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光晨:共产主义生产说到底是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

火烧 2015-10-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共产主义生产本质为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强调劳动消亡与自由生活时间的关联。对比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指出其无法满足非劳动者需求,揭示公共产品生产与社会公平的深层联系。

  前边我们说,共产主义生产是公共劳动公共产品的生产。并且,共产主义生产将越来越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因为以公共产品表现着的公共劳动,将越来越少的使用人的直接劳动,直到劳动消亡,公共劳动没有了,公共产品却依然存在。而这个公共产品,尤其是其中的公共必要产品,反应的正是伴随劳动的消亡进程人从劳动中解放的状况本身。

  公共必要产品是劳动消亡进程中,为人们从劳动中的共同解放服务的。但它首先是表现在为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不再劳动服务,为人们自己的劳动外自由生活时间服务的。共产主义时代,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同时也就是人们劳动外自由生活时间的生产。随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劳动的时间将越来越少——与之对应当期生产性劳动者人数也越来越少;随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可享有的公共产品和自由生活时间却将越来越多——与之对应当期非劳动者和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共产主义生产说到底是公共必要产品(劳动)的生产,或人们劳动外自由生活时间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为资本积累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积累的生产停止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也就停止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体系核心的是为资产阶级少数人的自由生活服务的。多数小资产阶级跟着资产阶级的屁股跑,为挣钱东奔西走到处碰壁,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所谓个人创业的秘密。这个秘密马克思实际早就说的很清楚了,资本主义所谓个人创业,实际就是要进入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地租(现在演变成一切租金形式),是这四家构成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分配剩余价值,只要进入不了这四家,就无缘剩余价值的分配。因此在资本主义体系里,多数劳动者由于没有资本开不了工厂、办不了超市、开办了银行、搞不了房地产,就注定是无缘进入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的。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只是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创业平台,不是社会多数人的创业平台。

  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虚假的公共产品生产。由于资本主义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性质及它们特殊的组合方式,由于它特殊的分配方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对立,使得劳动成果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联合的公共占有,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也转化不成劳动者劳动外的自由生活时间。社民党错误的根源其实也正在这里,因为高额税收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对立的,它总不能大到威胁到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的程度,否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就要停摆。因而靠税收满足一下公共事业人员的消费还可以,但要同时满足随劳动消灭进程越来越庞大的非劳动者的消费,就是绝无可能了!所以社民党最终是构建不起越来越多从劳动中排挤出来的多余人口的“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在和别人的生产资料结合时可以实现基本生活,但在无法和别人的生产资料结合时,连基础生活都实现不了。这在劳动消亡进程中,尤其表现为深重的社会灾难。

  而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劳动)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则不同,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劳动)的生产和分配体系,直接就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生活服务的。与劳动消亡进程的自觉组织工作相适应,在共产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时期,人们总会有一部分人当期是劳动者,另一部分人当期是非劳动者,一段时间参加劳动,另一部分时间自由生活。在这里公共必要劳动产品总是为人们当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非劳动者或说劳动者的劳动外自由生活时间服务的。共产主义社会,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停止了,那么共产主义的整个社会生产也就停止了。所以说,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是共产主义生产的本质。

  在这里,很明显共产主义公共劳动从而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台,相对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平台,是可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理想追求的公共事业平台。即使是资产阶级分子,只要他不是以奴役他人为乐,只要他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环境中只是为了幸福自由的个人生活奋斗(获取个人的自由生活时间),一定条件下他都应该是乐于选择共产主义公共必要劳动平台实现人生梦想的。因为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丛林中,挤进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不易(百不足十),留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更不易(百不足一)___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永远留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系里,不被强烈的竞争踢出来。

  所以在这里,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劳动)的生产和分配平台,作为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自由生活的公共保障平台,相对永远处在你死我活强烈竞争中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平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当然,更主要的问题还不在这里。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台,是机器自动化生产或说劳动消亡进程被社会有组织发展的状态下,社会所有成员从劳动束缚中共同解放和自由生活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没有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台,人类就根本没有可能完成工业革命消灭劳动的任务,完成从劳动从生存斗争中的最终解放。

  几个问题:

  1、有朋友就会提出:税收算不算公共必要劳动成果。

  答:这其实还是社会民主党的老命题了。

  答案很简单:算不上。因为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劳动)的职能是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劳动外的自由生活,或说是为了满足随劳动的消亡进程全社会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的非劳动者的消费。而税收,如果它不能扩大到威胁剩余价值正常生产的程度,它就至多只能够把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已就业人口,实际是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在业人口养活失业人口的一种权宜之计。这在工业革命的一定阶段上在高就业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的,但随工业革命消灭劳动进程的发展,当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靠在业人口救济失业人口的救济体系就无以为继了。所以,税收最终是承担不了共产主义公共必要劳动产品的职能的。用税收调节二次分配缓解阶级矛盾,只有阶段性的有限的作用。

  在共产主义时代,税收作为私有制的残余,其职能将完全为公共必要劳动及其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所取代。共产主义的财政来源于公共必要产品,而非税收。

  2、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算不算公共必要劳动?

  答:这些都是建立在有效就业基础上的仅能解决一时之需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靠自己年轻阶段的劳动,救助自己的年老阶段;是靠在业健康人群的劳动,救助生病需要救治的人群;是靠在业劳动力的劳动,救助失业的劳动力。和税收的道理一样,这样的救助体系,只能在一定的阶段上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但随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所能吸纳的劳动力的减少到达一定程度,这种依靠有效就业来救助社会的体系,将越来越难以为继。

  3、“量化宽松”多印钞票能不能维持住“福利国家”,算不算公共必要劳动

  答:不能。

  “福利国家”用最终承担不起它的各种税收、各种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维持存在越来越庞大失业救济人口的社会生产,势必会造成社会寅吃卯粮负债过活的局面,这就是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高负债运行和普遍政府财政破产的情形。“量化宽松”多印钞票,作为一个赖账行为,只能解决一时所需,不能无限期的使用。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改良方案虽然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暂时的对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到头来终归是行不通的。当这些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风光不再,当内部矛盾再也无法向边缘地区转嫁,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社会运动,早晚要向共产主义公共必要劳动生产的方向转变。

  共产主义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分为两种形式:绝对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和相对公共必要产品的生产。

  考虑到到目前为止的共产主义经济体,主要是工业革命前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共产主义经济体,它们的核心工作是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型自觉。所以在讲述公共必要劳动的生产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讲一下共产主义公共积累对于扩大再生产和早期工业化的意义。并且,只有理解了共产主义公共积累对扩大再生产和工业化的意义,也才可以真正理解绝对公共必要劳动生产对于落后国家共产主义经济体快速工业化的意义。

  选自《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ABC》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