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是脉冲星
1967年秋天,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学系年轻的女研究生贝尔和她的老师休伊什教授,在天文观测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无线电脉冲信号。信号的脉冲周期极短,只有1.337秒,而且周期非常稳定,其准确性超过了当时地球上的任何钟表。这个无线电脉冲源在天球上的运动和其他恒星一样
1967年秋天,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学系年轻的女研究生贝尔和她的老师休伊什教授,在天文观测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无线电脉冲信号。信号的脉冲周期极短,只有1.337秒,而且周期非常稳定,其准确性超过了当时地球上的任何钟表。这个无线电脉冲源在天球上的运动和其他恒星一样,也是东升西落,由此可以推断出它在太空中的位置是恒定的。
这种信号是什么呢?为什么周期会这么短,又这么稳定?人们开始大胆地猜测,也许是“外星人”在向我们打招呼吧!有人甚至想象出,“外星人”的身材矮小,皮肤是绿颜色的,可以直接从恒星放出的光和热中获得能量,其智慧与科技水平远比人类更先进。这就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小绿人”之说。
可是,随后天文学家在天空的各个方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脉冲源,从而否定了关于“小绿人”的浪漫的幻想。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体呢?这么快而又稳定的周期不可能是由天体相互绕转产生的,也不会来自天体自身周期性的膨胀与收缩。因此,唯一的可能是与天体的自转有关。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是一种一秒钟就要旋转一周或更快的天体,那么它的体积一定不会很大,否则,它必然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很快瓦解。而且这种天体的无线电辐射一定要有很强的方向性,这样才会随天体的转动形成脉冲,很可能在这种天体上有很强的磁场……噢!原来是它,天文学家们恍然大悟,想起了30多年前理论上预言的中子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快速自转的中子星,也叫脉冲星。
![]() |
脉冲星的发现是先有理论预言,然后作出观测发现的一个完美的事例,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休伊什教授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词:脉冲星 中子星
很赞哦! (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