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唯人主义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反过来,后者又对前者起反作用。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得出了人类依次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封建地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结论。马克思的这个结论,一是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私有制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二是告诉我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必然要从私有制社会进化到公有制社会。马克思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对于马克思的这个认识,我是有疑义的。我认为,历史不是“唯物”的,而是“唯人”的。是历史唯人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下面,我来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一切都是因为人,一切都是为了人。离开了人和人的需要,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生产力,而是人类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和平的需要。至于发展生产力,不过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手段。
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要结成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马克思定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决定生产关系的是生产力。
我认为这个表述是欠妥当的。确切地说,决定生产关系的是掌握最强生产力的(阶级、集团或者个人)。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
至于人类从原始公社制依次或者跳跃式地转变到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确如马克思所讲,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私有制下的弱肉强食,是各阶级为争夺社会的主导地位以满足自私需要而进行残酷斗争的结果。私有制是制造战争、恐怖主义、暴力和罪恶的源泉。只有实行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最终把人们从私有制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对于和平的需要。
那么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认为,决定因素是掌握最强生产力的那一方的(阶级、集团或者个人)的认识。只要掌握最强大生产力的那一方认识到了私有制的罪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好处,距离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就不远了。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掌握最强生产力的那一方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无论是手推磨、牛耕犁还是蒸汽机,都可以搞公有制,都不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翻身作了主人的劳动人民一定会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人认为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跨入社会主义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个错误,就是受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误导。
不错,今天,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都严重存在着制约人发展的问题。但那不是公有制制度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由于没能科学落实好公有制,使私有制以另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官有主义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官有取代了民有,官权剥夺了民权。这是对于社会主义的玷污。必须要纠正过来。要切实落实人民对于公有财产的所有权。变官有为民有,变官为主为民为主。
综上所述,人类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和平的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掌握最强生产力的(阶级、集团或者个人)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这就是我的历史唯人主义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