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则关于“平等”的无知妄说

火烧 2015-07-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公益广告中将‘平等’解释为‘众生平等’的错误观点,认为此说法脱离现实,忽视物质平等,强调精神平等需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一则关于“平等”的无知妄说

马 志 远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组词语叫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据权威的解释说,这是“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达,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后,面向群众扩大宣传,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掌握它的含义,当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于是,这24个字便以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美术字样并配以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大街小巷的墙壁上,出现在城市过街天桥上和公交车站点的候车亭里,出现在机关、单位和居民社区的宣传栏内。

前几天,去南方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出差。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从候车厅的背景壁上读到了一则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一词的解说。细细读过之后,觉得这则公益广告的解说太过虚妄和无知。因为它是面向广大群众做宣传的,所以,有必要对它提出批评。

这则解说,在一个红色宋体的“平”和一个黑色行书体的“等”下面,用较小的宋体字写道:“众生平等,自尊自强”。“自尊自强”是否是“平等”一词的题中应有之意,这里姑且不论,只是这“众生平等”之解,让人感到非常别扭。“众生平等”本是佛教学说,认为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是平等的。因此,佛教信徒最忌杀生,甚至为了保护生命而“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里使用“众生平等”一词,来解释“平等”的含义,难道也是佛家学说中的这个意思吗?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到今天,还没有做到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物种讲“平等”,我们每天的餐桌上有各种的肉、禽、鱼、虾,就是人类与它们这些物种不平等的明证。不只是今天,恐怕再下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也不会做到“众生平等”。所以,把“平等”解释为“众生平等”,实在虚妄的很。

在这组宋体的“众生平等,自尊自强”下面,又有较小的三行黑体字,是专门对“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做的解说:“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平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这段文字实在太经不起推敲了。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平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这番解说太过空洞、太过玄虚。生活在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如果没有物质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怎么会有“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呢?一句俗语“饱汉不知饿汉饥”,已经讲得最为透彻和明白。腰缠万贯、大腹便便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们,是永远都体会不到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那种前胸贴后胸的饥饿感的,你让他们怎么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什么“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阿Q说自己姓赵,是赵太爷的本家,第二天就挨了赵太爷的一个嘴巴子:“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见鲁迅先生《阿Q正传》第一章)阿Q不配姓赵,就是因为他与赵太爷不平等。而他们之间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一个富,一个穷,在物质财富的占有上不平等、不相等、不平均。所以,在他们之间,赵太爷是绝不会“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的;阿Q倒是想认赵太爷为本家,把赵太爷当成自己人,却不能不挨赵太爷的嘴巴子。

“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这句话在承认人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前提下,提出“现代社会”的任务是要逐渐实现“从不平等走向平等”。可是,这个过程将如何实现呢?难道如同这段话刚开头说的:“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仅仅靠“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就可以完成的吗?这种论调该是多么的荒谬和无知!几千年来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对立的阶级为了他们各自的物质利益——生产资料由谁占有、社会产品如何分配而展开的斗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各自内部的平等和相互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赵太爷和自己的儿子赵秀才还有假洋鬼子,他们同属于一个阶级,在他们这个阶级的内部,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而他们这个阶级与阿Q们之间,则绝对找不到什么平等。“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成语,不正是讲这个道理吗?在赵太爷、假洋鬼子集团和阿Q、王胡(《阿Q正传》中的另一个人物)群体之间,永远是前者压迫后者的关系。只有当被压迫者们觉悟起来,通过斗争推倒了压迫者,只有当剥夺者被剥夺的时候,只有当被压迫者成为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主人的时候,才会实现真正的人和人之间的平等,而这种平等首先是表现为“物质上的相等或者平均”。即便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近代以来的宪法原则,其前提也应当是社会成员在物质财富占有和分配关系上的平等,所谓“乞丐的要饭棍和富豪的宝马车一样平等保护”,不过是一句欺骗傻小子去画饼充饥的虚伪口号。所以,离开“物质上的相等或者平均”,试图通过“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逐渐实现”“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要么是痴人说梦,要么是为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打掩护,为阿Q们继续灌输麻醉剂。

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是,这则公益广告对“平等”一词的解读,面向人民群众宣传的恰恰是唯心主义。

其实,不必过于苛责这则公益广告的制作者,近三十年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几乎被逐出了课堂,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整个社会充斥的就是这类唯心主义的虚言妄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