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一切房市调控政策都是隔靴搔痒!
至今一切房市调控政策都是隔靴搔痒!
读过牛刀先生新作《五一楼市宣告房价大跌趋势明朗》,想起以前多次被包括一些著名学者在内的舆论都宣称的“房市拐点”的来临,然而最终都化成泡影,我觉得牛刀先生此次仍然过于乐观了,拐点极可能是仍然没有来临。
我对牛刀先生的人格是极为敬重的,对牛刀先生专业水平和学术精神是极为敬佩的,但正因此,我对牛刀先生新作《五一楼市宣告房价大跌趋势明朗》十分在意,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学生驳倒老师的某一观点,应是一种对老师的敬重吧!
我一直坚持这一观点,网上也有一些网友抱持这一观点:近十年来我国房价的畸形暴涨,最终的根源是1994年中央政府的分税制。即中央政府将国家税收制度改为国税和地税,中央拿走70%,地方只得30%,然而对地方财政开支,中央政府只承担30%,地方政府却要承担70%。自那以后,地方政府一片惨叫,恐怕除深圳、温州等极少数地方外,中国所有地方政府财政都掉进了冰窟窿。我所在的城市当时已公开宣称,准备后事吧,发不起工资了,以后将按先后保障工资,并且只发部分工资。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地方政府推卸财政开支责任的两大重大举措“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化教育””(一种洗刷学生家长财富的教育机制)和“医疗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
大家2000年左右,中国各地方政府逐步发现房地产推动土地财政这一金矿,后来是财源越来越巨大,不但解了困境,而且还让各地方政府财大气粗了一把。
此种情景,中央政府也乐观其成,逃避了责任,全国的地方却自己找到了活路。
然而,中央政府有这种心态的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具备应有的政治责任和政治觉悟,中国各地房价在一张张笑脸的关注下,日益暴涨超过了危险警界线。之后,又是一路飙升,在红线上病态了暴涨,直至让专家和全体国民都丧失东西南北,要么胡言乱语,要么连自己的姓都不记得了。至于房价的警界线应是多少,我认为2006年时的房价就偏高达到了警界线,2007年就已进入严重畸形的范围了。
在中国房地产这一畸形表演或上演的过程,中央政府是逃不脱责任的,逃不掉受指责地位的。
大概在2006年,中央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房市调控措施,当每一次调控措施失败后,下一次的调控措施都被称作“空前的严厉”。然而,到今天为止,中央政府的一切房市调控措施都是隔靴搔痒,都不面对根本问题,对着空旷地方一阵呐喊。
中央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说到底一句话,就是中央政府不想承担财政责任!中央政府不想牺牲钱财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找到出路!
如果中央政府真心想遏制房价,并且让房价降下来,很简单,就是牺牲一些钱财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找到出路,提供保障,房价一下子就会象没油的汽车,马上停下来。
既然中央政府不想牺牲钱财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出路,那么,一切中央调控房市的政策都是做秀,做骚,政治表演,都是对虎狼之徒用空洞的甜言蜜语劝说。
每次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出台房市调控政府后,都会“礼仪性”地收手一下,房价也会暂停一下。但由于最终见不到中央政府在财政保障上做出实质举措后,地方政府都必是策动各种力量发动新的“反弹性上涨”、“报复性暴涨”。也正是因此,每一次地方政府“反弹性上涨”、“报复性暴涨”,中央政府竟然一点不生气,从来没惩罚过任何地方政府。
今年“两会”后,北京接连拍出三个地王。由于地王已成为拉动房价的标志性行为,北京政府的行为不能不说是对中央政府(房市财政态度)的公开不满。当然这不只是北京政府的内心态度,而是所有中国地方政府的态度。
因此,此次“最严厉的房市调控政策”出台,房市出现观望态度,“五·一”期间出现冷淡节日现象,甚至不少房开商已“大幅度”降价销售,但是,我相信,同每一次调控一样,最终的结果都是新一轮“反弹性上涨”、“报复性暴涨”。因为此次“最严厉的房市调控政策”仍然不出任何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可行措施。
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敢策动新一轮“反弹性上涨”、“报复性暴涨”?因为地方政府坚信中央政府不会让全国各地方政府破产、崩溃!
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地方政府为首推动房价的各种利益集团精疲力尽,资源耗尽,元气丧尽,财力掏空,再也无力反抗中央的房市调控政策,只好乖乖地俯首称臣,缴械投降,不然,地方政府一定会领导起各种利益集团,发起新一轮的反攻,也就是所谓“反弹性涨价”、“报复性涨价”,过去几年来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规律。
得指出的一点,2009年在中国所有大中城市房价暴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暴增的同时,全国各地方政府还大量举债。2009年地方政府债务大幅增长也是中国政府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今后,在地方政府举债更加艰难,已无太多潜力可挖的情况下,策动所有利益集团发动新一轮更加疯狂的“反弹性涨价”、“报复性涨价”必然成为全国各地方政府更加依赖的财政出口!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