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给我深爱着的工人农民兄弟姐妹们!

火烧 2007-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系统讲解SEO优化核心技巧,涵盖内容布局、关键词挖掘、网站结构优化等实践方法,提供可直接应用的搜索引擎排名策略,帮助提升网站自然流量与搜索可见性。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给我深爱着的工人农民兄弟姐妹们!
在锈弦上弹奏

“以古为鉴,昭示未来”,这就是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于是,探索历史也就成为现实的一种写照。一百多年前,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曾深入工人区考察,写出了不朽的名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值此国际劳动节的到来,面对无数陷入困境、走向死亡的工人农民们,已无法说更多的了。贴出此文一为纪念,也相信工人阶级能够重新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1842年9月至1844年8月,恩格斯在英国生活期间对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考察,在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做了总结。这本书是他和马克思相识以后完成,于1846年在德国出版的。正如恩格斯自己后来所指出,这本书是他的反映着科学共产主义形成过程初期的一个阶段的早期著作。作为恩格斯从1842年以来关于英国状况所有文章中的最高成就,他是通过亲身体验的现实生活,对英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进行详尽分析获得的。这一成就不仅使恩格斯当时开展的共产主义宣传活动顺利进行,也使他更加接近关于历史的愈益深刻的唯物主义的理解,并完全彻底地摆脱了在青年黑格尔派形成时期他所信仰的唯心主义的残余,摆脱了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直到那时还在他身上起着作用的影响。

恩格斯对产生了大机器工业和形成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英国产业革命所留下的深远后果进行了分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中一系列有规律的现象: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工业中失业后备军的形成、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所受的剥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而加强。恩格斯清楚而真实地描写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和拆散工人家庭的沉重的女工劳动和童工劳动,刻划了失业者的绝望的处境,着重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

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极端没有保障,不仅在于他们经常地过了今天愁明天。主要还在于无产阶级是这样一个阶级: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完成自己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

早在19世纪30年代初,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就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境况和贫穷问题。曼彻斯特的一位医生加斯凯尔在《英国工厂的工人人口;它的道德的、社会的和物质的状况,由于蒸汽机的使用而带来的变化,以及关于童工的考察》(伦敦,l833年)一书中,就论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引起人们注意到,减轻贫困的后果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由于有自由主义的倾向,他没有建议要彻底改革。尽管如此,他的书客观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使恩格斯部分地受到了启发。此后,维莱美、毕莱、杜佩修等人先后在他们的报告或著述中,同样客观地陈述了英、法等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但他们只满足于描绘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只是达到了使人看出对这种境况有加以改善的必要这一地步,并没有分析贫困的经济和社会的原因。即使在自称改革家的毕莱那里,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是造成贫穷的原因,但并不号召无产阶级起来革命,只是寄希望于统治者的明智来解决社会问题。1842年,德国的劳伦斯·施太因发表的《目前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一书中,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强调改革的迫切的必要性以避免社会革命的爆发。

当时,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已经激起了英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恩格斯实际上正是打算以描写这些生活状况的办法,来唤醒德国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激励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并反对那些以为凭着自己的万灵药方就可以使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得以终止的博爱主义者和空想主义者们。

恩格斯以一种真正的热情开始了这项工作。为了起草这部著作,他研究了从各种刊物和书箱中搜集到的大量材料。

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书中,他非常明确地指出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使经济和社会状况起决定性变化的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了英国无产阶级的形成情况,包括城市无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这些分析包括:

农村:因爆发农业危机,小土地所有者和佃农逐渐破产。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土地,让大土地所有者和大农场主收买了去,自己去作农场的雇工成当短工,或者流入城市去到手工业工场或大工厂寻找工作。农场的雇工也遭受到类似的命运。农村手摇纺工和织工的贫穷化,同小农的贫穷化相伴而行。小土地所有者被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驱除出去,手摇纺工和织工,成了工厂竞争的牺牲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到城市里去当产业工人。

城市:农业工人与工厂工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工资降到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失业成为普遍现象。机器的广泛使用造成产品的迅速增加,一支数量越来越大的无产阶级队伍开始形成。他们的处境很快变得比差不多能保证总有个栖身之处和一日之粮的农业工人的境况还要坏。由于女工和童工的报酬比男工的报酬低得多,使用女工和童工使得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移民:数目可观的爱尔兰的移民加剧了英国无产阶级贫困的恶化。这些爱尔兰人,由于受土地被分割得过于细碎的影响而且要向小农场主缴付过高的赎金,被迫去做那些比英国工人所做的还要低下、还要更受剥削的工作。

工人之间的这种激烈的竞争,成了握在资本家手中的最好的武器,可以使资本家去剥削压榨工人直到他们最后一滴血。

由于失业增加,除去在特别繁荣的时期,总保有一支工人后备大军,其规模大小视当时市场的情况而定。这支后备军构成了一批多余的人口,经常程度不同地受着贫困的折磨。

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物质生活条件的考察分析集中表述在下面这段文字中:

“大城市里住的主要是工人,资产者和工人的比例至多是一比二,常常是一比三,有些地方是一比四。这些工人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全靠工资过活,工资几乎总是只够勉强糊口。这个一盘散沙的社会根本不关心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养家活口,但是又不给他们能够长期维持正常生活的手段。因此每一个工人,即使是最好的工人也总有可能失业,因而就有可能饿死,确实也有许多人饿死了。工人住宅到处都规划得不好,建筑得不好,保养得不好,通风也不好,潮湿而对健康有害。住户住得拥挤不堪,在大多数场合下是一间房子至少住一整家人。至于房子里有多少家具,那就随贫穷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最穷的连最必需的家具都没有。工人的衣服一般也是很糟糕的,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些破衣褴衫。食物一般都很坏,往往是几乎不能入口的,在许多场合下,至少是有时候,在量方面也不足,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就会饿死人。——这样,大城市里工人阶级的状况就表现为一个逐渐下降的阶梯:最好的情况是生活暂时还过得去,靠紧张的工作而挣得的工资也比较多,住的房子也不错,饮食一般还不算坏——说这一切是好的,过得去的,自然是从工人的眼光来看;最坏的情况是极端的贫困,直到无家可归和饿死的地步;但是一般说来,是更多地接近于最坏的情况,而不是接近于最好的情况。同时,并不是某一类工人就固定在这个阶梯的某一级上,不能说这一类工人生活得好,那一类生活得坏,更不能说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还是这样。不,就算有些地方是这样,就算某些工作部门大体上优越于其他工作部门,但是每一个部门里工人的状况仍然是极不稳定的。每一个工人都有可能通过这一整个阶梯,从相对的舒适转到极端的贫困,甚而至于饿死,几乎每一个英国无产者都能滔滔不绝地叙述他一生所遭受的不幸。”(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年版第2卷第357—358页)

恩格斯同时认为:面对着工人阶级的,是同它形成鲜明对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残酷地剥削工人阶级,唯利是图。工人对它来说不过是一种商品,它要从中取得最大可能的利润。他在文中愤怒地写道: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象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样腐朽,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在这里我指的首先是狭义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反对谷物法的自由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在这种贪得无厌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当然,这些英国资产者都是很好的丈夫和父亲,他们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私德,在日常的交往中,和其他一切资产者一样,也是一些可敬的和体面的人物;在商业关系上他们甚至比德国人好些,他们不象我们的小商人那样讨价还价,斤斤较量,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归根到底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索还是个人的利益,特别是发财的渴望。……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一切生活关系都以能否赚钱来衡量,凡是不赚钱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实际都是幻想。所以政治经济学这门专讲赚钱方法的科学就成为这些人所喜爱的科学。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政治经济学家。厂主对工人的关系并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厂主是‘资本’,工人是‘劳动’。而当工人不愿意让别人把自己当作这样一种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当他肯定自己不是‘劳动’而是人(的确,这个人除具有其他特点外,也还具有劳动的能力)的时候,当他认为自己决不能被当作‘劳动’、当作商品在市场上买卖的时候,资产者就想不通了”。(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年版第2卷第564—565页)

恩格斯对于英国的境况、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它的贫困的原因、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激化——对所有这些情况的深刻的分析,引起了社会各阶层非常广泛的注意。所有的评论家都一致承认这本书是以一种对于事实的深刻认识为根据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所认为的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以及由此而产生革命后果的论断他们的意见却各不相同。

反动的评论家一般都承认恩格斯的分析正确,但是认为这部书就它的倾向性而论是危险的。同工人阶级有直接接触并担心织工暴动的广泛影响的大资产阶级,比各级政府还要更清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强和阶级斗争的激化意味着怎样的危险。维护自己利益的自由主义派的出版界不惜笔墨地攻击恩格斯的这本书。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希尔德布朗德就把这本书形容为“共产主义的圣经”,认为在里面可以找到一切革命的根据。他非难这本书中所阐明的理论,认为它们既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们则确信,社会问题通过国家的民主化而不需要社会的深刻变革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拒绝恩格斯书中的共产主义结论,仅强调有必要采取措施消灭贫穷。

这部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前,这部著作的读者最多,它对在德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作出了最大的贡献。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这本书,认为在当时社会主义文献中,它是几乎完全符合他的思想的唯一的一部书,并且在某些基本点上还发展了他的观点。“此外,”后来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你的书中的主要论点,连细节都已经被1844年以后的发展所证实了。我恰好又把这本书和我关于后来这段时期的笔记对照了一下”。(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年版第30卷第338页)他认为这部书作出了对当时英国无产阶级状况的唯一正确的分析,在《资本论》中他还把恩格斯的这部书作为参考,特别是在第1卷第8和第13章中。

列宁把这部书看作是一部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并且认为它具有绝对的重要性。他认为:恩格斯是第一个在这部书中甚至从资产阶级社会的性质中得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的阶级斗争的结论,并强调指出在近代历史发展中这个斗争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恩格斯以前有很多人描写过无产阶级的痛苦,并且指出了帮助无产阶级的必要。但是,恩格斯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说明了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现在,这些思想已为全体能思考和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所领会,但在当时却完全是新的。这些思想是在一部写得很动人、充满了关于英国无产阶级穷苦状况的最确实最惊人的情景的著作中叙述出来的。这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它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从此,到处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这部著作,认为它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的描述。”(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第89—90页)

当恩格斯在差不多五十年后重新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他仍然认为这部著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一份非常重要的贡献,并强调指出:“1844年还没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从那时起,首先是并且几乎完全是由于马克思的功绩,它才彻底发展成为科学。我这本书只是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人的胚胎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还要再现出我们的祖先鱼类的鳃弧一样,在本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古典哲学起源的痕迹。例如本书,特别是在末尾,很强调这样一个论点: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在大多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版第二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6页)

恩格斯从工业革命这一观点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状况的分析,引导他完全独立于马克思并以与马克思不同的方式,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事实上,这是第一次,一段历史时期的基本特点被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以一种深透的洞察力和一种惊人的果敢从它的经济发展中系统地推断出来,说明了工业革命怎样在引起经济的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大动荡,并因此而确定了近代英国的基本特点。

这部著作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是浸透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中的。恩格斯不像马克思那样系统地制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同样明晰的方式表述出来,那是因为他对经济和社会状况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研究,能够比马克思更好地指出生产力的改变怎样和为什么同时决定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发展。马克思那时已经达到了世界是物质的这样的普遍观念,认识到历史本质上是由人的生产活动的发展构成的。生产活动在自行改变的同时,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在改变自然。但是,他却不象恩格斯那样清楚地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怎样决定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状况。

恩格斯对于在探索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自己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的重要性是充分意识到的。在1888年伦敦出版的《共产主义宣言》英文版的序言中,他就这样写道:“这一思想在我看来应该对历史学做出象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那样的贡献,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至于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进展,从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可以明白看出。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重新会见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整理出来,并且用几乎象我在上面的叙述中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37页)

马克思也完全承认恩格斯这方面的重要性。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他就这样写道:“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完成他们的唯物史观的创立时,也根据这一思想开始去实践无产阶级斗争了。

相关文章

  • 有感于五月一日这一天--还是劳动者的节日吗?
  • 2009年五一劳动节:国际篇
  • 劳动节的沉思
  • 五一劳动节郑州五一公园里的红色宣传
  • 雨夹雪:“五一”杂谈
  • 劳动节看劳动法
  • 五一节呼吁还劳动者八小时工作制
  • 央视五一“讴歌劳动”能不能有一首“弱势群体心里话”?
  • 每逢佳节:五月一日因阶级斗争而为节
  • 五一节的感慨
  • 国际劳动节话劳动
  • 五一节,还记得钢水中的32位阶级兄弟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