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学生奥数是害人的
为什么说小学生奥数是害人的
首先,作为家长、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弄明白这样一些问题:人的智能究竟有哪些?数学智能在人的智能中究竟居于何种位置?人的智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的?不明白这些问题,自然就会弄出个小学生奥数来残害娃娃们。
数学,只是人类诸多智能中的一个而已,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太多的数学完全是浪费时间,是中国教育在工业时代完全找不到东南西北的表现。根据国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多元智能理论,数学智能应该从属于其中的数理逻辑智能,为什么说是从属?因为我看到太多数学考试很好但是生活中逻辑智能表现很差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学校的数学教育所提高的什么东东并不能等同于数理逻辑智能。
为什么我们小学毕业生的数学水平接近美国初中毕业生?是美国人糊涂吗?不!是我们教育部的官僚们在吃干饭!是饭桶!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与人的年龄、生活阅历有着密切关系,小学一、二年级学起来费心巴力的数学,放到四、五年级去学,只需要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就学完了。从一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读经班得到的经验:数学二十岁在学也不迟!言虽刺耳,甚至偏激,但是道理就是一个:过早的推进数学学习,就是在摧残孩子。
下面是我偶然看到的一个奥数题,是小学四年级的。
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如果甲取出110元,乙存入110元,那么乙的存款是甲的3倍。问甲、乙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思路导航)由“乙存入110元,甲取出110元,”可知乙存入110元后相当于甲存款数的3倍,取出110X3=330(元);而由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可知甲原有存款的3倍相当于乙原有存款的4X3=12倍,乙在存入110元后相当于甲原有的12被,取出110X3=330(元),所以,330+110=440(元),相当乙原有的12-1=11倍。所以,乙原有存款440÷11=40(元),甲原有的存款数是40X4=160(元)。
(110X3+110)÷(4X3-1)=40(元) 乙的存款
40X4=160(元) 甲的存款
看到这个题,在没有看后面的什么“思路导航”前,我首先想到的是设个未知数,也就是个一元方程问题,但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告诉我:“这不行!老师那儿不认可。”没办法,我解不出来只好看后面的内容,看了以后更是火冒三丈:奥数真是狗屁!“思路导航”里除了这句“而由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可知甲原有存款的3倍相当于乙原有存款的4X3=12倍”能够讲得通外,其它纯属胡扯。实际上,这个“思路导航”是一元方程解题后的扭曲表达,逻辑上是混乱的。下面是一元方程的解题过程:
设乙的存款是A,甲的存款是4A,列出方程3(4A-110)=A+110→12A-330=A+110→11A=440→A=40
上面的奥数题就是出自该书第140页
编写奥数教程的混蛋为了甩开一元方程的解题方式,竟然胡编乱造,想想看,这多么摧残孩子啊!
为什么我国如此重视数理化方面的教育?事实上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因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1840年以来,中国老是挨打,常常挣扎于亡国灭族的境地。工业化离不开数理化为基础的工业人才,因此我们从一心只读圣贤书来了个惊天大逆转:数理化挂帅,英语第一,四书五经基本抛弃。
一个学生将太多的时间用在数理化上,甚至耗费在该死的奥数上,必然影响其它能力的开发,而人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而这其它内容比数学更重要!事实上,超过90%以上的人数学只要学到加减乘除就可以了,甚至进入社会后在根据实际需要学习初中高中的数学也未尝不可。
“可是教育体制摆在这儿!我没有办——法不让孩子去学!”很多家长如是说。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倒是要反问一句:你就不怕你的孩子智能上呈现畸形吗?那样的话他怎么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