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伊以停火?信川哥得永生

火烧 2025-06-2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伊以停火协议真实性,指出信息混乱,以色列面临资源危机,伊朗则凭借军事实力持续反击,双方停火意愿不一,局势仍不明朗。

  从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的重要军事目标发动偷袭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11天。6月24日,国内大量的主流媒体突然开始炒作伊朗和以色列达成了停火协议,而内容来源大多都是那个特不靠谱发帖文以及国外媒体。

  远在千里之外的伊以之战,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双方真是停火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信息源也是同一个。

  相比较而言,国内林林总总大小媒体中,也就新华社的可信度是最高的,在我这里也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主流。

  一天之内,停火,没停火,停火了,还没停,反反复复的报道,令人眼花缭乱,那么多主流媒体的报道,几乎成了菜市场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口水。

  或许有人说,关键是美伊以在停火问题上摇摆不定,尤其是美国人擅长舆论战,欺骗舆论早已习以为常,不能怪国内媒体跟风起哄。说得也有道理,但有一点,你实在拿不准的,就别说得那么言之凿凿行不行呢?你们不是新闻搬运工,更不是转发机器。

  刚刚报道伊以签下停火约定,转身就报道双方都不承认签署了停火协议,这样自我矛盾的新闻已足够令人惊愕。前脚称以色列“损失惨重”,后脚又传伊朗“损失重大”,如此反复颠倒的新闻,竟在一天时间内在同一平台、同一家媒体赫然共存,仿佛两只手在同时书写彼此背离的战争故事。

  有网友从国内媒体一天之内的报道中,将相关内容以时间线汇总了一下。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目前,率先发动打击行动的以色列已经快撑不住了,国内的金融、能源、淡水等已经被炸得满目疮痍,奄奄一息。由于国土过于狭小,资源极度匮乏,生产停滞,民怨沸腾,反战呼声越来越高。虽然以色列严格封锁被袭击的损失,但无论是其国内的自媒体,还是一些美西方媒体,都在不断报道伊朗导弹造成损失的图片与视频,对于内塔壶政府来说,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反观伊朗,虽然国内的内鬼丛生,防空系统几乎为零,但作为一个宗教国家,反对美国、反对以色列的立场,在绝大多数百姓心里早已根深蒂固,他们靠着辽阔的领土、完整的军事体系以及多年以来积蓄下来的战争潜力,抗击打能力远超以色列。尤其是对以发动的无人机、各种导弹袭击,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这对近一亿人口的伊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战果。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更急于停火的应该是以色列,其次才是伊朗国内的投降派或者称之为伊奸。

  停火线上的信息硝烟何时散尽?

  先来看看以色列发动偷袭的终极目的,那就是消灭伊朗的核设施(包括人员、浓缩铀、生产装备等)、导弹作战能力(生产线、储存导弹及发射装置等),这些目标与美国突然袭击伊朗三处重要核设施是一致的。

  但美以的目标达到了吗?

  从美国媒体自己报道的情况来看,遭到袭击的伊朗几处重要核设施,并未发现核泄露。美以根本就不在乎攻击后极有可能导致核泄露,他们密切监测,只是为了完成战术效果评估,很显然,美以的目标并未达到。

  反观伊朗,面对以色列突如其来的全力攻击后,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然身处绝境,他们这才清醒过来,原来美国人是靠不住的,原来再不反击必将崩溃,原来再用苹果手机,命都不保。不得不惊叹于这些波斯人的反射弧之长,令人拍案叫绝。

  回看这场新闻迷魂阵,实则是现代战争形态的残酷延伸。以色列对本国消息的铁壁封锁,伊朗高调宣扬打击成效,各自在信息战线上演绎着“认知域”的无声厮杀。信息战早已超越传统武器,成为战场上一柄更为锋利的无形之刃。

  某些媒体在报道伊以冲突时呈现出的摇摆与矛盾,表面上看是信息滞后或信源差异,实则暴露了在信息战高压下专业审慎精神的某种缺失。当媒体未经审慎核实便匆忙传递单方宣传话语,甚至在报道伊以战争过程中不断出现双标新闻,不仅折损了公信力,更可能沦为无形中助燃战火的“传声筒”。

  客观来说,如果美国真的介入伊以战争,对于中俄等国来说并非坏事,美国一直全力在中国周边搅局的精力和战争潜能也必将造成消耗;同样为了帮助以色列,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减少了很多,这对早日结束俄乌冲突也是大有好处的。

  如果伊朗能举全国之力,不惜与以色列打持久战、消耗战,甚至对美国在中东的十几个军事基地进行打击,这对中东将来的和平绝对是有帮助的。而一旦美国同时陷入俄乌、伊以之战,中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也必将提前到来。

  作为地球三大癌之一,以色列此次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这是和平与正义的选择。伊朗应该趁此机会团结各大武装力量对以色列进行穷追猛打,如果听信美以的鬼话就此跪下,他们也将失去所有的同情与支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