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先共产主义后社会主义!

火烧 2015-05-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人类社会从共产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强调马克思理论中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灭亡后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分析了俄国与中国的革命实践,批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主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先共产主义后社会主义!   ——与鲁山老泉商榷(11) 一,人类古代共产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阐明了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的古代共产主义的两种形式:东方的亚细亚所有制和西欧的古代所有制。“而在这两种形式中,劳动者把自己劳动的客观条件看作自己的财产;这就是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一。因此,劳动者甚至不依赖劳动就拥有客观的存在。个人把自己看作所有者,看作自己现实条件的主人。个人看待其他个人也是这样,并且,根据这个前提是从共同体出发,还是从组成公社的各个家庭出发,个人或是把其他个人看作财产共有者即公共财产的体现者,或是把其他个人看作同自己并存的独立的所有者即独立的私有者,。。。在这两种形式中,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这种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虽然他们也可能造成剩余劳动,以便为自己换取他人的产品,即其他个人的剩余产品,——相反,他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同体的生存。”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 劳动对资本的关系,或者说,劳动对作为资本的劳动客观条件的关系,是以促使各种不同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劳动者是所有者,或者说所有者本身从事劳动——发生解体的历史过程为前提的。十三世纪这个过程发生在西欧,这个解体表现为:1,劳动者把土地当作生产的自然条件的那种关系的解体,即他把这种条件看作是自身的无机存在,看作是自己力量的实验场和自己意志所支配的领域的那种关系的解体,2,劳动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种关系的解体,3,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劳动者在生产开始以前都具有了作为生产者来生活——也就是在生产期间即在完成生产以前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的关系的解体。4,还有一种关系也同样发生解体,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本身、活的劳动能力的体现者本身,还直接属于生产的客观条件。由于以上三种关系的解体,造成了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本身的分离!这种分离产生了丧失劳动的客观条件的无产者,产生了高利贷者和商人用积累的货币购买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占有者。从而产生了劳动的客观条件作为资本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发展又在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新的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全世界的无产者!因此,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所以消灭资本主义的唯一动机就是实现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结合! 三,资本主义灭亡回复到“古代”类型的公有制而告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中说到是资本主义的积累的历史趋势“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就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重新建的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在俄国公社面前,资本主义正经历着危机,这种危机只能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随着现代社会回复到‘古代’类型的公有制而告终。”现代社会所趋向的“新制度”,将是“古代类型社会在一种高级的形式下的复活”。因此,不应该过分地害怕“古代”一词。 四,消灭资本以后先进入共产主义后进入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已經不再需要這樣的中介;它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質這種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感性認識開始的。社會主義是人的不再以宗教的揚棄為中介的積極的自我意識,正像現實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財產的揚棄即共產主義為中介的積極的現實一樣。共產主義是作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對下一段歷史發展說來是必然的環節。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則。但是,共產主義本身並不是人的發展的目標,並不是人的社會的形式。”资本主义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本家就是资本!因而是资本占有生产资料,因此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消灭后,首先要把私人资本变成共同占有资本,因此,应该是共产主义!只有人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后,按照人类的需要组织共同生产,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时,才能说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因而社会主义!可见资本主义灭亡后首先实行财产共有共同劳动的共产主义,然后实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五,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只适用于西欧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说“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我说过,它实质上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并且说过,‘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 但是,西欧的其他一切国家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 可见,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为什么呢?“它被消灭的过程,即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这种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残酷的剥夺,就是资本的起源…… 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 被以剥削他人劳动即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排挤。”“可见,归根到底这里所说的是把一种私有制形式变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但是,既然俄国农民手中的土地从来没有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那么这一论述又如何应用呢?” 什么是“历史必然性”呢?我的理解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只能在西欧发生,因为西欧发生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全部过程是对农民的剥夺。而在俄国农民手中的土地从来没有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因此没有分离,所以历史必然性不会在俄国发生!既然历史必然性发生在西欧,那么,《资本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就是英国和西欧历史必然性的国家的资本主义!因而,《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西欧的无产阶级的历史必然性!这种革命表现为无产者联合起来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制式的工人阶级政府,消灭资本即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共产主义! 六,东方人民的革命道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说“在俄国,由于各种情况的独特结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的成果。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同时,它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地块个体耕作转化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这有助于他们从小地块劳动向合作劳动过渡;最后,长久以来靠农民维持生存的俄国社会,也有义务给予农民必要的垫款,来实现这一过渡。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俄国的情况是这样,中国的情况也是这样! 七,资本主义崇拜者如何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呢 “如果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崇拜者要否认这种进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那我要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难道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工业的孕育期吗?同时也请他们给我说明: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引进到自己这里来呢?” 资本主义的崇拜者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创造一个由比较富裕的少数农民组成的农村中间阶级,并把大多数农民干脆都变为无产者。”“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在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你们即使动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再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资本主义崇拜者是怎样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呢?“正是从所谓农民解放的时候起,国家使俄国公社处在不正常的经济条件之下,并且从那时候起,国家借助集中在它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来不断地压迫公社。由于国家的财政搜括而被削弱得一筹莫展的公社,成了商业、地产、高利贷随意剥削的任人摆布的对象。这种外来的压迫激发了公社内部原来已经产生的各种利益的冲突,并加速了公社的各种瓦解因素的发展。但是,还不止如此。国家靠牺牲农民培植起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样一些部门,它们丝毫不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却特别有助于不从事生产的中间人更容易、更迅速地窃取它的果实。这样,国家就帮助了那些吮吸‘农村公社’本来已经涸竭的血液的新资本主义寄生虫去发财致富。” 八,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跨越了资本主义 马克思说:“ 俄国公社的情况同西方原始公社的情况完全不同。俄国是在全国广大范围内把土地公社占有制保存下来的欧洲唯一的国家,同时,恰好又生存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中,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俄国吸取这种生产方式的肯定成果,就有可能发展并改造它的农村公社的古代形式,而不必加以破坏(我顺便指出,俄国的共产主义所有制形式是古代类型的最现代的形式,而后者又经历过一系列的进化)。” 这里,马克思把俄国的“农村公社”称为共产主义所有制形式,是古代类型的最现代形式。那么中国的自然村也就是共产主义古代类型的最现代形式。无论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东方亚细亚所有制一直是占统治地位。但是,由于内部的原因即“农业公社天生的二重性使得它只可能是下面两种情况之一:或者是私有原则在公社中战胜集体原则,或者是后者 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侵略,造成了农村公社的灾难,因此,要挽救农村公社!“ 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而且,政府和‘社会新栋梁’正在尽一切可能准备把群众推入这一灾祸之中。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新生的因素,变为优于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奴役下的国家的因素。”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实质上说,就是农民革命的胜利!因为工业生产在这两个国家不发展!无产阶级在这两个国家占少数,所以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而不是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列宁和毛泽东在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第一要按照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的指示,把的古代共产主义亚细亚所有制变成现代的共产主义!第二,要利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抓住资本主义的成果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经济条件——发展工业生产!列宁在俄国实践了四年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而毛泽东在中国实践了近三十年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共同劳动,因而就是现代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九,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斯大林是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篡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因为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不认识资本主义!所以,斯大林编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按照《资本论》的顺序,全部使用了《资本论》的名词,例如,把资本叫做资金,把不变资本叫做生产资料的资金、使用了工资、利润、银行、货币、等等等等全部是与资本主义范畴有关的名词,所不同的只是,给这些名词冠以社会主义的红帽子,斯大林自以为能以这种掩耳盗铃、鸵鸟政策、指鹿为马的伎俩欺骗苏联人民,欺骗中国人民!欺骗世界人民!当人们知道恩格斯关于资本的概念以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性!可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只不过是采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名词,戴上社会主义的红帽子而已!正是因为这原因,斯大林说什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众所周知,无论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概念还是社会主义概念,都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亵渎!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侮辱! 斯大林为了把商品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而把共产主义说成是消灭了商品经济的社会,而这个共产主义因此成了无法把握的理想,其实是一种幻想!这样就颠倒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的暂时的生产方式,而社会主义是人类消灭了资本主义后的永恒的生产方式! 所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的倒退!是为资产阶级辩护的马克思主义的叛徒!是比伯恩斯坦、考茨基更恶劣的修正主义头子! 劳动者2015年5月25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