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者的新乡村运动--学产合一的农民大学
本文详细解析网站SEO优化方法,涵盖提升搜索引擎排名的实战技巧,包括SEO关键词布局策略、内容优化方案、网站结构调整等,提供可落地的长尾关键词挖掘技巧,帮助网站快速提升自然流量。
当代儒者的新乡村运动--学产合一的农民大学[欢迎大家参与]
这是全部方案的一部分,发给大家,希望提些意见,更希望各位儒者参与,做一个共同的事业。
普融新农公司与农民大学
第一章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项目的概念
一、项目名称: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示范园区,它是高新区精致化农业示范园区、普融农民大学、普融新农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教育、经济、示范实体。
二、项目的核心目标:
1、实现文盲、科盲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的转变
2、实现家庭农业经济组织向现代产业化经济组织的转变
3、实现传统农村村落生活、居住方式向与城市同值化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学产合一”模式
1、“学”即普融农民大学:农民大学是针对农民而设立的职业教育机构,为非学历,综合性、终身制免费教育。其主旨是:农民大家都来学,大家都来教,从而建立乡村的学习性组织。农民大学不经考试即可入学,不进行毕业、结业考核,以学“会”为准,学校根据农村区域性特点和群体制特点设教,学校直达乡村的田间、地头和炕头,实现零距离、零成本教育。
2、“产”即普融新农公司:普融即普遍融合之意,意味着城乡、学农、工农、商农之间的普遍融合,意味着普及农民教育,融合科技精华,意味着普遍的流动、融通与交汇,融通交汇是利益产生的源泉。“新农”意味着“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只有改变农民的愚昧、顽固、保守,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农民,才可以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精致化新农业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
3、“学产合一”模式即学校与公司功能合一:农业公司建立适度规模的农场,农场就是农民学习和实验的校园,农场即是道场,农场就是农民人格提升和技术提升的修行之地。农场以种植、养殖精致化农产品和畜产品取得赢利,向农民示范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经济效益,以农业公司的赢利投入农民教育,返报农民。使农民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农场的种植、养殖、加工,制肥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即是农民学员的学习过程。学产合一模式即是孔子“学而时习之”的体现,又是美国现代教育家杜维的“生活即学习”理念的体现。
“学产合一”的理念模式还要体现在未来乡村级农业公司的组建上,学生团队既是公司团队组建的基础。农民大学一开始就以“学产合一”的准公司化建立班级,以学生的师承、同学体系为基础建立社会资本的信任体系和人力资本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资本合作体系,形成稳固、开放的学习型经济组织;将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五伦关系与现代社会的财产法律关系融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制度与伦理合一的公司结构。
4、多元化:“学产合一”模式的经营内容是多元化的,其内涵为大农业和大农村概念。大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种植、养殖、农业有机肥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机制造、农业病虫害防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农村的内涵是: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包括:农村金融服务、卫生与养生服务、农村房地产规划与开发,天人合一的生态村落建设、农村旅游休闲开发、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环境整治。 多元化还意味农场种植的养殖品种的多样化,按天人合一的生物多样性和互生性布局农业,农业产生和生态结构达到生态化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5、“精致化农业”:中国的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并存,即饮食文化、食疗养生文化与农业的种植合一。这一传统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应该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资源,使其在现代生活中变现,而不是成为包袱。我国人多地少,与欧、美、澳、俄的地广人稀形成鲜明对比,欧、美、澳、俄采用高度发达机械设备,大规模进行单一品种的种植和养殖,高投入,高产出,高商品化率的集约化现代农业是基于他们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特制。而我国地少人稠,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农业走集约化现代农业道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苏联与欧、美、澳的农业模式显然没有在中国生根的条件。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也不足以吸纳集约化农业释放的大量劳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走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致化农业的道路。
精致化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种植与养殖的精致化,土地的精耕细作与作物的精致培养合一,使农业出产物的技术含量增高,也就是使作物单位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观赏价值和养生药用价值提高,因而,与集约化农业相比可以形成以一易十、以一易百的投入产出效果;二是注重生物之间的互利性,通过以生物养生物的方式,减少工业化、化学化的成本投入,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互动性和物种依赖性特征,少投入多产出;三是农产品消费精致化,以精致化产品带动精致化消费,精致化农产品烹调厨艺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把五千年的食药同源,以食养生,以食代药,食物防病治病,食物强身的文化与精致农产品消费相结合,因而,产生高附加值;四是以精易多,用我们的精致化农产品交换欧美澳的集约化农产品。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已经进入了这个良性化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所以,可以断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主流不是欧美澳的集约化农业,而是台湾的精致化农业。台湾农业条件与大陆完全相同,而精致化农业取得过了巨大成功。
6、示范园区:该项目的样式为园区化,以提高项目的显示度和可复制性。示范园区为一个实体三块牌子,即:第一,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致化农业示范园区;第二,普融农民大学;第三,普融新农有限公司。第一块牌子的意义在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及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和方法改造农民与农村,它具有官、学、商、工联合回报农民、农业、农村的意义;它使开发区模式深入农村,提升农业,建立无边界开发区,使每一个村庄都成为精致化农业开发区,使农村泛开发区化。也可以认为是开发区模式、经验、知识成果在农村的放大。
第二章 学产合一理念
1、所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学产合一体制;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示范园区的理念为佛家的“不二”理念。“不二”即整体化理念,其学理含义是:天下万物本为一体,人我、人物,世界万象为一个整体,人与宇宙是统一的,分别只是人的意识作用的假象。从认识上,人在破除知障之后,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直觉。在存在论上,万物的功能取决于当下的机缘,同一体上可以体现出无限的用,分工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整合与功能的叠加亦可带来成本的节省。
农民大学贯彻孔子“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理念。孔子“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可以表述为五个层面:一是受教无类,无论任何种族、性别、阶层、国藉都应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所教无类,无论任何学说都可以传播设教;三是办学无类,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创办教育;四是就学无类,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五是施教无类,教育者可以创立任何形式的教育,传播知识启发智慧。“知行合一”的伟大思想可以表述为“懂与会的合一”,即学理必须与操作知识的功夫合一,任何知识与学问在可交流、可言说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本领和可以实现的人格。农民大学即以“知行合一”、“急用先学,逐步提高”为原则。
“学产合一”就是一个学校和公司合一的组织。其教学制度是融合了中国儒家的书院制度、传统工商业的学徒制度以及西方科学教法的基础上设计的。书院为我国儒家教育体系的成熟形式,其体系是基层私塾、书院和国家太学。私塾为民间投资,县、省级书院采取民办官助方式,政府以无偿划拔土地的方式形成书院经济,书院的基本费用以土地出产支撑,另外接受民间贤达的捐助,太学则国家投入;学徒制是中国工商业传承知识的制度,它以言传身教为核心,是“学”、“习”合一的制度,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成熟形式。学徒制的学生以工代费,学徒期满,师傅把自己的知识与积累的社会信誉同时传递给徒弟,徒弟在继承知识的同时,也继承师傅的社会资本和商业信誉。无论是书院还是学徒制,都是学习与生活合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始终没有把就学作为独立的过程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其师生伦理关系又是稳固、开放的社会关系。孔子开创的师道被中国文化定为人伦的五大之一。农民大学即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师道之文化资源。
2、产业园标准面积500亩,种植精致农品种,赢利补贴农民大学
500亩即为示范园标准规划,也是经济效益与技术展示的较佳规模。即生产规模以500亩较适度,综合效益最佳,便于管理;同时,作为学校示范园,其品种和样式也较为齐全。大田种植、保护地种植、有机肥料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民大学教学观摩等都可以满足。根据各地提供土地情况,产业园的规模可以适度调整,并附之以功能的增减。根据园区网状结构的纵向功能设计,总园和各县级分园当在500亩左右,乡村级园区可在200亩左右,园区所定义的中国现代农业为精致化农业。园区以首先启动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种植业为主,逐渐从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当种植产生可示范效益时,即启动农民大学,以种植业所得收益支撑农民大学的教学费用。
3、农民大学向农村招收初中以上学员,进校免费学习;
农民大学向农村免费招收学员,学员应为初中毕业或有识字能力的小学毕业者,以零距离、零收费、非学历、终身制的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人文教育。入学不考试,学成不考核,以会用为准,学员一旦入学即为终生学员,建立与学校的稳定就学关系。
4、学校网络化,使农民就近上学
在园区就近学习示范实习的同时,逐渐通过网络化手段,在农村中小学或村委会建立村级学校,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把标准化课件拿到乡村进行教学,根据各村学生报名情况,配置一个农学教师和一个助教,具体解答课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一旦村级示范园区成立,教师和助教即可成为经营人员,乡村级学校主要在农闲和夜间授课。
5、总校逐级选派教师到县、村级现场讲解农业技术知识
教师与助教由农民大学总校培养与选派。教师应以农业大学毕业生为主,逐渐过渡到农民大学自己培养。农民学员通过学习建立稳固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此作为建立农业公司的社会资本体系。逐步从农民学员中选拔教辅,组织教学。
6、村级学校向县、市级学校选送学员
基层的村级分校选拔优秀学员向县、市级园区推荐,进入县级提高学习,县级学校可采取住校学习,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即是农场工人。在学习与工作中提高其种植和养殖技术知识,同时学习农业公司的组织与管理;县级学校选拔优秀学员进入总校,进一步提高,系统学习科学与人文知识,突出创新思维训练与人格训练,作为公司的骨干派往各地子公司。
7、以乡村为单位组织班级,建立乡村子公司
县级学校以就近乡村学员为单位组建班级,进行准公司化管理,于农场学习农艺中,即进行公司管理组织训练。返乡后带农作物种子、技术、公司组织知识和适当资金回乡创办农业乡村级子公司。乡村子公司成立后,通过学校和公司双重考察即提供信贷担保。
8、通过公司和学员组织配送农用物资
总公司负责所有县乡级子公司的种子繁育和农业物资采购,农资和种子一起配送到农业子公司或学生农户,以保障种子和物资的质量。所承保的贷款以所采购的种子和农资的形式配给学生农户。
9、公司收购学员产品运输配送到城市市场
组织子公司和学生农户的农业产品,通过总公司的直销网销,以普融的统一品牌向城市市场或家庭配送;建立定点拍卖市场,销售公司产品;直销渠道与物流相结合,为农民提供储运服务,逐步建立以家政公司为渠道的直销渠道。
10、形成一网五流的产学合一网
以学员为纽带建立三级公司体系,并依托此体系建立结算和信用网,最终依托于学员的信任体系和公司的产业组织体系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的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科技流和产品流体系,形成学产合一、三级园区、一网五流的现代市场化组织体系。
第三章 农民大学的运作模式与方法
农民大学即是以农民为教育对象的大学,即是以农业技术与农业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大学,既是在农民富裕之后,导入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大学,即是以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全面提升农民品格和农村生活文明程度的大学。此大学的概念有别于现在通行的西方式大学概念,以农民的人格提升和真实的生活改进为教育终极目的;学校没有特定空间样式,农之所在校之所在,师之所在学之所在。田间、地头、农场、家庭、村委会、乡村中小学都可以是教学的场地。专业学者和“先会”的农民都可以成为教师。从实用技术到科学研究方法从卫生、养生、人文知识到道德教化,从艺术到体育,从家庭管理、企业管理到社区管理。总之,农民大学是学习全面生活知识的大学。
一、农民大学的教育理念:
1、有教无类,终身教育
孔子的“有教无类”前面已有阐释,表述为白话就是大家都来学,大家都来教;“终身教育”是荀子“学不可已”的现代表述: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必须时时处处留心于学习。一生一世不间断学习。农民是我国受教育最少的群体,但从现代精致化农业而论,农民是要比工人、商人、职员更富有综合知识的群体。他们从事的是生命的培植, 生命多样性的知识、生理过程的知识以及环境复杂结构的知识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必须掌握的。所以,农业是比工商业更复杂精细的职业。他们必须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力,必须向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低成本的机会。学习型人、学习型群体以至于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也要把农民包括在内。
2、学产合一,农场即是道场
学校与公司建制结合,以学校积累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公司积累经济资本构成三大资本体系。农场是生产过程,同时又是教育与人格提升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即贯彻凝神专注的品格又体验实习实用技术,即培养对大地秧苗热爱又培养对劳作群体的爱心,在出产精致产品的同时陶冶高品质人格。
3、知行合一,学而时习
明代鸿儒王阳明先生以良知为核心,提出“知行合一”的知识论命题,只懂不会,不是真知识;只会不懂,没有学理基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言说,也不是真知识;只有懂会合一,知行合一的功夫,才是真知识,并且要有可交流和可传播性。“学而时习之”是孔子治学的总纲。学即是觉悟与明白,时就是时时处处的当下,就是生生世世的全过程,即是不断进入社会生活的真实场境;习就是三证合一,即心证、身证与实证。心证即是内心中模似现象的过程,即是思考与想象的过程;身证是实际动手演习的过程,即体会、修正思考与想象;实证即是在觉悟之上的实际生活,而不是不知不觉的蒙昧生活。
二、农民大学教育模式
根据理念选择和设计模式,根据模式设定教学方法。模式决定理念的贯彻,方法决定模式的有效运行。
(一)农民大学的投资模式:
(二)农民大学的教学模式
1、 分级设教
于保定国家高新区设立总示范园和农民大学总校,于县级设立二级示范园与分校,于乡村设立三级分校。分校由总校投资建设。县、村级分校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分校根据当地农民的知识需求与文化背景而设定。
2、总校功能
立足于学术和技术创新,教材编写和高端人才培养。
(1)学术创新
(2)师资培养
(3)教材编写
(4)技术研发
(5)良种的培育、引进、驯化和市场的试销
(6)集中培训干部和教师
(7)城市就业培训
(8)建立农民论坛
(9)创办农民大学校刊
(10)农民大学校园站
3、县级分校功能
(1)推广总校新技术
(2)集中培训、提高
(3)组织学员成为农业公司准组织
(4)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科学教育
4、乡级分校功能:示范与教学组织
5、“先达为尊”的教学制度与方法
(1)师生互动,先觉为师
(2)急用先学,先用为师
(3)自选学科,先成为师
(4)德崇技优,先大为上
(5)致富一方,可久者荣
6、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
(1)推行以师生伦理关系为信心的礼制。
(2)学员自治,准公司化
(3)学生即农工,以工代费
(4)住校走读相结合,学习城市生活
(5)师生互选
(6)学生等级化管理
农民学员等级化管理,分为五段:“会作”、“会解”、“会学”、“会问”、“能知”。五段即可升为辅教。
7、学校薪酬制度与教师管理
教师分为五等:上师、导师、讲师、助教、教辅。
(5)教师考核(略)
8、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略)
(2)教学方法(略)
第四章 普融新农公司的理念模式
一、 “不二法门”的经营理念
1、 农民与我合一
2、城乡合一
3、工农合一
4、商农合一
5、学农合一、师农合一
6、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平衡经营,心物合一
7、一网五流,功能叠加,产销合一
二、普融新农公司的管理理念
制度管理与礼教管理相结合,注重心性自治;普融新农公司立足于学产合一,教育优先,一切管理归于人性的觉悟与自治。
1、 制度管理的理念
制度管理的核心是权力结构的平衡、开放与高效。普融新农公司在权力上首先追求
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平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其次是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制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第三是资本、技术、管理之间的制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
制度管理的形式采用标准化,经营目标、管理条例、技术规范逐步实现数量化,使农业的粗放型进入标准化的精致型。
2、礼教管理的理念。
礼教管理的核心是内心的诚敬,要通过教化的途径使人的内心达到致诚的心态。敬体现在对上天的诚敬,对大地的热爱,对师友同事的尊重,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每一株秧苗每一粒果实的珍重。
诚敬必从认知入手,培养天人合一,人我合一的致善心念。知天时,识地力,辩习性,爱工作。公司逐渐完善祭天地的礼制,以唤发农民内心对大地的热爱与环境的尊重。
在人事上,实现科层化管理与偏平化管理相结合体制。从称谓、服饰、徽章、颜色上分别科层,使权力的运行与权威直观化,同时建立定时、定点的科层间的无障碍沟通制度,建立各种研究学习讨论小组和俱乐部,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多层次融通。
3、心性管理与自治
通过制度化与礼教化形成企业的文化,达到心性的自治,以利益和荣誉为核心,进行制度与礼教行为规范的设计,建立和谐的组织。以科层为主线展开利益与权力的制度设计系统,使能者先,贤者上;以师生为体系展开名誉的行为设计,使有德者显,使先觉者尊;以《公司志》为体系展开荣誉制度设计,使有功者久;以公司的纪念活动为体系,展开庆典制度设计,使杰出者为后人敬仰。
农民大学以纪念孔子和晏阳初先生为起始,展开公司纪念活动。以上师为纪念活动的主持,以每年的工作优秀者为副主持。
孔子2555年6月21日
这是全部方案的一部分,发给大家,希望提些意见,更希望各位儒者参与,做一个共同的事业。
普融新农公司与农民大学
第一章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项目的概念
一、项目名称: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示范园区,它是高新区精致化农业示范园区、普融农民大学、普融新农有限公司三位一体的教育、经济、示范实体。
二、项目的核心目标:
1、实现文盲、科盲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的转变
2、实现家庭农业经济组织向现代产业化经济组织的转变
3、实现传统农村村落生活、居住方式向与城市同值化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学产合一”模式
1、“学”即普融农民大学:农民大学是针对农民而设立的职业教育机构,为非学历,综合性、终身制免费教育。其主旨是:农民大家都来学,大家都来教,从而建立乡村的学习性组织。农民大学不经考试即可入学,不进行毕业、结业考核,以学“会”为准,学校根据农村区域性特点和群体制特点设教,学校直达乡村的田间、地头和炕头,实现零距离、零成本教育。
2、“产”即普融新农公司:普融即普遍融合之意,意味着城乡、学农、工农、商农之间的普遍融合,意味着普及农民教育,融合科技精华,意味着普遍的流动、融通与交汇,融通交汇是利益产生的源泉。“新农”意味着“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只有改变农民的愚昧、顽固、保守,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农民,才可以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精致化新农业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
3、“学产合一”模式即学校与公司功能合一:农业公司建立适度规模的农场,农场就是农民学习和实验的校园,农场即是道场,农场就是农民人格提升和技术提升的修行之地。农场以种植、养殖精致化农产品和畜产品取得赢利,向农民示范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经济效益,以农业公司的赢利投入农民教育,返报农民。使农民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农场的种植、养殖、加工,制肥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即是农民学员的学习过程。学产合一模式即是孔子“学而时习之”的体现,又是美国现代教育家杜维的“生活即学习”理念的体现。
“学产合一”的理念模式还要体现在未来乡村级农业公司的组建上,学生团队既是公司团队组建的基础。农民大学一开始就以“学产合一”的准公司化建立班级,以学生的师承、同学体系为基础建立社会资本的信任体系和人力资本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资本合作体系,形成稳固、开放的学习型经济组织;将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五伦关系与现代社会的财产法律关系融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制度与伦理合一的公司结构。
4、多元化:“学产合一”模式的经营内容是多元化的,其内涵为大农业和大农村概念。大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种植、养殖、农业有机肥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机制造、农业病虫害防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农村的内涵是: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包括:农村金融服务、卫生与养生服务、农村房地产规划与开发,天人合一的生态村落建设、农村旅游休闲开发、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环境整治。 多元化还意味农场种植的养殖品种的多样化,按天人合一的生物多样性和互生性布局农业,农业产生和生态结构达到生态化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5、“精致化农业”:中国的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并存,即饮食文化、食疗养生文化与农业的种植合一。这一传统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应该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资源,使其在现代生活中变现,而不是成为包袱。我国人多地少,与欧、美、澳、俄的地广人稀形成鲜明对比,欧、美、澳、俄采用高度发达机械设备,大规模进行单一品种的种植和养殖,高投入,高产出,高商品化率的集约化现代农业是基于他们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特制。而我国地少人稠,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农业走集约化现代农业道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苏联与欧、美、澳的农业模式显然没有在中国生根的条件。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也不足以吸纳集约化农业释放的大量劳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走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致化农业的道路。
精致化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种植与养殖的精致化,土地的精耕细作与作物的精致培养合一,使农业出产物的技术含量增高,也就是使作物单位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观赏价值和养生药用价值提高,因而,与集约化农业相比可以形成以一易十、以一易百的投入产出效果;二是注重生物之间的互利性,通过以生物养生物的方式,减少工业化、化学化的成本投入,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互动性和物种依赖性特征,少投入多产出;三是农产品消费精致化,以精致化产品带动精致化消费,精致化农产品烹调厨艺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把五千年的食药同源,以食养生,以食代药,食物防病治病,食物强身的文化与精致农产品消费相结合,因而,产生高附加值;四是以精易多,用我们的精致化农产品交换欧美澳的集约化农产品。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已经进入了这个良性化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所以,可以断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主流不是欧美澳的集约化农业,而是台湾的精致化农业。台湾农业条件与大陆完全相同,而精致化农业取得过了巨大成功。
6、示范园区:该项目的样式为园区化,以提高项目的显示度和可复制性。示范园区为一个实体三块牌子,即:第一,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致化农业示范园区;第二,普融农民大学;第三,普融新农有限公司。第一块牌子的意义在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及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和方法改造农民与农村,它具有官、学、商、工联合回报农民、农业、农村的意义;它使开发区模式深入农村,提升农业,建立无边界开发区,使每一个村庄都成为精致化农业开发区,使农村泛开发区化。也可以认为是开发区模式、经验、知识成果在农村的放大。
第二章 学产合一理念
1、所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学产合一体制;
学产合一多元化精致农业示范园区的理念为佛家的“不二”理念。“不二”即整体化理念,其学理含义是:天下万物本为一体,人我、人物,世界万象为一个整体,人与宇宙是统一的,分别只是人的意识作用的假象。从认识上,人在破除知障之后,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直觉。在存在论上,万物的功能取决于当下的机缘,同一体上可以体现出无限的用,分工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整合与功能的叠加亦可带来成本的节省。
农民大学贯彻孔子“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理念。孔子“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可以表述为五个层面:一是受教无类,无论任何种族、性别、阶层、国藉都应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所教无类,无论任何学说都可以传播设教;三是办学无类,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创办教育;四是就学无类,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五是施教无类,教育者可以创立任何形式的教育,传播知识启发智慧。“知行合一”的伟大思想可以表述为“懂与会的合一”,即学理必须与操作知识的功夫合一,任何知识与学问在可交流、可言说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本领和可以实现的人格。农民大学即以“知行合一”、“急用先学,逐步提高”为原则。
“学产合一”就是一个学校和公司合一的组织。其教学制度是融合了中国儒家的书院制度、传统工商业的学徒制度以及西方科学教法的基础上设计的。书院为我国儒家教育体系的成熟形式,其体系是基层私塾、书院和国家太学。私塾为民间投资,县、省级书院采取民办官助方式,政府以无偿划拔土地的方式形成书院经济,书院的基本费用以土地出产支撑,另外接受民间贤达的捐助,太学则国家投入;学徒制是中国工商业传承知识的制度,它以言传身教为核心,是“学”、“习”合一的制度,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成熟形式。学徒制的学生以工代费,学徒期满,师傅把自己的知识与积累的社会信誉同时传递给徒弟,徒弟在继承知识的同时,也继承师傅的社会资本和商业信誉。无论是书院还是学徒制,都是学习与生活合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始终没有把就学作为独立的过程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其师生伦理关系又是稳固、开放的社会关系。孔子开创的师道被中国文化定为人伦的五大之一。农民大学即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师道之文化资源。
2、产业园标准面积500亩,种植精致农品种,赢利补贴农民大学
500亩即为示范园标准规划,也是经济效益与技术展示的较佳规模。即生产规模以500亩较适度,综合效益最佳,便于管理;同时,作为学校示范园,其品种和样式也较为齐全。大田种植、保护地种植、有机肥料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民大学教学观摩等都可以满足。根据各地提供土地情况,产业园的规模可以适度调整,并附之以功能的增减。根据园区网状结构的纵向功能设计,总园和各县级分园当在500亩左右,乡村级园区可在200亩左右,园区所定义的中国现代农业为精致化农业。园区以首先启动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种植业为主,逐渐从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当种植产生可示范效益时,即启动农民大学,以种植业所得收益支撑农民大学的教学费用。
3、农民大学向农村招收初中以上学员,进校免费学习;
农民大学向农村免费招收学员,学员应为初中毕业或有识字能力的小学毕业者,以零距离、零收费、非学历、终身制的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人文教育。入学不考试,学成不考核,以会用为准,学员一旦入学即为终生学员,建立与学校的稳定就学关系。
4、学校网络化,使农民就近上学
在园区就近学习示范实习的同时,逐渐通过网络化手段,在农村中小学或村委会建立村级学校,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把标准化课件拿到乡村进行教学,根据各村学生报名情况,配置一个农学教师和一个助教,具体解答课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一旦村级示范园区成立,教师和助教即可成为经营人员,乡村级学校主要在农闲和夜间授课。
5、总校逐级选派教师到县、村级现场讲解农业技术知识
教师与助教由农民大学总校培养与选派。教师应以农业大学毕业生为主,逐渐过渡到农民大学自己培养。农民学员通过学习建立稳固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此作为建立农业公司的社会资本体系。逐步从农民学员中选拔教辅,组织教学。
6、村级学校向县、市级学校选送学员
基层的村级分校选拔优秀学员向县、市级园区推荐,进入县级提高学习,县级学校可采取住校学习,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即是农场工人。在学习与工作中提高其种植和养殖技术知识,同时学习农业公司的组织与管理;县级学校选拔优秀学员进入总校,进一步提高,系统学习科学与人文知识,突出创新思维训练与人格训练,作为公司的骨干派往各地子公司。
7、以乡村为单位组织班级,建立乡村子公司
县级学校以就近乡村学员为单位组建班级,进行准公司化管理,于农场学习农艺中,即进行公司管理组织训练。返乡后带农作物种子、技术、公司组织知识和适当资金回乡创办农业乡村级子公司。乡村子公司成立后,通过学校和公司双重考察即提供信贷担保。
8、通过公司和学员组织配送农用物资
总公司负责所有县乡级子公司的种子繁育和农业物资采购,农资和种子一起配送到农业子公司或学生农户,以保障种子和物资的质量。所承保的贷款以所采购的种子和农资的形式配给学生农户。
9、公司收购学员产品运输配送到城市市场
组织子公司和学生农户的农业产品,通过总公司的直销网销,以普融的统一品牌向城市市场或家庭配送;建立定点拍卖市场,销售公司产品;直销渠道与物流相结合,为农民提供储运服务,逐步建立以家政公司为渠道的直销渠道。
10、形成一网五流的产学合一网
以学员为纽带建立三级公司体系,并依托此体系建立结算和信用网,最终依托于学员的信任体系和公司的产业组织体系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的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科技流和产品流体系,形成学产合一、三级园区、一网五流的现代市场化组织体系。
第三章 农民大学的运作模式与方法
农民大学即是以农民为教育对象的大学,即是以农业技术与农业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大学,既是在农民富裕之后,导入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大学,即是以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全面提升农民品格和农村生活文明程度的大学。此大学的概念有别于现在通行的西方式大学概念,以农民的人格提升和真实的生活改进为教育终极目的;学校没有特定空间样式,农之所在校之所在,师之所在学之所在。田间、地头、农场、家庭、村委会、乡村中小学都可以是教学的场地。专业学者和“先会”的农民都可以成为教师。从实用技术到科学研究方法从卫生、养生、人文知识到道德教化,从艺术到体育,从家庭管理、企业管理到社区管理。总之,农民大学是学习全面生活知识的大学。
一、农民大学的教育理念:
1、有教无类,终身教育
孔子的“有教无类”前面已有阐释,表述为白话就是大家都来学,大家都来教;“终身教育”是荀子“学不可已”的现代表述: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必须时时处处留心于学习。一生一世不间断学习。农民是我国受教育最少的群体,但从现代精致化农业而论,农民是要比工人、商人、职员更富有综合知识的群体。他们从事的是生命的培植, 生命多样性的知识、生理过程的知识以及环境复杂结构的知识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必须掌握的。所以,农业是比工商业更复杂精细的职业。他们必须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力,必须向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低成本的机会。学习型人、学习型群体以至于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也要把农民包括在内。
2、学产合一,农场即是道场
学校与公司建制结合,以学校积累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公司积累经济资本构成三大资本体系。农场是生产过程,同时又是教育与人格提升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即贯彻凝神专注的品格又体验实习实用技术,即培养对大地秧苗热爱又培养对劳作群体的爱心,在出产精致产品的同时陶冶高品质人格。
3、知行合一,学而时习
明代鸿儒王阳明先生以良知为核心,提出“知行合一”的知识论命题,只懂不会,不是真知识;只会不懂,没有学理基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言说,也不是真知识;只有懂会合一,知行合一的功夫,才是真知识,并且要有可交流和可传播性。“学而时习之”是孔子治学的总纲。学即是觉悟与明白,时就是时时处处的当下,就是生生世世的全过程,即是不断进入社会生活的真实场境;习就是三证合一,即心证、身证与实证。心证即是内心中模似现象的过程,即是思考与想象的过程;身证是实际动手演习的过程,即体会、修正思考与想象;实证即是在觉悟之上的实际生活,而不是不知不觉的蒙昧生活。
二、农民大学教育模式
根据理念选择和设计模式,根据模式设定教学方法。模式决定理念的贯彻,方法决定模式的有效运行。
(一)农民大学的投资模式:
(二)农民大学的教学模式
1、 分级设教
于保定国家高新区设立总示范园和农民大学总校,于县级设立二级示范园与分校,于乡村设立三级分校。分校由总校投资建设。县、村级分校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分校根据当地农民的知识需求与文化背景而设定。
2、总校功能
立足于学术和技术创新,教材编写和高端人才培养。
(1)学术创新
(2)师资培养
(3)教材编写
(4)技术研发
(5)良种的培育、引进、驯化和市场的试销
(6)集中培训干部和教师
(7)城市就业培训
(8)建立农民论坛
(9)创办农民大学校刊
(10)农民大学校园站
3、县级分校功能
(1)推广总校新技术
(2)集中培训、提高
(3)组织学员成为农业公司准组织
(4)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科学教育
4、乡级分校功能:示范与教学组织
5、“先达为尊”的教学制度与方法
(1)师生互动,先觉为师
(2)急用先学,先用为师
(3)自选学科,先成为师
(4)德崇技优,先大为上
(5)致富一方,可久者荣
6、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
(1)推行以师生伦理关系为信心的礼制。
(2)学员自治,准公司化
(3)学生即农工,以工代费
(4)住校走读相结合,学习城市生活
(5)师生互选
(6)学生等级化管理
农民学员等级化管理,分为五段:“会作”、“会解”、“会学”、“会问”、“能知”。五段即可升为辅教。
7、学校薪酬制度与教师管理
教师分为五等:上师、导师、讲师、助教、教辅。
(5)教师考核(略)
8、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略)
(2)教学方法(略)
第四章 普融新农公司的理念模式
一、 “不二法门”的经营理念
1、 农民与我合一
2、城乡合一
3、工农合一
4、商农合一
5、学农合一、师农合一
6、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平衡经营,心物合一
7、一网五流,功能叠加,产销合一
二、普融新农公司的管理理念
制度管理与礼教管理相结合,注重心性自治;普融新农公司立足于学产合一,教育优先,一切管理归于人性的觉悟与自治。
1、 制度管理的理念
制度管理的核心是权力结构的平衡、开放与高效。普融新农公司在权力上首先追求
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平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其次是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制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第三是资本、技术、管理之间的制衡性、开放性、和高效性。
制度管理的形式采用标准化,经营目标、管理条例、技术规范逐步实现数量化,使农业的粗放型进入标准化的精致型。
2、礼教管理的理念。
礼教管理的核心是内心的诚敬,要通过教化的途径使人的内心达到致诚的心态。敬体现在对上天的诚敬,对大地的热爱,对师友同事的尊重,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每一株秧苗每一粒果实的珍重。
诚敬必从认知入手,培养天人合一,人我合一的致善心念。知天时,识地力,辩习性,爱工作。公司逐渐完善祭天地的礼制,以唤发农民内心对大地的热爱与环境的尊重。
在人事上,实现科层化管理与偏平化管理相结合体制。从称谓、服饰、徽章、颜色上分别科层,使权力的运行与权威直观化,同时建立定时、定点的科层间的无障碍沟通制度,建立各种研究学习讨论小组和俱乐部,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多层次融通。
3、心性管理与自治
通过制度化与礼教化形成企业的文化,达到心性的自治,以利益和荣誉为核心,进行制度与礼教行为规范的设计,建立和谐的组织。以科层为主线展开利益与权力的制度设计系统,使能者先,贤者上;以师生为体系展开名誉的行为设计,使有德者显,使先觉者尊;以《公司志》为体系展开荣誉制度设计,使有功者久;以公司的纪念活动为体系,展开庆典制度设计,使杰出者为后人敬仰。
农民大学以纪念孔子和晏阳初先生为起始,展开公司纪念活动。以上师为纪念活动的主持,以每年的工作优秀者为副主持。
孔子2555年6月21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