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绿色和平警告中国将面临粮食危机

火烧 2008-10-16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绿色和平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中国2050年粮食产量下降23%,需通过生态农业等措施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绿色和平警告中国将面临粮食危机
《财经》记者 张瑞丹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温度、水、极端天气事件、土壤和病虫害等因素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促使中国的农业变得更为脆弱。(绿色和平供图)
2007年8月14日,台风“帕布”过境,广东雷州市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农田全部被淹。(绿色和平供图)

若不及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20年后中国将可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而到205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最高可能下降23%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瑞丹】受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事件、生物燃料发展迅速等因素影响,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虽然今年秋天,中国粮食生产仍呈现出丰收局面,但长期挑战不容回避。
  10月1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发布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的报告(下称《报告》)警告说,若不及时采取行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20年之后,中国将可能难以满足自己的粮食需求。
  因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温度、水、极端天气事件、土壤和病虫害等因素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促使中国的农业变得更为脆弱。
  《报告》预测,当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5-3摄氏度之后,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持续下滑。到2050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的下降等因素,更会使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最高达23%。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农业人口众多、生产面积大、地域类型复杂、气候差异显著,中国同时也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虽然短期看来,气候变化能够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将以负面影响为主。
  报告作者之一、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谢立勇告诉《财经》记者,气候变化使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加大,稳定性降低。例如,数据显示夜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上升1摄氏度,水稻将减产10%;再加上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将最终反映在粮食产量上。”他说。
  当气候变化已成为无法避免的现实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则是如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报告》就指出,转变目前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生态农业意味着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外部化肥投入,保持土壤自身的循环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认为,与目前过度依赖化肥和传统农业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在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更具优势。
  不过,谢立勇亦坦言,虽然生态农业可以看作对现代传统农业的一种反思,但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
  其中,技术薄弱是目前最主要的瓶颈。再加上成本偏高,投入不够,人力不足等因素,生态农业在中国一直无法得以全面推广。
  因此,林而达建议,国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生态农业适当的补贴,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之间的交换与发展。总之,应以此为契机,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气候变化问题。■

相关文章

  •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
  • 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
  •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
  •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 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
  • 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
  • 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 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
  • 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
  • 警惕中国未来粮荒
  • 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