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天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上古故事

火烧 2009-08-3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天梯讲述当代人通过修炼攀登天梯成为神的故事,融合上古神话与现代教育,展现修炼过程的艰辛与成长,突出天梯作为天地沟通的桥梁。

天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上古故事

       ——为中国教育而作  

     话说太古的时候,天和地离的很近,天地之间有天梯相通,天上的神可以通过天梯下到地上来,地上的人也可以通过天梯上到天上去。

    所谓“天上的神”,其实就是功力修炼到一定程度、并获准在天上居住的人。天上的神要下到地上来很容易,但地上的人要上到天上去却很难。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天和地离的最近的时候,一个人要通过天梯从地上上到天上去,一般最起码也得九年时间。九年时间!——想一想,那包含着多少艰辛!其实,天神在天地之间架设这个天梯,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供地上的人进行修炼,等到一个人一步步上到天梯的顶端了,功力也就修炼得差不多适宜做一个天神了!

    上天通常是一个集体活动,地上的人攀天梯上天的第一天,就有专门负责功法教育的天神,或者也有一点功法但未能成为天神的地民在旁边进行指导,并教授其功法,使其上天更快、更轻松。天梯每攀到一定的高度,就有更高级的天神替代原来的天神或者地民对攀梯者传授更高深的功法。很显然,攀天梯不仅需要有毅力、能吃苦,还需要有灵性。

    一个人,当他长到一定的年龄,对地上的生活已经习惯了的时候,他就懒得再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长时间的罪去攀天梯上天了;而一旦成年,常常上有老,下有小,即使有心上天,也难以遂心;至于老人,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的灵性也渐渐衰退,骨骼也趋于僵硬,不再适宜攀梯修炼。所以,攀天梯的人基本上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六、七岁,基本上可以离开父母的时候,家长们就把孩子交给天神,让他们指导孩子练功上天。想一想,地上的父母哪个不向往天上的生活?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上天无望了,哪个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天成神,孩子快活,自己也脸上有光呢?

    其实,即使天神所生的孩子,包括天神与天神、天神与地民所生,因为都要经过修炼才能有一定的神通,才能被天界的法律允许作为神生活在天上,所以都必须从地上开始,通过一节节攀爬天梯来上天。天神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保有自己的天神地位,对于孩子上天的关心,相对于地上的父母,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攀天梯过程中孩子们的吃住问题,天神们自有办法,自会恰当安排。当然,作为回报,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将自己所捕的鱼、所种的庄稼的一部分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奉献给天神,但这部分奉献是微乎其微的。天神们明白:孩子们的的修炼问题,关乎天神队伍的建设,关乎天上地上的繁荣,所以,他们对这些攀天梯孩子的指导基本上是无偿的,功法教授者的报酬在天上自有统一安排。不过,可惜的是,大多数攀天梯的孩子都忍受不了攀梯的艰苦,或者灵性不够,还没有到达天上就不得不又返回地上。

    伏羲是天地相合后第一个天上地上的统治者,他虽然是天帝,但更多时间都在地上。他教授地上的人捕鱼、狩猎、蓄养家畜及放牧,与地上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地上人民的爱戴。伏羲在地上被人们称为“皇”,意思就是“自王”,也就是说,他在地上的统治不是靠强力,也不是靠世袭,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德望,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伏羲统治的时候,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杂处无间,生活上没有多大差别,所以,那时虽然也有不少上天的人,但主要并不是为了天上的荣耀和享受,而是为了修炼功法,等到上到天上了,功力差不多了,他们又会返回地上,指导并继续参加地上的劳动。

    后来又有女娲和神农的统治,他们基本上继承了伏羲的传统,重视劳动,神人杂处,人神之间没有多少高低贵贱之分。可是,随着地上生活水平的改善,神和人的享受思想渐渐滋长起来,同时,越来越多的剩余财物被送到了天上。到了神农(也就是炎帝)统治的后期,上了天的人越来越多地不愿回到地上了,原本经常在地上的神也一个个返回天上,不愿意再下来了,就连神农自己都经常呆在天上,不愿理会地上的事情。这样一来,地上便有些混乱,地上人民也不满起来,连天上的神都起了内讧,结果便爆发了有名的炎黄之战。

    炎黄之战的结果是黄帝打败了炎帝。但黄帝打败炎帝后,自己也跑到天上不愿下来了。天上的神越来越多,天神们享受的欲望也越来越强,花费越来越大,天上的财物便日渐显得紧缺起来。

    且说这黄帝还有个名字,叫做“帝江”。为什么叫“帝江”呢?“江”就是混沌的意思。这黄帝老是笑呵呵的,好象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似的,所以叫“帝江”。黄帝还有个儿子,叫少昊。为什么叫他“少昊”呢?“昊”就是元气广大的意思,“少昊”就是元气有些不足,比较爱发脾气。少昊还有一个小名叫“昌意”,昌意就是喜欢顺着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这少昊跟他父亲几乎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一脸阴沉肃杀之气。而且看上去非常精明强干。黄帝在天上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看见天上地上的神和人都对少昊推崇有加,便不失明智地将帝位传给了少昊,同时也将天上的财政难题转给了少昊,自己则退居幕后,专心练起轩辕功来。

    少昊即位以后,为了改善天上财政状况和天神们的生活,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实施了一整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改革便是对攀天梯的孩子收取攀梯指导费和功法教授费,以及天梯攀爬费等许多费用。当然,那时侯没有钱币,我们这里所说的“费”,不过是一种权宜的说法,就是让孩子的父母们贡献一些鱼、兽、庄稼、畜禽、玉石之类的东西。其实,黄帝的时候,已经收取了一些鱼禽之类的报酬了,不过只是象征性的,非常谨慎;而到了少昊,则接连几次大幅度提高攀梯指导费、功法教授费和天梯攀爬费,与此同时,少昊还大幅度增加地上人民对天神的“贡献”。

    少昊的改革很快得到了天神们的交口称赞,因为天上的财政问题解决了,天上的物资供应丰富起来了,天神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享乐条件,各种奢华的娱乐表演随之在天上开展起来。整个天上一片歌舞升平、繁荣昌盛的景象。沐浴在少昊的光芒中,天神们将少昊推崇得无以复加。

    地上的人民在少昊即位后的很短时间内便被少昊的一系列政策折腾得晕头转向,他们的压力骤然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明显艰难了,正当他们怨声载道的时候,很少下到地上的天神们纷纷来到地上,他们向地上的人民宣讲少昊改革的意义,宣讲暂时的艰难只是“阵痛”,“阵痛”过后,美好的生活就会出现在眼前。地上的人民一向尊敬甚至崇拜天神,况且天神们的话又说得委婉动听,他们便信了,于是,他们一边忍受着少昊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一边象天神们一样,给少昊唱着美丽而又真挚的赞歌!

    给天上带来了令天神们惊喜不已的收益之后,在天神们的怂恿下,少昊随后又逐年减轻攀天梯上天的难度,特别是最后阶段进入天上的难度。这样,进入天上的青年越来越多,有资格成为天神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天上也就“神满为患”了。于是,与此同时,少昊也废除了只要上天就可以成为天神的规定。进入天上的新人,在经过两年到十年的天神培训之后,还得在天神们中间寻找主人,只有被某个天神或某个天神群体选中为其服务的人,才能继续留在天上,否则就得重新回到地上去。这个天神培训也是收费的,而且比攀天梯的费用还要高出许多!这样,放宽了上天的限制,天神们就可以在天上向上了天的青年们收取更多的天神培训费。许多在天上付出了高昂的、甚至让父母倾家荡产的天神培训费的地民的孩子,因为在天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却不得不又两手空空回到地上。大家知道,天神的孩子和地民的孩子一样,也要通过从地上一节节地攀爬天梯才能到得天上,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天上多少都有一些权力或关系,这样,到了天上接受完天神培训之后,天神的孩子们当然不愁留不到天上成为天神,所以,到了天上最后又回到地上的,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与天神没有什么关系的地民的孩子。

    上天条件的放宽,攀爬天梯难度的减小,某种意义上只是使天神们的子弟上天更容易了。高额的攀爬天梯费以及惊人的天神培训费的收取,除了为天神们提供更多的享受资本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将许多地民的孩子挡在了天外。要知道,虽然天地间的财富基本上都是地民创造的,但天神是统治地民的,天神凭借他们的统治地位,通过不断制造一些借口向地民们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反而过得远远比地民富足。地民们虽然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越来越多的财富,但由于天神们的盘剥,相对于天神们来说,实际上却过得日益贫穷!这样,不怎么劳动的天神们,完全有足够的、甚至绰绰有余的财力供自己的孩子盘梯修炼以及在天上接受培训,而整天劳动的地民却很少有足够的财力供自己的孩子从地上攀梯攀到天上,再在天上接受培训。显然,少昊的这些看似公正的上天政策确实非常聪明,既巩固和增加了现有的天神们的权力和利益,又让地民们无话可说。

    有一件事还需要补充说明一下:从女娲开始,天神们为了突出自己的高贵,拉开自己和地民的距离,增加地民对自己的崇拜,便将天不断升高。到了少昊的时候,从地上攀到天上一般最少也得十二年时间:比伏羲时代多了足足三年!但即便如此,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攀爬天梯费和天神培训费,上天的孩子还是越来越多,而且孩子们上天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呢?天上的生活越来越舒服,地上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天神越来越显得高贵,地民越来越显得低贱,天上地上的差别越来越大,谁愿意呆在地上呢?

    但是,上天的代价高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了天却不能呆在天上的地民的孩子多了,地上的怨愤也就多了;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天上的情形以及天神们的真正面目。地民们越来越清醒了。他们不再崇拜天神,也不再尊敬天神,对于天神,他们或者是羡慕,或者是仇恨,因为他们也受了天上享乐风气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正是天神们对于奢靡生活的无厌追求导致了地上他们生活的日益艰难!

    与此同时,天上的奢糜之风却愈演愈烈,为了维持这种奢靡的生活,少昊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感觉力不从心。不过,少昊以及天神们又同时认为,这种奢靡是天上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少昊能力和功绩的显著表现。在少昊的榜样引导下,天神们便都顺着少昊的思路,一个个想方设法地从地民那里索取财物。许多天神拿着从地上搜刮来的财物,在天上享乐还不知足,又跑到地上寻欢作乐、大肆挥霍。这么一来,天上便有些乱套了,地上的反抗也随之增多了。

    为了稳定地民的情绪,聪明的天神们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譬如不断高喊诸如“重视地民”、 “关心地民”、“帮助地民”等等口号,还搞什么“献爱心”、“送温暖”等等活动。所谓“献爱心”,就是号召天神们捐出一点财物来,帮助地上那些无财上天或者上了天又无财接受天神培训的孩子圆他们的天神梦。天神们的这些举动,开始时使许多受助的地民大大感动了一场,但天神们所捐的那点财物对于广大的无财上天的地民毕竟是杯水车薪,更多的地民与那些“爱心”根本无缘。而且,地民们也越来越聪明了,他们也渐渐看清了天神的把戏,对于天神的不满与日俱增。除了反抗天神的事件不断增加之外,许多地民也学着天神的样子,想方设法骗取、甚至抢劫其他地民以及一些来到地上的天神的财物。这样,地上也有些乱套了。

    终于,天上的神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就连已经退居幕后的黄帝都坐不住了。这黄帝虽然看上去混混沌沌的,但心里并不糊涂。本来,他跟大家一样,都对少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开始时对少昊的改革也满心支持,但越到后来,他便越觉得少昊的做法不大对头,甚至预感到少昊的改革有导致天地大乱的危险。于是,黄帝以及一些功夫高深、见识深远的天上元老开始在心里嘀咕:不能让少昊这么瞎折腾了!

    不过,少昊让几乎所有的天神都得到了好处,天神们是感激少昊的,而地民中也有许多人被少昊的相貌和魅力所征服,仍然相信现在的艰难是过去问题的遗留,仍然幻想着少昊能带领他们走出面临的困境。所以,少昊显然仍然深得天神和地民的拥护。但黄帝已经看清少昊了,他心里想:再不能让少昊这么瞎折腾了!

    黄帝的威望和功力毕竟比少昊高出了那么一点,在黄帝的坚持下,少昊终于退位了。少昊退位以后,接替天帝之位的是黄帝的一个孙子,因为黄帝担心继位者继续少昊的那种统治方式,所以他选择的这个孙子不是少昊的儿子,而是另一个儿子的儿子,叫颛顼。为什么叫颛顼呢?颛顼就是头很端正,做事很谨慎的意思,也就是说,颛顼的行事方式与少昊正好相反。颛顼即位后,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地上人民的怨气很大,他很想解除一些地上人民的负担,但这样一来就会损害一部分天神的利益。他既想讨好地上人民,又怕得罪天上众神。但他认为如果地上乱了,生产不能保证了,天上众神的生活也就没有了保证。经过反复权衡,在天上一些正直天神的支持下,在不怎么影响天上众神利益的前提下,颛顼解除了地上人民的一些负担,并提出要免除一部分贫困地民孩子的上天费。

    颛顼的政策立即赢得了地上人民的欢迎,但颛顼也只能给地上人民一些小恩小惠,更根本的好处他就谨慎了。他向地民承诺了许多好处,但是,这些好处他都不敢强行执行,而是采取试行的办法,不行的话那就暂缓执行或者拉倒。而对于天神们的严重腐败现象,颛顼也不敢采取铁碗手段强行解决。至于天神们相对于地民的特权,他就更不敢贸然触动了。

    颛顼谨小慎微的施政政策渐渐引起了地民和部分天神的不满。但颛顼毕竟给了地民一些好处,也稳定了天神一度惶惶不安的心。所以,颛顼不愠不火、中庸谨慎的统治便一天天的维持了下来。

    伏羲的时候,神跟民一起生活,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地民们从内心里尊重甚至崇拜那些天神。后来,天神们将天升得越来越高,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将自己和地民区分开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脱离地上的艰苦劳动,不受打扰地在天上尽情享乐。但天是升高了,地民们对天神的尊重却反而在减少,到颛顼时,地民们对于天神几乎没有什么尊重了,他们中的许多人,饱受天神之苦,对于天神甚至充满了仇恨。

   天在不断地升高,天上的神看地上的民越来越小,地上的民看天上的神连同那天也越来越小了。

   但天地是一个系统,地是效法天的,地民是以天神为榜样的。地民不尊重天神了,他们不再觉得天神和自己是一体的了,也不觉得天神值得自己效法了,天地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便在不知不觉中孕育起来。

    颛顼中庸的统治继续着,天神们的特权便维持着,天地之间的不公便增加着,天神和地民之间的矛盾便积聚着……. 。

    至于以后的情况,传说有几个版本。一个版本说:颛顼在他统治的后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削弱天神特权,整治神风民风的举动,使天地渐渐趋于和谐,最后顺利完成了他的统治,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帝俊,帝俊后来又传位给了帝肇。据说,他们统治下的地民都生活得不错。

    另外一个版本则说:颛顼统治的末期,有个叫共工的地神跟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为什么这个叫“共工”的地神要跟颛顼争夺帝位呢?另外,前面所说的神都指的是天神,这“地神”又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说地神的来源:

    大家知道,神就是功力比较高深、有一些让人莫测变化的工夫的人。开始说了,攀天梯是修炼功法、提高功力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地上劳作并在劳作过程中细心揣摩,同样也可以修炼功法。许多地民在日常的劳作、谋生过程中,不断自修,功力日见深厚,不少人的功力甚至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天神。但是,这些人不是按照天神们规定的方式修炼的,也没有给天神们交天神培训费,当然不被天神们接纳和认可,所以只能呆在地上,被人称为地神。这是地神最主要的一个来源。

    另外,许多上了天并经过天神培训的人,实际上已经有了成为天神的资格,但却因为在天上没有关系,再加上骄傲或者性格孤僻,不招天神们喜欢,未能留在天上成为天神,最后又回到了地上。这便是地神的另一个来源。

    地神还有一个的来源,就是那些在天上的权力和利益争斗中失败了的天神,或者因为过分耿直、清正因而难容于天神群体的天神,因为难以在天上再呆下去,只好从天上下到了地上。

    地神在少昊和颛顼统治时期不断增多,他们功力高强却地位低下,又感天地日益不公,于是便有了造反的意识。

    共工便是这些有造反意识的地神中的一位。“共工”的“工”,即工人。说明这个地神或者是给人盖房子的,或者是给人打造劳动工具的,诸如此类。所谓“共”,说的是这个工人的理想,即希望地民和天神共有天地间的资源,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及各种权利。因为共工的理想达不到,于是便“与颛顼争帝”,想推翻颛顼的统治。

    那么,共工为什么要“怒触不周之山”呢?所谓“不周之山”,其实是比喻的说法,即在颛顼统治的后期,不周到、不公平的事情已经越积越多,以至跟山一样妨害着地上人民的生活。“怒触不周之山”,即一怒之下奋起反抗巨大的不公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