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苏引:杨德明老师——一个纯粹的人

火烧 2005-04-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纪念杨德明老师,回顾其学术思想与精神传承,强调社会主义发展、国家主导作用及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其纯粹学者形象。

杨德明老师——一个纯粹的人

苏引

2005年春天的花都开了,春天的树发着新芽,大地一片新气。和平常一样,我们继续过着各自的日子。但今天,我知道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这个人,就是一个当代中国的学者,一个毫不利己却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他的祖国的人——杨德明同志。

人走后对生者的震动是最大的。回忆稍逝的这些年,杨老师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永远都是那样富有生气。只要你见到他,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谈得有多晚,他总是有着充沛的力量,给你一个感觉,他生活的全部能量都在供给着他的大脑和为其所召唤的行动。

98年我们相识,而之前我读过他的多篇文章,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会场,他在签名册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和联系地址,我就在他旁边,这才知道,他就住在我的附近,如同一个邻居。

而后,我在他身边受教多年,并有幸和杨老师一起合作过一段。那段时间,对我影响很大。

记得在2001年3月,我们有一次谈话,我印象很深。当时探讨涉及的方面较多,我留下了一些记录。

在谈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个话题时,他对我说,历史发展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坚持这个方向是我们得以最快、最好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持久的经济发展。

谈到推进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时,他又说,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适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体制转换方面,努力改进的是要继续完善,只需要完善,而不需要突破和根本性转变。

在说到国家在提高我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时,他说,没有国家的主导,要想实现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能是幻想。他特别着重强调,要重视维护与加强国家在各个方面的整体驾驭优势。他说,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非常重视国家在整个社会中的宏观支配能力,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恰是国家垄断和国家干预这两只“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在起作用。我们要是仅仅单纯相信与依赖“看不见的手”,怎么能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呢,连西方都不相信这一套,我们千万不要上当。

在谈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时,他讲到的对我印象很深。他强调要建造一个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制度保障的好环境。我知道,杨老师生长在农村,当时家乡生活很苦,他和我说过多次,他从家乡出来时,爸爸所能给他的只有五块钱,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的一切是党和人民给的,他永远不能忘本。他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创造人,一个好的制度更能留住人。要想尽办法吸引人才,更要想尽办法防止人才流失。他说,老一代科学家为什么不断地从优越的国外环境来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就是因为在中国前,有一个“新”字。新中国是人民的中国,我们大家的祖国,回国就如同回家一样。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哪能嫌弃自己的家呢?现在培养人才,一定要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特别重视培养一代代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一定要特别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知道,这些都是杨老师在2001年反复对我讲到的。

在2001年,对“三农”问题,当时并没有现在强调得那样重,当时还有粮食吃不完,储不了,粮食多余的思想,到处废农田,搞开发区。杨老师多次提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问题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农田建设要做到保护与开源并举。应当以人均一亩为目标,抓紧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工业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逐渐使80%农民的非农化。应将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就不牢固。这也是杨老师的一贯观点。

在谈到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时,他说,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在当前,总体上,所有制结构应当是在现代化生产领域,国有经济占主体;非现代化生产领域,集体经济占主体,非公有经济拾遗补缺。

我们现在回头看,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并正逐渐形成多种所有制合作的发展形态。

杨老师认为,现在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今后我们要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之间差别是在公有制的发展水平上;两个阶段之间的相同点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杨德明同志是我接触到的专家学者中最早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在2001年2月3日,由他负责的“当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牵头,在几十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向中央提出了应加速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实施东北大发展的战略。

在2001年长春开的“东北经济区现代化建设战略研讨会”上,他总结了东北振兴的四个并举: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并举,市场化力量与非市场化力量并举,传统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广就业和高效益并举。

杨老师今天走了,这些也只是我简单匆忙回忆中的一小部分。想到他以前的那些话,再看看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真是感慨颇多。中央在东北建设与发展问题上,已将东北复兴与中西部崛起看作是同等重要的发展国策。今天,大家追思那段历史,就更加怀念杨德明同志,他是一个极富当下意识的学者。一个学者,致学、探索、求道,在探索与研究中,不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成果是一个勤勉敬业学者的基本特征,在研究中共同发现,在探讨中共同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这是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远流动的过程。

杨老师,从事经济学研究几十年,著书立说颇丰,他取之人民,报效人民与祖国,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他亲爱的祖国和人民,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他。我相信,一代代中华儿女必将会继续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地继续努力。

杨老师,您想到了吗?请您安息吧。

2005年4月25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