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了,害怕别人直呼其名?
最近下乡,获知奇闻一段。说是奇闻,却也不足为奇。因为这现象太普遍。
某县县长姓刘,副县长有一个也姓刘。县里搞一个财税改革试点性工作,必先成立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组长自然是正县长,姓刘的副县长正好是分管财政的,两个姓刘的人被纳到同一个临时性组织,正县长大家都叫刘县长,副县长大家也叫刘县长,这样一来,底下办事的人对两个领导在叫法上就很难区分,递送公文、汇报总结皆很麻烦。
为此,县财政局局长专门把局里的人召集到一处,商量统一叫法。王副局长说:“一个叫大刘县长,一个叫小刘县长吧”。
“不妥,下级哪有给上级领导分大小级别的资格”。财政局长说。
“那就一个叫老刘县长,一个叫小刘县长吧”。财政局党委书记建议到。
“也不好,你们知道正县长的年龄正好比刘副县长的年龄小2岁,这样一叫,不就挑明了承认刘副县长干不过刘正县长么”。财政局继续反对。
合计来合计去,大家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叫法,正县长叫刘县长,名实相符,一叫就准;问题就在这个刘副县长,大家要是叫刘正县长和刘副县长,一下子就分清了,但他们哪有我们在网络上不怕别人指贬这样乱写文章这么轻松?他们坚决不能直接叫刘副县长,这样弄不好就把副县长的面子给伤了,副县长将来很有可能就是正县长,到那时万一记个小仇,再穿一只小鞋下来不就死定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叫名字,但大家根本没有直呼姓名称谓县长和副县长的勇气,原因很简单,叫了县长的名字就是对县长不尊敬。
常言道,人的名,树的影。说的是名声大了好,别人会更加尊重你,这是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造成的。人人想着出大名,出了大名才有社会地位。即便是现在,功名利禄在教科书上尽管没有提倡但全社会都在崇尚追捧。现在全社会除了流行崇尚功名利禄,还特别流行咒骂官员。咱不骂官员也就太不与时俱进、太不响应群众愿望。
中国人口多,是世界第一,中国官员也多,按理也是世界第一。但中国的官员好像很少,数来数去,就这么些:股长、科长、乡长、县长、局长、处长、市长、部长、省长,还有主任、主席、书记、……..加上省略的,再加上没有统计的,撑死不过半百,这些象征等级、权力的称呼太厉害了,一口气就节约了多少汉字?一个最小的股长,全国怕有好几千万人被塞进去了,你看前面说得那个小县,就有两个刘家人被塞进去了,他爹她娘原先都给起了名字,非要抢着在头上套一个县长的名字。
当官实在好,“一人当道,鸡犬升天”,有人叫你长,叫你主任,叫你书记,难道你就非要改名改姓了,连自己爹娘起的名字也不要了?这些长、主任之类的称谓,尽管摩登时髦,但叫的人多了,被叫的人也多了,就想那大街上的短裙、丝袜,每个女人穿一件,不论自己的美丑,其实是很俗气的。从娘胎来到人世,你最好的标签其实是爹娘给的,他们给你起个狗蛋,你一辈子就是你爹娘的好狗蛋,给你起个碎球,你到死也是你爹你娘的碎球娃,这很朴素的称谓其实是最包含真情与关怀的,甚至有血浓于水的联系在其中。
名字本身是一个人的标签,标签最大的作用无非是为了与别人区分。与姓名标签相比,长、主任之类的标签实在太逊色,打拼半辈子,混个股长、科长,有人到死还是科级。就那么一个香艳的称谓,不论高贵的省长还是低微的科长,这称谓必然是要中道崩猝的,没有谁能把它完整地带进自己的坟墓。
做了官,忌讳直呼其名,其实是整个官僚体系“官本位”思想之顽疾不化催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国人从小就熟知的口头禅,实质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皇帝锻造这样的统治方式,是为了易于自己统治。官场里下级对上级层层敬畏、谨小慎微,堆砌了一个皇帝高高在上的“金字塔”,除了皇帝,所有的官吏都深陷无涯宦海,不能自立。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关系,而是下级完全隶属于上级,一切听命于上级;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而到现如今,自称人民公仆的政治“婊子”们,居然“官本位”到了连自己亲爹亲娘给起的名字都要隐讳起来,虚无到了极点。
曾几何时,一声同志,让人倍感亲切,只是,我等80后没有享受过那么温馨的称谓。尽管那时并没有消除等级差别,最起码在称谓上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官兵平等、官民平等,在一个没有歧视、没有趾高气扬、没有张扬跋扈的社会里,把自己的欲念压低了,听信主流的宣讲,人和人除了亲近的相处,还能怎么样?有人大加反对,说过去那是强行灌输的思维,是意识形态。是的,就算是强行贯穿的宣传,给民众脑筋里面灌输人关怀人的思想总比默许偷盗淫毒赌强许多。
当了官,把过去的老爷二字,从自己的脸上撕下来,换上了各种各样的长,与封建不差丝毫。一个官僚的圈子,铜墙铁壁,里面莺歌燕舞、醉生梦死,谁都愿意进去瞧一瞧,看一看。进不去的一直想进去,进去的便再也不想出来。全民对这“体制内”便趋之若鹜,民风世风,便从官僚的圈子里吹出来,带着“腐朽”二字飘便了大江南北。那当了个芝麻官,成天享受在长的称谓里,只是当今官僚全身锈迹的一点。官僚用自己的享受覆盖大众的痛楚,大呼:盛世,盛景,史无前例乎。的确,如此腐朽之官场,真是前无古人,恐还是后无来者,更是中外古今绝难找到有第二家。政治不无端,好政治与谁都有关,朽政治谁都难堪。国人之事,腐朽全自官场发端,除病却恙,惟有政治改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