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看“西安五教授”的互掐!

火烧 2011-05-2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西安五教授联名呼吁刀下留人,认为药家鑫并非作恶多端,应给予改过机会。文章指出其呼吁存在逻辑矛盾,引发社会对宽恕与正义的讨论。

    药家鑫开车撞人后发现被撞人没死而取刀将被撞人捅死一案,经西安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陕西省高级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时下药家鑫杀人一案,正在等待最高法院核准。

    正在此时,“西安五教授”发出了一个《联名呼吁书》(原文附后),呼吁“刀下留人”,并且是“不仅为了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

    怎么样?

    这“西安五教授”是不是很仁慈?是不是很良知?是不是很博爱?是不是很正义?

    但无论“西安五教授”的动机是多么的崇高与伟大,他们整这份“联名呼吁书”时也太不认真了,没有认真“备课”!

    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其一,“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不会消失,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戾气。”

    其二,“最重要的,药家鑫并不是平时作恶多端的恶人,他具有被改造好的可能。”

    怎么样?

    “西安五教授”在“互掐”了!当然是他们的文章在“互掐”!

    “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不会消失”(如果本人理解不错的话,文中的“孩子”应该是指被害人张妙的孩子),这里“五教授”用的是不容置疑的肯定判断!

    “药家鑫并不是平时作恶多端的恶人,他具有被改造好的可能。”,这里“五教授”用的是“可能”,当然这里的“可能”“五教授”指的是“改造好”的“可能”而不是杀人的“可能”,但不管怎样,“五教授”还知道有一种情况是“可能”!

    本人就想请教一下,“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难道没有“消失”的“可能”吗?

附:“西安五教授”的《联名呼吁书》
“刀下留人

  ——不仅为了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

  过去十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未来十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但是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飞跃,同时也需要人文复兴。人文复兴需要我们拥有广阔的胸怀。今天我们为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奔走呼吁,其价值也许十年之后才能够显现。

  文明是什么?文明不仅是公共场所禁烟,不仅是不许虐待动物,不仅是对酒后驾车的严惩,文明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一种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的怀有仁慈之心的宽恕。

  药家鑫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他一命偿一命吗?因为他弄死人我们就一定要弄死他吗?这种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方式是否是最文明的方式?

  药家鑫不尊重生命,我们是否也要跟他一样冷酷?

  毫无疑问,药家鑫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法院毕竟认定了他的自首情节,他父母也愿意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赔偿,最重要的,药家鑫并不是平时作恶多端的恶人,他具有被改造好的可能。

  都是老百姓,钱来得都不容易,所以赔偿不仅是钱的事情,而且是一种对罪行的救赎愿望的表达。

  杀一个人容易,挽救一个人难。以暴易暴容易,宽恕一个人难。

  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不会消失,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戾气。

  不杀药家鑫,我们的仁慈之心彰显,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平和和宽厚。

  在全民一片喊杀声中,药家鑫案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案,而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因此从更高意义上来说,我们想挽救的,不仅是药家鑫年轻的生命,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平和和宽厚之心,我们这个民族的仁慈和宽恕之道。

  放下我们心中的那把刀吧。

  尊重生命,即便这条生命是罪恶的。

  尊重人,即便这个人是罪人。

  放下我们心中的那把刀吧。

  一个孩子已经失去母亲了,就不要让另一个母亲失去孩子了。

  这是我们最朴素的愿望。”

相关文章

  • 从马聪肇事逃逸再论药家鑫案
  • 《南风窗》荒诞不经的李昌奎死刑命题
  • 药家鑫杀人动机初探
  •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
  • 李昌奎案: 法官缘何称再审是最大的伤害?
  • 评李昌奎案法官的新表态:再审是对法治社会最大的伤害?
  • 黎阳: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件,看普世政变的一个突破口
  •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 伪善与傲慢:驳《南方XX》记者“反对云南省高院再审李昌奎案”
  • 法盲执法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 宪之:云南高院意欲何为?————评赵、田两位副院长对大众质疑的回应
  • 杀与不杀的唯一检验标准是量刑准确——谁将国法用私话解释成了私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