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火烧 2022-04-12 14:22:29 1064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0.1 mol?L-1D溶液的pH为13(25℃),D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D应为NaOH,发生反应:A+B=D+F,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B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F是由丙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丙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甲为H、丙为O、丁为Na元素,故F为氧气,可知A是Na2O2、B是水,再根据反应:A+C=E+F,可知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则乙为C,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氢、乙为碳、丙为氧、丁为钠,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H,即:丁>乙>丙>甲,故A错误;
B.A与足量的B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故B错误;
C.丙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故C错误;
D.A是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

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
A.Y为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A错误;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D>B>C,故B错误;
C.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
D.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
A.氧气与氢气、碳反应生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氧气与N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A正确;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D>B>C,故B错误;
C.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
D.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其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

1 2

×2=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己,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己是由Z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己不能是Na,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H、Z为O、W为Na元素,故己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己,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Y为C,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H原子半径最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H,即:W>Y>Z>X,故A错误;
B.Y为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B错误;
C.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其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

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乙、丙、丁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1 2

×2=1mol,故C正确;
D.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D错误,
故选C.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0.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2,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己,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己是由Y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己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W为H、Y为O、Z为Na元素,故己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己,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Y为碳元素,
A.X为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A错误;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r(Z)>r(X)>r(Y),故B错误;
C.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C正确;
D.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D错误,
故选C.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