会议”会址和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处,则遗憾得很,游人日渐稀少,终至于门庭冷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造成经费紧张,不得不用出租保护范围内的房屋的办法以求艰难度日(见 2005年2月22日 当地报纸。顺便指出,近日由于中央强力推出了红色旅游,加上正在进行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这些地方的窘况暂时地有了好转)。  

事例还可以摆出一些,但仅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客观事实,就足足可以看出,某些WH市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态度的冷淡和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态度的热切了。在搞清楚了这些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那条铭新街的“默默无闻”和“被遗忘”,其缘由就不难弄明白了。之所以会如此,实与这里当年关押和被关押,杀害和被杀害的人的身分有关:倘若当年在这里关押和杀害革命者的不是国民党而是满清政府,被关押和被杀害的不是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是辛亥首义的官兵,那么,铭新街就一定会如同辛亥首义的遗址遗迹一样,格外地受到重视了。因为,在这座城市里,凡与辛亥首义有关联的人和事物,是没有一人一事“被遗忘”的。  

如果我们不仅仅局限于WH市这一市,而把视线再放开一些,扫视一下全国其他的城市,那么人们就不难发现,该市某些人对党所领导的,亿万人民共同参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此心冷,对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却如此心热,时至今日仍然还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个事件大兴土木,大动干戈,这种现象,在今日之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就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说吧,人们常常说,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见其成立的历史意义绝不亚于此前的任何一次历史事件。人家上海人就是由于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除了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党的“一大”会址原有的建筑、设施和物品外,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还在会址的旁边,建起了一座大型纪念馆。馆中除了用多种现代方式进行历史陈列和展示外,还按1:1的比例,建起了蜡像馆,使参观者和游人置身其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不寻常的历史瞬间。至于嘉兴人,就更加令人敬佩了——全市党员主动积极集资建起了一座大型“一大”会议纪念馆,里边的丰富陈列,给参观者和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国家旅游部门今后初公布的数字,去年全国的旅游景点中,嘉兴“一大”会址和纪念馆,是参观者和游人去得最多的地方,达1180余万人次。固然党的“一大”会议是在上海和嘉兴召开的,可是,WH市也有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了会议啊。即使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望历史长河中的那短暂的一瞬,WH市先贤们先知先觉的精神与智慧,也是十分难能可贵和可歌可颂的。可是,WH市共产主义小组的遗址遗迹、遗风遗韵今何在呢?对此,不要说外地人来此找不到,就是该市的本地人,知道者也已鲜矣。如若不信,可以随便到该市的街道上去作一番随机调查就知道了。至于像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天津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重庆的红岩纪念馆和歌乐山烈士陵园,还有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南京的日寇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等,都是当地近年来兴建的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型纪念场馆。可是,如前所述,在WH市,除了对辛亥首义肯持续地下功夫、肯大把地花钱外,对于别的,似乎兴趣就不多了。这种在全中国都不多见的现象,真叫人不可理解,似乎也表现得极其另类,极其地不合时宜。  

在此我想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给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符合其本身历史价值的地位。我只是认为,我们不应该厚此而薄彼,冷热失当。就辛亥首义而言,固然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应当给予必要的和恰当的肯定。但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全国人大建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自那以后,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丝毫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正因为如此,才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的浴血奋战,从而才有了包括WH市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站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比较中,亿万的中国人才得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人们可不要执迷一端而忘记了这样的结论。  

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两个阶段。这是根本性质和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完全不同的两个革命。这些,早已成为了每个中国人的历史常识,以“维楚有材”而自居的WH人自然也是应该知道的。所以,有关当局在设计和规划城市的文化建设时,理应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回顾和展示放在更加重要和更加突出的地位才对。在这方面,中央已经作出了榜样。一年多来,中央主要传媒不间断地在其黄金时段和主要版面推出“经典中国”、“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等大型节目,都是突出地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节目,至今仍然在继续;今年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12个部门联合隆重地推出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人物、事件和遗址为内容的“红色景区和红色线路建设”,隆重推出“红色旅游”项目;今年前一个时期全民性的空前规模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以及中央的其他许多举措,都强烈地提醒人们: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长期目标,是要充分利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以教育人民和广大的青少年,铸造我们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的斗志,以便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作为一个特大城市领导当局中的某些人,可要头脑清醒,思路明确,处事冷热有致才是。可千万不要一味地沉迷于某个认识的误区中,致使冷热失当,贻笑大方,贻笑后人啊。  

   

   

  2005年4月1日 写,2009年2月12日修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