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辉:小诗人呼唤珍爱其他生命——评杨代坤《蚂 蚁》 【华夏追梦】小诗人呼唤珍爱其他生命
【华夏追梦】小诗人呼唤珍爱其他生命
——宇辉评杨代坤《蚂 蚁》
广东珠海 刘宇辉
《蚂 蚁》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踩寻食蚁,母在巢中盼子归。
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作者:杨代坤(男士) 作品编号:20014705
链接地址:百诗百联
说明与注释:作者是六年级学生。
百诗百联的又一个标题吸引了宇辉的眼球——《蚂蚁》,小小的蚂蚁将哪样走进我们的华夏梦呢?抵不住好奇,宇辉打开诗词,后又惊又喜,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用他的爱心把蚂蚁带进我们的华夏梦!用他佛一样的眼睛发现生命的珍贵,用他跳跃的思想唤起人们想象的翅膀:蚂蚁世界有人性的情怀,蚂蚁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
历史上曾有许多小诗人才华横溢,或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或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令名家也感到惊奇。我们忘不了北宋六岁小诗人蒋堂的《栀子花》:“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如果不是他喜爱栀子花并掌握栀子花的生态特点,咋能从眼前的白玉花,想到未来的黄金果呢。我们忘不了唐代七岁小诗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如果不是他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哪能让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神态活现,令人拍案叫绝呢。我们忘不了北宋七岁小诗人王禹偁的《咏磨》:“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如果不是他从小跟磨子打交道,熟悉磨子心眼端正、容易转动的特点,咋能结合自己的身世和志趣不卑不亢地来表达改变现状的愿望呢。
历史及实践都证明,诗歌离不开文化的熏陶,诗歌缘自真实的生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相信十二、三岁的杨代坤有一个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相信他在学习上包括诗词上的好学上进,也相信他对蚂蚁有观察、有感情,不然他哪会感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哪会劝告“劝君莫踩寻食蚁,母在巢中盼子归”呢?如果没有爱心,如果没有将心比心,如果没有丰富的观察及生活感受,如果没有家长、老师或亲朋的正确引导,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诗句吗?
爱是无价之宝。爱由心生,有真诚、善良、美丽的心才有爱。爱心是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包括同情怜悯之心态,也包括于所有情感之中,当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往往基于彼此都是生命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我们小诗人对蚂蚁奉献出来的爱心是不能忽视的。
“是哪个说这些小生物的性命微小卑贱呢?他们一样有骨有肉有皮。可爱的君子呀,你走路时请注意点,请别踩到了那些出来寻找食物的蚂蚁,他们年迈的老母亲还在家里等待孩子寻食归来呢。”我们的小诗人用满腔爱心,把蚂蚁也拟人化,向人们发出疑问与劝告,让读者一起思考、一起用心感受蚂蚁与人一样有骨肉及皮毛,让读者感受蚂蚁母亲也在等候蚂蚁孩子的那种急切之情。作为生命体,蚂蚁的生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是应该得到保护的;人类应该不要踩踏寻食的蚂蚁,凡是劳动的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
蚂蚁可以爱,那小诗人的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邻居这些帮助过和抚养过他的人,他更爱。蚂蚁可以爱,那像小诗人一样或比他更幼小的孩子,像他父母、像他亲朋、像他师长一样陌生的人,他也可以爱。我们的小诗人看到蚂蚁也有养家顾家之说,他更能看到身边其他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生活条件比他好的能看到,那些生活条件比他差的也能看到,甚至小诗人可能也受过苦难生活的磨练或体验。不管生活条件是否有差别,他们的生命及生活一样值得尊重。小诗人的爱不是小爱,是大爱,爱大自然、爱宇宙。这就是小诗人心中的华夏梦:天下人民是一家,人人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还要爱护大自然及大自然的一切,包括动植物。至此,社会上那些瞧不起老百姓、视百姓如草芥的所谓精英阶层、那些靠剥削普通百姓而高高在上奢侈享受的寄生虫们,是不是需要对照镜子洗洗澡呢?
百诗百联不只是成人的擂台,小诗人勇敢地来了,他是来当主人,他是来击鼓,他是来打擂,他是来号召大家献出大爱之心,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而努力。
2015年10月21日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