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狗包弟》是一篇弄巧成拙的作品

火烧 2010-09-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小狗包弟》以狗的命运反映文革残酷,认为用狗事件抹黑文革不合理,指出打狗现象古今皆有,非文革独有,引发对教材选文与历史评价的讨论。

   《小狗包弟》是一篇弄巧成拙的作品  

    最近网上发起了对巴金《小狗包弟》的讨论,因为它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其实这篇文章不是现在才进入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语文教材早在前年就把这篇文章选入了教材。  

    对于巴金,读过大学中文系做过语文教师的我并不陌生。大学时读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所以我对巴金的印象相当不错,作为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我对他只有仰视,从未想到过要对他的作品说三道四。不过读完他的作品《小狗包弟》,他的印象在我心中大打折扣。因为这篇文章从内容到艺术都存在这明显的硬伤。  

    小狗包弟讲述的是巴金在文革期间,为了保全自己把自己,把心爱的小狗送到医院解剖室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的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人教社《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66页)“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小狗都保不住命。”(《人教社《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67页)显而易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控诉文化大革命,教材编者选这篇教材是为了抨击文化大革命,教师讲这篇文章是为了在学生心中抹黑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是非功过,不是一般人所能定性的,我也无意为文化大革命辩护。不过我认为用一条狗的命运是抹不黑文化大革命的。打狗杀狗,包括大规模的打狗运动,在九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常发生。文革时期有,现在也有。今年八月初,云南省江川县连续发布打狗命令,要做到全县无狗,因此有两万多条狗丧生。(详情请看下面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0-08-17/120617977575s.shtml )前几天,也就是8月17日,嵩明县牛栏江镇组织的“打狗队”将66岁的退休教师李创新的一只宠物狗当着他的面活活摔死,并把他打得受伤住院。牛栏江镇镇政府的一位负责人称:“我们的要求是‘听不见狗叫,看不见狗跑。不管有证的狗还是无证的狗,一律捕杀。(详情请看下面链接 http://news.sohu.com/20100913/n274893002.shtml )文革时期,巴金送走了自己的一条小狗就说明当时社会的疯狂,那么今天要让全县听不见狗叫,看不见狗跑,就不疯狂?文革时作家害怕,把自己的小狗送给医院,是别人惨无人道,那么今天打狗队当着主人的面摔死他的宠物狗就不是惨无人道?杀狗一般都是出于卫生和防疫母的,不要和政治挂钩。文革时期,从没听到中央文革有杀狗打狗的命令或文件。起码我们辽宁朝阳的狗都安然无恙。个别地区或许有打狗活动,那也是地方政府的个别行为。和文革没有必然联系。其实文章中提到的打狗,也就是一些小孩子的叫嚷,注意:是小孩子,不是大人,也不是红卫兵。而且小孩子也就是说说,并没有付诸实践,是作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怕招来红卫兵批斗自己,为了保护自己送走了小狗。  

    文章在构思立意和主题上有牵强附会之感,在写法有更大的败笔。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作者或小狗包弟,而是写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大意是一位艺术家和邻居家的小狗相处很好。在艺术家被批斗痛打时,认识的人都调开头去,不理他。只有那条小狗来到艺术家身边闻他、舔他;用脚爪抚摸他。结果小狗被专政队打断了后腿,艺术家也被关了起来。因为艺术家被打、被关,那条狗回到家什么也不吃,哀叫三天死了。这样就同下文形成了一种对比:人(作者),不如狗。一条小狗为了一个邻居可以挺身而出,结果被打断了后腿,最后绝食而死。而一个人竟然为了一种莫须有的危险把自己心爱的小狗送上解剖台。通过全文来看,小狗不一定会把红卫兵引来,即使把红卫兵引来,红卫兵还能要了你的命吗?即使小狗真的能把红卫兵引来,红卫兵的到来真的会给你带来很大的伤害,难道你就不能给你的小狗找一个相对好点的归宿吗?当时作者虽然处于半靠边状态,但是并没有失去自由。在他那个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内或许没有人愿意要这样的礼物,但是扩大点范围,送给工人、农民难道也不行吗?狗既能看家,又能解闷,还可以打死了吃狗肉,送出去应该不是难事。即使真的送不出去,把它运到郊区,做流浪狗也比送给医院做实验好啊!作为动物,被解剖做实验可能是最不好的下场了!由此可见,作者对小狗包弟没有做到尽心尽力。从这一点来看看,作者真的不如狗(艺术家的个狗)。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自己不便于说出的想法:把狗送人或赶出去做流浪狗,一旦被批判,可能被扣上抗拒改造的帽子;而送给医院,则是为医学研究做贡献。作者很可能因为这一点而被从轻发落。说穿了还是懦弱不仁的表现。  

    作者曾经因为这篇文章被一些人当做严于解剖自己的典型。但是作者所谓的解剖自己是他在文章中说了如下几句话:“我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作者这几话不能不说是比较深刻到位的,但是和所作所为还有一定距离。这也难怪,一个人再严于解剖自己,也不能说是自己不如狗。作者之所以在开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一是引出他和小狗包弟的故事,最主要的还是想以此抹黑文化大革命。让人们知道文革是怎样的残酷,专政队是怎么样的疯狂;文革不但对人类,对动物也是一场“浩劫”。没想到弄巧成拙,导致读者把他同艺术家的狗进行对比,得出人不如狗的结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所以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就作者自己来说,不能不是一大败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