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是公知兜售西方价值观的工具
在公知和西化派媒体的包装和鼓噪下,“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光芒四射,成为“伟光正”和“高大上”的政治理念。事实上,“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尚未明确定义,按百度说法,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
这段话说的很复杂,其实所谓“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与毛泽东提倡的反对迷信学术权威、陈云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思想相近,仅是换个说法而已。
“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中的“独立”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参照物,而标准通常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意味着“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拥有者通常是少数。如在满清统治下,忠君是主流思想,拥有并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思想的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由于独立于满清社会主流思想,因此拥有了“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当然,除孙黄之外,旨在推翻满清统治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也因独立于满清主流思想而拥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
主流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独立思想、独立人格” 因此呈现相对性、可变性。如在美国利用中国人赔款建造的教会学校—清华学堂内,由于教学大纲按美国要求制定,教学方法源自美国,教材多数来自美国,老师多是美国培养,因此,信仰上帝、赞同三权分立、服务美国利益是学校主流价值,此时在校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王达成等人,便拥有了“独立思想、独立人格”;蒋介石当政后派心腹罗家伦到清华大学搞“党化教育”,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还做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参与、领导学生运动的宋平、康世恩等少数共产党员因此拥有了“独立思想、独立人格”。
解放后,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求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主流价值观,那么在大学校园内传播普世、宪政等西方思想,想把学生培养成西方社会制度的支持者和西方利益的维护者的领导、老师就拥有了“独立思想、独立人格”。
“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也可表现在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方面。如1985年美国为了和中国套近乎,决定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曾托人向钱学森转达:如果他愿意去美国领奖,还可授予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如果不愿意,美国可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奖。据说连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也劝钱学森顾及中美关系大局前往美国领奖,可钱学森硬是没给面子,旗帜鲜明地严词拒绝:“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时,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道歉,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钱学森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
可见,“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稀松平常,绝不是民国大师的标配,每个人都可能是“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拥有者。公知们宣传蔡元培“思想独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梅贻琦“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治学理念的目的,是否定和抵制中央制定和提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兜售西方价值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2018-9-2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