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的)最好附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的)最好附带答案
临沂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
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榆率团首站拜祭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是
A.文字的发明者 B.曾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指南车 D.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极大的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
据此回答5—7题。
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
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A.孟子 B.司马迁 C.孔子 D.屈原
8.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了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你知道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何时吗?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西周
9.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0.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
这个人是
A.孙膑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md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唯物史观认为:虽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回答11—15题。
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4.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其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①三顾茅庐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魏国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5.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谁?”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贾思勰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羲之
16.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17.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ht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9.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20.某校七年级二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新颖秀丽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颜真卿 B.王羲之 C.黄庭坚 D.董其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
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
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
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
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
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
请回答: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5分)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大臣们持不同意见。
( )
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 )
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 )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 )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2分)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1分)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2分)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秦皇”?(2分)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
(4)“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8分)
(3)江南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分)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4分)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哪些具体改革措施?
(3)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魏主”改革的措施还有哪些?(8分)
(4)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2分)
(5)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几种?(4分)
临沂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DBCADC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ABCABCC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20分)
(1)①√;②√;③×;④√;⑤×。
(5分)
(2)秦始皇(嬴政)。
(2分);不一样(1分)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
(2分)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
(2分)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分)
(4)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
(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
(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22.(18分)
(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3分)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8分)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分)
(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
(4分,每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22分)
(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只答少数民族内迁也可)(2分)
(2)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
(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4分)
(3)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国。
(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8分)
(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
(5)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也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
(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