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釉彩带有毒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制瓷的国家。陶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在陶瓷品表面涂上一层有光泽的釉。单纯的无色釉虽具有光泽,但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彩色釉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据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3500~1500年之间,就创造了彩陶工艺,就有了彩釉药。1972年,在我国焦作市郊发现的一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中,就有不少涂有红、蓝、黄等釉彩的陶器。而唐代的唐三彩,则更是家喻户晓、名扬四海三色釉陶器了。
调制釉的主要原料为氧化物,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三类。只要选料得当、加工科学,一般制得的釉彩,完全可以做到无毒、无害。但有些釉彩其化学成分本身就具有毒性,这种釉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 |
例如制作釉彩常用的生铅釉,其主要成份是含铅的化合物,常被采用的有铅白(碱式碳酸铅)、铅丹(四氧化三铅)、密陀僧(一氧化铅)、红丹等。使用生铅釉有不少优点,首先生铅釉的配方很多,如果在一个配方中改变其含铅化合物的种类和份量,就可获得各种奇异夺目的色彩。其,次生铅釉成本低廉,着色力很强,烧制温度的范围较广,烧制后其釉面光亮悦目。另外,铅的氧化物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把它配制成釉料的方法也较简单。所以生铅釉在很早就被广泛用作各种陶瓷器的釉料。但是在制陶瓷时所用的各种铅化合物都带有毒性,在生产中,操作人员如不釆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与此类釉浆经常接触,就会严重损害健康。使用这类釉料烧制成的成品,其釉彩仍可能被水果、蔬菜的汁及多种酸类食品所侵蚀,而生成有毒性的物质。很显然,用涂有这种彩色釉的陶瓷器来贮藏食物是不适宜的。
再如,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剧毒的试剂,但有时也会用它作釉浆的添加剂,它在硅酸盐配料中可作为氧化剂和乳浊剂,用上它以后可以增加釉的光泽。例如在涂于金属上的珐琅釉中添加了砷化物,可使其表面具有珠宝色光彩。由于三氧化二砷的毒性很强,稍有不当就会使釉带有毒性,所以在制釉生产中,砷化物是受到严格控制而极少采用的。
![]() |
另外,有些瓷品是先把颜料涂在胎述件上,然后再上釉浆,入窑烧制出釉彩。这种彩瓷称作“釉下彩”,即颜料是在玻璃质釉层的里面。例如我们平时常见的蓝边碗的蓝色,著名青花瓷器的青色、都为釉下彩。这类釉彩不易析出、褪色,所以不会污染食品。而另一种称为“釉上彩”的彩瓷,它是将颜料涂在已经上了釉,并入窑烧制过的玻璃质釉层的表面上,然后再加以烘烧而成的。例如我国著名的明朝“斗彩”、万历时期的“五彩”等多为釉上彩。釉上彩中有些颜色容易与外界化学物质(如食品)发生反应而褪色、变色,故不宜长久接触食品。
在使用劣质的彩色陶瓷器时,为了防止釉彩可能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应尽量避免盛放菜肴、汤料、水果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