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认识改革开放(9)
一分为二认识改革开放(9)
——矛盾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本意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却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生产力就是劳动力,集体力,就是生产资料。我们的劳动力大量的浪费,不是从事生产劳动,而是大量地从事非生产劳动,价值(劳动力的结晶,劳动的物化)从何产生呢?劳动力分散到城市的小商小店,形不成集体力,又怎么创造财富呢?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是停滞就是破产,生产资料大量的闲置风化,这不能叫做发展生产力而是破坏生产力。
改革开放本意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老百姓却遇到了普遍的困难。
改革开放的预期目标是共同富裕,但是全国劳动者却是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劳动者的工资就人们喜欢的平均工资来说是各行各业的最低工资。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和自己的难友们展开寻找工作的竞争。为了能够工作的时间长一些,不得不服从业主的各种苛刻的纪律约束,不得不忍受业主的侮辱。劳动者的工资仅够自己的生活需要,这就是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的根本原因。劳动者的困难是普遍的,这种困难已经波及到中产阶级。
改革开放本意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国家却无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从改革开放历年的统计数字看,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两位数字增长,国家税收每年也是成倍增长,从数字上看国家已经富裕起来了。但是,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各种机器,却不见增长。工业使用的各种现代化设备也仅限于大型的企业,中小型企业不是手工劳动为主就是工场手工业为主。在国家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钢铁产量却过剩了,需要限产。这不是向四个现代化迈进,而是拖现代化的后腿。
如此等等。
这是为什么?
恩格斯告诉我们:“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反杜林论》。对于今天来说,昨天就是历史,三十年改革开放就是历史。现在要问,在历史地出现的中国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因分配不均划分为富有的人群和贫穷的人群(这就是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有产者阶级和无产者阶级,富人等级和穷人等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显然是由生产商品,是由生产资本决定的。是由用钱赚钱的生产决定的。是由货币交换产品决定的。所以,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对改革开放发生的一切变化(无论是成绩还是弊病,无论是繁荣还是停滞,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等等)不应该在人们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不应该在所谓的政策(政策是人的脑子制定的)中寻找原因,而应该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经济学中寻找原因。
主流媒体认为,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改革开放还不彻底。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放松。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解决这些矛盾。
因此,要改革改革开放,一定要放弃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用新的生产方式解决这些矛盾。
主流媒体的方法就是唯心主义的方法,网民们的方法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方法。
劳动者
2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