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郎咸平如果进了中南海,会做怎样的改革建言?

火烧 2011-03-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郎咸平若进入中南海,可能推动美式资本主义改革,批判现行经济政策,主张以资本主义精神引导社会主义改革,引发对改革方向的深刻反思。

按:这是2010年4月7号的一篇小文,贴在强国论坛,招了不少“左翼”的批评。郎咸平最近出的惊人之语“打压房价成功了,中国就完了”,终于让更多的人开始认清他的真面目。特立此存照。 右而左 2011-03-28

---- 

我常常问自己,如果郎咸平取代吴敬琏,走进中南海,中国的改革会怎样进行下去?反复肯定与否定,我得到的最终答案是:他会力促中国领导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挖地三尺,强制推行美式资本主义。这个结论让我不寒而栗,也是我一直想写点郎咸平评论的原始动机。

中国的改革早就引发社会广泛的质疑,甚至引发来自民间和上层左派阵营的严厉批判。郎咸平正是利用改革中的失误,先累积思想资源,再构建民意基础,然后把自己的政治意图,巧妙的包装在经济和社会批判中,贩卖给他的信徒。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两次角色转换。

第一次转换,是在2001年出名之后,由经济学家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一般而言,应该是依靠其学识和良知,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勇敢地对不合理的政府公共政策、不合理的社会思潮等进行批判,从而校正不合理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思潮,为公众提共思想和精神救助。从这个意义上讲,郎咸平的第一次角色转变,是一次成功的自我包装。

第二次角色转换,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好说,但他在2005年的“清华演讲”至少是标志之一。这次角色转换,是由公共知识分子转变为走穴明星。目的是利用明星的轰动效应,兜售他的政治主张。不客气的说,这种转变是对那些信任他的、处在茫然之中、希望看到曙光、希望得到救助的社会公众的一次彻底的背叛。背叛掩盖在他的激情里、掩盖在他闪烁其辞的妙语连珠之中、掩盖在他的持之以恒的批判主流学者和某些政府官员的激烈态度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时候的郎咸平,对我们的社会是危险的。

危险在哪里?纵观郎咸平各处的言论,不难发现,他批判中国改革,只是批判改革没有走他的路子,而是用了主流学者的药方,丝毫也看不出他对改革的大方向是否存在问题,有任何的质疑。换句话说,他只是要对现在的改革进行改良,改良到他自己的路上来。他自己的路子是什么呢?就是连吴敬琏们的遮羞布都不要,挖地三尺,裸奔美式资本主义!这在他2005年12月21日的清华演讲中,清楚的表现了出来。

他清华演讲的题目是:“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据他讲,这个演讲的目的是要“告诉各位,什么才叫正确的改革”。

他是这样构建他的正确的改革理论的: “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是帕累托改进,就是以公平为基础改进效益,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其他人不能更贫穷。“社会主义改革”是什么, 就是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过,郎咸平自己给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安排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其他人不能变的更贫穷”。结论:“一个资本主义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思维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一模一样”,邓小平的理念,“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这个伟大的思维,才应该主导我们的改革开放,但是后续的改革,却背离了邓小平的思想”。

郎咸平很可能高估了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知识,也低估了大陆同胞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了解。他偷梁换柱的理论构建,在社会主义概念和和资本主义概念之间,暗通款项,搞嫁接,说明他对大陆同胞,包括高层领导和左派学者,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有怎样的认识,缺乏了解。这也就决定了他今生今世,最高的事业成就,或许就是个明星,和他的同行吴敬琏们,隔着山打打擂台。

郎咸平生长在中国台湾,服完台湾的兵役之后,入美国的沃顿商学院,用两年时间完成金融硕士和博士学习,尔后在美国、台湾、香港,他都只是默默无闻,最终在大陆大红大紫。虽然英雄不问来路,但人终归是要打上环境的烙印的,我不相信郎咸平会是个例外。凡是在海外(为什么是在海外?因为在大陆的台湾人一般是没有真实政治倾向流露的)和台湾同胞有过接触的大陆同胞,包括现在的小留学生们在内,大都知道,很多台湾同胞是被美国人洗脑最彻底的,他们连自己是中国人,都不承认,要他们站在大陆的立场上,客观看待社会主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这样推测郎咸平,或许太过于极端,以至于刻毒。但是,无论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思想意识完全混乱,国家意识更不知为何物的时代,我们的80后,90后,还是很容易被“染色”的,所以,左派人士,保持一点警惕,还是有必要的。

本文最终要说的是:郎咸平和今天走红于庙堂的各路精英之间的分歧,是一种主义(资本主义)下的你是我非,是非根本的,是可调和的。他们实为一个战壕的战友。而郎咸平和真正左翼人士之间的分歧则是两种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下的你是我非,是根本的,是不能调和的。他和左翼人士关于某些具体的改革问题上的“英雄所见略同”,是表象的,无关紧要的,左翼切不可为这些枝节的东西所迷惑。

2010-4-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