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被嫌“老”?资本只关心你还值不值一块钱
文/ 子珩墨:祥子的背影,映照今天的牛马中年
拉车的祥子老了,背驼了,腰也弯了,可他仍旧拉着那辆破车,在帝都的大街小巷游荡。他不是不想停下,而是——“停下就没饭吃”。
今天,40岁的上班族也老了。他们不是脊椎变形,而是身份被资本制度宣判为“无用”。HR一句“我们只要35岁以下”,就把无数人推入了边缘地带。讽刺的是,他们仍在拼命“拉车”,只是这次,他们甚至连车都找不到了。
为什么一个时代的劳动者,老去还要拉车,而另一个时代的劳动者,40岁就被系统性踢出“就业链”?为什么封建社会尚且让老车夫拉车糊口,现代社会反倒嫌弃“年纪大”?这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制度性剥削的逻辑重现。
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基,回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根本矛盾,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从祥子的破车到今天的996:谁在偷走人的“可用时间”?
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若不让我们说话,为什么?”这句话搁在今天尤为刺耳。
因为40岁的劳动者,已经被资本彻底剥夺了说话权。
年龄歧视不是“用人偏好”,是资本的冷酷理性
祥子之所以能老去仍拉车,是因为他和“车”之间是直接的交换关系——力换钱,吃苦挣口饭。但今天,劳动者早已失去与生产工具的连接,他们的雇佣关系建立在“资本效率最大化”的苛刻公式之上:
“一个人能否连续工作12小时+是否服从性强+是否会主动加班+能不能随叫随到+会不会抱怨” = 是否可用的劳动力
而40岁以后的劳动者,哪怕技术再好、经验再丰富,只要不能“卷”,立刻被标记为“低效资产”。
这不是歧视,而是剥削系统的算法进化。
无产阶级的“失业恐惧”,源于雇佣制度的内在荒谬
《共产党宣言》早已揭示:
“资产阶级不能存在而不使生产资料不断革命化,亦即不能存在而不使劳动关系不断变革。”
而其中最残酷的一点,就是:不断制造“剩余劳动力”。
中年人被“失业”,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因为被制造“多余”
今天40岁+劳动者的被淘汰,不是他们能力下降,而是“年轻的可压榨劳动力”更便宜。雇佣制度为了维护利润最大化,必须不断引入新鲜、顺从、未觉醒的无产者群体,而旧的则被以“年龄”“效率”名义清扫出局。
这叫做——系统性淘汰机制。
这是和“待业”不同的,“待业”是偶然的经济波动,“淘汰”则是制度的必然产品。
毛主席当年为什么强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强调“工农群众参与管理”?因为他深刻知道:一旦资本重新掌握权力,劳动者将再次变成可以随意抛弃的齿轮。
“35岁门槛”:资本用来区分“可驯服”与“不好管”的年龄分界线
35岁以前,你“刚需买房”,你不敢辞职;你“有孩子要养”,你不敢反抗;你“渴望升迁”,你自愿加班。
于是你成为资本最爱的人。
而35岁以后,你可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固化、生活开始焦虑,你甚至敢表达不满、懂得维权了。
于是你成为资本最讨厌的人。
这不是年龄歧视,而是“意识歧视”
资本不怕你老,它怕你“清醒”——怕你不再是“听话的打工人”,怕你不再接受“压榨就是命运”的逻辑。
当年祥子只敢梦一辆自己的车,而今天的40+打工人,只敢梦一个稳定岗位。资本的压迫,已经从身体延伸到了“意识形态”。
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才有可能粉碎“年龄陷阱”
毛主席曾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服务的人民,指的就是千千万万吃饭靠工资、没有资本的人。
今天40+劳动者的困境,归根到底是——
资本主导的劳动力市场,没有真正为劳动者设计一条尊严老去的路
如果我们接受“35岁即废”的逻辑,就是接受资本对人本身价值的裁定权;如果我们默许“淘汰不可避免”,就是为剥削提供道德合法性。
唯有回到公有制为主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结构,建立真正由劳动者掌握话语权的生产关系,我们才能破解这个六百年来的“老问题”。
我们要的不只是“延长职场寿命”,而是打碎评估价值的资本标尺
不要指望让企业“更有人情味”,因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利润机器。
也不要奢望“打工者自我提升”,因为所有提升在利润逻辑面前终将被击穿。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
将生产关系重构为以劳动为核心
建设以“社会需要”而非“资本利润”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让劳动者的经验、技术、沉淀成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
而非任由资本用“年龄”随意丢弃
祥子老了,祥子仍在拉车。那是旧社会的“困境”。
我们不能接受今天40+劳动者被丢弃,是因为我们曾经拥有更好制度的可能。
谁来为中年人的尊严买单?
40岁不是老,是经验与责任的黄金时期。可在资本主导下,这却变成了“淘汰信号”。
我们不是要靠“感动”资本放弃歧视,而是要靠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斗争起来,重塑规则与制度。
六百年前的朱元璋想杀尽贪官,今天我们想拯救中年人。但不砸烂旧世界,就无法建立新世界。
从祥子的背影,到今天的中年人悲歌,这不是个体悲剧,而是阶级悲剧。
改变命运,不靠熬,而靠组织、斗争、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