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积分最高的学生为何难于晋级?

火烧 2011-09-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讲述一位教师因积分最高却难晋级的经历,揭示职称评定中存在造假、潜规则等问题,引发对教育公平与制度改革的思考。

又到了中小学评职称的时候。

我妹妹师院毕业后,到新郑一职高任教,至今已经16年了。这所学校距离县城15公里,偏僻,条件不好。但是她工作踏实,掏出心来对待学生,我常能从她身上看出学生成才后洋洋自得的神采。

这两天,她却非常苦恼。电话里,竟然哭泣起来。原来,她学校符合晋职条件的有三个人,除了她是一线教师,那俩人一个是副校长、一个是教导主任。论积分,她远远超过那俩领导,能够积到80多分。她告诉我,那俩领导都弄虚作假了。但是,学校推荐时,副校长稳操胜券。我妹妹气不过,只好找局领导“理论”。现在还没结果。

不过,我让她把自己的积分情况和个人意见,整理成材料,如实报给局领导,应该说她才会“稳操胜券”。因为,她一点假没做,而且一直在一线教学,辛辛苦苦,终于把自己的积分积够了,盼望着能够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然而,她的遭遇还是让我看到基层评职称的种种不寻常。据闻,评职称造假者居多,且不说什么“CN”刊物论文,单是那有限的名额就很不科学,有撒胡椒面的,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还有直接从郑州市人事局直接要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说,一个名额的市价在3-5万元。

评职称的“潜规则”盛行之下,就是那些被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普遍名不副实。这些老师要么不在一线,口碑极差;要么虽在一线但是素质欠佳,形象不高;要么言行举止毫无“德高为师行高为范”,丢人现眼。

本来,职称评定的目的是激励广大教师你追我赶“比学赶超”,让学生收益,振兴教育,但是事实上评职称中的“假”与“恶”已经严重影响了多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毋庸置疑,这是亟需纠正和改革的事情。由此,也不难看出,“钱学森之问”一定程度上在职称评定制度上的纠结与难堪。

作者:朱永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