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
绝大部分中国富豪并不是通过勤劳致富或者资本经营而成为富豪,他们大多通过“发现”
国有资产的价值,并且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国有资产,从而在一夜之间获得巨额收益。
■乔新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
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
0%。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人将其概括为发展原因、体制原因和制度原因三个方面。从
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必然会出现经济收入增长快慢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后富的关系。(李新《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见《深圳特区报》2005年8月9日A10)收入差距扩大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报酬率提高的
结果,而这正是加快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也有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贫
富差距的扩大。有学者举例说,在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初级阶段,许多人依靠投资金融产品一举
跻身富裕阶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谁与市场化过程能保持着同步的关系,谁就有可能率先富
裕起来。总之,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可能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税
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础阶层缺乏必要的“兜底”条款,
同样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吴忠民《中国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南方日报》20
05年8月11日)
应该说,上述意见都有道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可能齐头并进,贫富之间的差
距总是存在的。只不过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看来,中国的贫富差距不论从静态来看还是从
动态来看,都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对中国的稳定已经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中国
贫富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寻找原因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下
,中国改革的中心始终放在效率的层面,而这样的改革路径必然会出现利益失衡现象。中国贫
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因为选择了市场经济,而是选择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只要能够实现财富的积累,即使在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也是可以
容忍的。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中国的税收调节制度和中国的其他分配制度并没有及时跟进
调整,而恰恰是不合理的制度进一步放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造成了许许多多社会不公现象。
所以,不从改革思想上找原因,而只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上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事实上,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不但没有扩大,反
而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政府将社会公正放在首位,通过强调社会
公平性,制定了大量的财富分配和再分配法律制度,并且严格地依法办事,防止整个社会的财
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确实有一部分人得风气之先,通过承担商业风险
,获取了巨额财富。但是,不能否认,有相当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人,并没有承担任何市场风险
,他们只不过是将国有财产所蕴含的市场价值“发现”出来,并且通过改制等手段,据为己有
罢了。这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所占有的财富却非常巨大。从表面上看,这些人通过
交易的方式,获取了利润。可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没有支付任何的“对价”。他们只不过
是打着改革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罢了。这种带有权钱交易色彩的财富积累过程,当然应该受
到全社会的唾弃。
从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国富豪并不是通过勤劳致富或者资本经营而成
为富豪,他们大多通过“发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并且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国有资产,从而在一
夜之间获得巨额收益。比如,中国的土地国家所有,在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之前,并不能
给土地的使用者带来任何直接收益,只是在实行土地出让制度之后,少数人通过协议的方式获
取大片土地,或者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变相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然后再进行房地产开发,
最终成为了中国富豪。这些富豪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呈现出泡沫化的现象,一方面他
们通过炒作土地,制造虚假繁荣;而另一方面,在他们的收入倍增之下,掩盖了整个社会的贫
困。那些沉睡千年的土地,正是在这些所谓富豪们的“发现”之下,成为了造成社会失衡的财
富转移工具。
所以,如果不改变发展的观念,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不解决国有资产流
失的问题,那么很难缩小中国贫富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