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这是“告别革命”的表现--人民大会堂装饰布局简评

火烧 2010-07-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89
文章分析人民大会堂装饰布局与‘告别革命’现象的关联,指出其缺乏革命元素,反映思想文化变化,探讨建筑风格演变及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这是“告别革命”的表现
--人民大会堂装饰布局简评


李甲才
2010.7.16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与斗争将持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一些仇视、仇恨、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人,大肆鼓吹“告别革命”,全方位的非马列化,非毛、非社化。多年不遗余力的“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但“告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又“告别”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内涵。
这是“告别革命”的表现,人民大会堂内的装饰看不到任何带有革命内容的“形式”。允许参观的许多以省市名称命名的“厅”, 都是大幅的山水画、油画、国画。二楼有两幅书写苏轼诗词的书法作品:隶书的“赤壁怀古”,行楷书的有“高处不胜寒”、“千里共婵娟”词句的“水调歌头”,当然谈不上思想精神水平的高低。看不到有什么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内容相联系的艺术作品,能和本来意义上的人民大会堂相协调,不知过去是不是也这样?
人民大会堂大门口上方除了人们熟悉的国徽外,再丝毫看不到有什么曾经代表新中国首都,同建国初几大建筑相一致的装饰风格。一些挂、摆件,字画、工艺品形式与内容也无新的气息,更无内在意境的同一性。有革命性的思想和形式的艺术品在人民大会堂完全消失。摆挂件刻制上“八大山人”、“五牛图”、“竹林七贤”等同“狼牙山五壮士”、“雷锋头像”、“红旗渠”表现了不同的精神和追求。
中国不乏寺院、教堂建筑,都有同特殊建筑用途相一致的装饰风格、画像、题词、牌匾、楹联、字画等。鲜明的体现出内容与形式,表面与实质的协调统一,使进入者非强烈抵触的不能不受其感染。
人民大会堂丢弃了建设用途的初衷,装扮成休闲式不妥。这是召集重大会议、进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地点,不再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类的内容,能说明、证明什么?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关于表像与真相、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说明外在的、表面的、形式的,都是内在的、真实的、有一定内容的外部表现。没有统一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国徽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全部意义。
联系到近多年学生教材逐步删去现代的、有革命内容的题材,实现了逆向选择的“以新换旧”。各级领导的讲话中很少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意味。鲁迅先生的文章也走出了课本。天安门广场革命导师的画像已不存在。“告别革命”有世界性,原苏东地区干更彻底,毁画像、烧书籍。
不要这样,必然是那样,都是同一政治主张的产物。劳民伤财搞万里长城、颐和园,还有点民族色彩。大办奥运会搞的标志性建筑水立方、鸟巢。蛋状的国家大剧院、大裤衩形的广电大楼,平淡的如同面包夹黄油一样单调乏味,毫无创意。连点起码的民族色彩、风格也荡然无存,不知为何中方的当事人却偏偏看上这种形式。徐飞教授写诗批评:“北有鸟巢南有蛋,大裤衩子新广电,到底好看不好看”!耗费那么大的财力、人力搞成中国风格的建筑绝对比那种垃圾性建筑好看的多。拿来主义无错,但要拿好的。
西方统治者歧视,从不正眼看中国人,这是他们的事,中国人如不正眼看自己才是大问题!不根除深入内心的崇洋迷外,终为一大害。
“告别革命”,丢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连民族主义也保不住,中国会成为西化的附庸。鲁迅先生批评我们民族有得过且过的缺点,懒的干什么都想侥幸。毛主席搞“预案”反复辟,如同耳旁风,结果呢?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挖空心思想出个“弹性汇率”来掩饰;把自己已成的飞机拿掉,花多少钱买飞机心甘情愿,再有人提意见也照办不误;美国人庇护国内的分裂者,在国内的赶快放出去!中国还是独立的中国吗?这只是无数类似现状的几点,和人民大会堂内的情况没有内在联系?

2010年7月16日   保定悦园四季酒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