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说敢于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火烧 2011-0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精神展开,回顾中国革命历程与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反思当代中国是否仍传承此精神,并以海军专家与中石油案例引发思考。

毛泽东及所创立的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井冈山一块农村根据地到赢得全国政权,养成了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气概和精神。“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敌人磨刀霍霍,我也磨刀霍霍”就是这种“敢于”气概和精神的最经典的诠释。  

    就是因为具有这种“敢于”的气概和精神,有了井冈山的斗争、有了长征,有了八年抗日敌后游击战,有了三大战役和三年解放战争,有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共和国刚满周岁,百废待兴,尤其从经济上来看,90%以上还处于原始的自然经济状态,现代科技、现代工业几近于零。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就凭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硬是打得强大的美国来讲和,这一和,就是六十年,这才有了中国高速工业化、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否则,那里能有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  

    上溯中国历史,这种“敢于”的英雄主义气概,最早的体现是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军队话语。  

    这种话语传统的流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的强大精神支柱之一。中华民族凡是“敢于”精神彰显的时代,一定是强大富足的盛世,此所谓泱泱大国的由来。  

    让人错谔的是,在迅猛富裕起来的今日之中国,是否还传承着“敢于”精神,竟让我怀疑起来。空军上校戴旭讲课时披露过二件事,一件是一个海军专家在面对他关于海军应在东海、南海有所作为时,海军专家的回答说还未准备好;另一件事,他问中石油老总为什么不到南海钻油去,老总说那地方太敏感,戴旭由此很气愤,沿海各小国都在南海开了无数个油气井,而我堂堂央企却说自己的领海敏感而不敢钻油气井。其实,戴旭上校是气愤错了人,敢不敢在南海开油气井,决策权应该不在中石油。  

    其实,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是三重境界。敢于斗争是勇气,敢于牺牲是品格,敢于胜利是智慧。只有敢于胜利,才可能敢于斗争、敢于牺牲。  

    海军专家的回答,反映的勇气问题。斗争,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到什么程度才叫准备好了呢?难道抗美援朝是准备好了才打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不可能让你准备好,也绝不会让你准备好的。敢不敢于斗争,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没准备好”只怕可以列为最经典的软骨之词了。其实,准没准备好,敏感不敏感,问题的关键不在海军专家,也不在中石油老总,关键在谁是决策层。  

    自古以来,“敢于”精神都不曾断绝于民间,反倒是经常断绝于庙堂。“敢于”精神在庙堂的兴衰关系着中国国运的兴衰,这或许是破解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一组密码。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