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音乐能促进植物生长
“对牛弹琴”,其意思是讲话不看对象。然而实践证明,在养牛场和养鸡场经常播放动听的音乐,却可刺激乳牛多产奶,母鸡多生蛋。因此,“对牛弹琴”不是徒劳无功,而是一项增产措施。
牛是高等动物,它具有听觉和完整的神经系统,对牛弹琴多产奶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音乐能否刺激植物生长呢?回答是肯定的。
![]() |
印度有一位科学家,经常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或者放几张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的旺盛。后来他正式做起试验:在一块1亩左右的稻田里,每天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以后,他发现,这块田的水稻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比同样一块面积但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茁壮。
![]() |
音乐的“知音”,何止是水稻。每天早晨给黑藻播放25分钟音乐,不消10天,黑藻就能繁殖得“子孙满堂”。含羞草在每天早晨“欣赏”25分钟古典歌曲后,好像心情更加舒畅似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灌木受音乐刺激后,也会变得枝繁叶茂。据观察,烟草、凤仙花、金盏菊等都对音乐有“灵感”。
音乐能促进植物生长是由于声波的刺激作用。我们知道,植物叶片的表面分布着众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蒸发水分的“窗口”。当音乐播放后,音乐的旋律经空气传播会产生有节奏的声波,这振动刺激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可增大气孔开放度。气孔增大后,植物增加吸收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使光合作用更加活跃,合成的有机物质不断增加;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得到增强,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这样植物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当然,植物对音乐也有选择。一般来说,声音尖脆,振动频率快,刺激效果就比较好。例如,有些国家采用高频率的超声波(每秒钟振动在2万次以上,超过人的听觉范围),来刺激马铃薯、甘蓝、麦类、蔬菜、苹果以及其他树木,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是,植物对超声波并不是多多益善。实践证明:少量超生波可以刺激细胞分裂;中量会抑制细胞分裂;大量就会引起细胞死亡。
音乐能促进植物生长,使科学家受到了启迪:如果摸索出各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音乐的爱好,再创造出适合它们需要的各种乐曲,不就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