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思考问题的思考
我是学电子信息的,现在也在从事通讯类产品的研发,虽然技术不怎么样,但对电子通讯类的问题总算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抛开反垄断的目的我不谈,这个帖子的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算是一知半解之下,对数字电视信号生成、传输、接收的这么一个过程的误解(/ 曲解?)。
分析整个过程,这个帖子为了证明自己某个关于社会问题的意见的正确性,把科学拿出来当论据。虽然科学是伪科学,但由于大众对这个社会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些类似的观点,所以这个帖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较多的拥护。我本人也认为这个帖子讨论的一些社会性问题很值得重视。
但是,即使这个帖子得出的结论是一万个正确的,它也非常值得我们警醒,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仍能够以错误的前提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经验和理智也告诉我们,这样的企图往往是会失败的,所以我们应该去正视前提,重视论据。
不能过分苛责发这篇帖子出来的人,这个人毕竟还是有些科学意识的,在碰到问题时,他想到了得用科学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想到了去寻找科学的论据;但是这个人毕竟弄错了前提,而且弄错的是“原理很简单”、“不难理解”(见原帖)的前提。
既然如此简单,竟然还弄错了,那就应该是态度问题了吧!很明显这个人对他的论据采取了很轻浮随意的态度,想当然的就得出了“不容讨论的”的结论,产生谬误也不足为奇。更深入一层,既然现在错误确定了,这个人还有我们,是不是都要去反思一个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思考,尤其是对于我们所不熟知的领域?
进一步提问,在我们思考时,当我们把一个东西拿来用作论据的时候,我们是应该主观臆断,还是小心翼翼?我认为是后者。首先,虽然对于一个熟知某个领域的人来说,他或许可以经常性的凭借主观上的感觉便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但是对于一个门外汉而言,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在科学领域,要知道,地球的方圆不是能够靠门外汉的感觉便可得出正确结论的。其次,即使对于熟知这个领域的人,他也应该为自己的想法负责,先去论证或者验证自己的想法,方可将其作为结论,否则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迟早会带来恶果,而且当这个不负责任的结论被运用于公众领域时,这种错误将被急剧放大。
上面的理由很简单、很老套,我想谁都会说,谁都会举例验证。但是为什么既然大家都知道,实际中还是出现了如此多的主观臆断的问题?
说句实话,当我最初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我便立马流出一身冷汗。在这之前,我真的没有意识到,更没又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也像发贴人一样在一个我所不熟知的领域,就某个问题信誓旦旦、主观臆断,说出类似“原理很简单”、“是不容讨论的”这样的话。我认为我至少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的错误,但是看来我错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一个门外汉,得出风马牛不相及的论断才是正常的。
对于我们80后的人而言,基本上也都经历了一场科普的洗礼,我们都记得《十万个为什么》的那个时代,在少年,我们如饥似渴的想要探索这个世界;但后来,我们都以为自己掌握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于是我们也就渐渐淡忘了科学,远离了科学,科学仅仅变成了我们的一句口号而已。可惜对于这个遗弃科学的过程,我们却常不自知,我们沾沾自喜。我们故作姿态,我们以为我们能看穿某些江湖术士低劣的伎俩,我们便是科学的;我们以为我们喊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便是科学的;我们以为我们接受了现代教育,我们便是科学的;殊不知,当迷信一词逐渐远去之后,伪科学却向我们迅速袭来,我们便是缔造者。
是时候反思科学的问题了。我们以为反复吟诵这个词便可以获得科学的认识,这和古人认为祭拜天地便可以得到天地的保佑,何其的相似;“原理很简答”、XX“是不容讨论的”,这与迷信又有何异?
更可叹的是,我们以为我们因为科学而变的无所不知了,我们表现出的不屑大大超过了好奇,我们认为无需探索了,我们不害怕自己不科学了,我们主观下意识的就去断定正确与否了,我们自顾自的就认定“是不容讨论的”了!可是我想,这种无所不知真的比无知还可怕,无知还又可能变成有知;而无所不知,真可谓是自扼喉咙、自断手腕、自毁前程!
重新审视了科学,我感觉,讲科学精神比讲科学更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科学精神并非以科学的名义去包装解释一切,而是抱定一个谨慎、务实、怀疑、积极探索的态度!
再次回到我们关于如何对待问题的讨论中去,这种态度又岂止是一种科学态度?这种态度岂不就是我们要追寻的答案?
谨慎、务实、怀疑、积极探索,这样的态度,应该是我们面对一切问题、面对社会、宇宙乃至无穷远处的态度,是我们在科学、哲学甚至神学等等所有领域都要去实践的态度。只有抱定这种态度,科学乃至思考才从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才获得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无法避免错误,但是怀着这种态度,我们便不会将谬误当成论据,去生产出更多的谬论,也只有怀着这种态度,我们才可能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原帖地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83374.shtml
首先申明:本人并非电视专业人员,所述概念也许不符合电视工作的“专业术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数字电视是世界电视发展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中国广电部门近年来推行的“数字电视”却是打着“数字电视”旗号进行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局!
一、没有“数字电视”节目源是这个骗局与“真正的数字电视”的一个区别点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还没有“数字电视”节目播出,上星的电视节目同样也是模拟信号,节目源是模拟的就决定了用户接收的电视节目必然也是模拟的!
不难理解,真正的“数字电视”应当从节目的录制、编辑、播出、收视等都是“数字化信号”。
二、“机顶盒”是广电部门欺骗电视用户的一个关键点
据广电部门说,电视机上接驳了“机顶盒”就可以收看“数字电视”了。
通过对“机顶盒”工作情况的剖析,不难看出,“机顶盒”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电视台的“模拟信号”――→“机顶盒”――→转为“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用户电视机
原理很简单:由于电视台没有“数字电视”节目源,“机顶盒”只好将电视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在到达用户电视机前再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输送到电视机。
不难看出,“机顶盒”其实是多余的,它不过就是把电视台的模拟信号转来转去后还是模拟信号再输送给电视机。
可以这么说,“机顶盒”只是广电部门自己开办的有线电视的一个终端接收器而已,说成是“数字电视”,不过是欺骗老百姓的一种“好听的说法”而已。
三、实行行业垄断,骗取钱财,是广电部门推行“数字电视”的根本目的!
从广电部门强制推行“数字电视”的做法就可以看出这个卑鄙的目的。
一是多收收视费。
以“数字电视”的重灾区广西为例。据报道,广西已经完成100万户的“数字电视”转换工作,每户每月多收12元,一年就多收144元,100万户每年就可敛财1.4个亿!
同时,“机顶盒”是一机一个,多一台电视机就得多买一个“机顶盒”,每个“机顶盒”售价在700元左右,即使按照一户一台电视机来算,100万户光“机顶盒”一项,广电部门就可以敛财约7个亿!即使“机顶盒”的售价降到300元,广电部门也可以敛财3个亿!
二是强行关闭模拟信号,剥夺老百姓的收视“选择权”。
从各地广电部门强制推行“数字电视”的做法看,无一例外的就是强制关闭原来的模拟电视信号,只留3到5个台给你过渡,一段时间后则完全关闭模拟信号,逼迫用户无条件接受广电部门自己开办的所谓“数字电视”节目,从而达到垄断的目的
四、不是题外的题外话
近来,有“两会代表”,有不少网民都对“数字电视”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许多人的观点不外乎就是“数字电视收多少钱才合理”的问题,而根本没有看到“数字电视”是一个骗局的本质!
试问:对于一个骗局来说,有“收多少钱才合理”的说法吗?
骗局,是不容讨论的,就像“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一样,“数字电视”的骗局必须停止!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国提供数字电视信号的是垄断企业吗?有办法对付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