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劳动力价格优势遮蔽了什么

火烧 2006-01-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后消失,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及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强调劳动力优势并非真正优势,呼吁重视底层尊严与权利,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的判断,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正在丧失”说投了赞成票,也印证了德国纽伦堡调查研究中心所分析出的结果——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起码还能持续3至5年。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有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中国的GDP增幅一直保持在7%-8%之间,工资相应增长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劳动力优势离我们远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面对这种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正是在这种不同看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清劳动力优势的本质。众所周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向被视作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而且低成本一直是我国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不少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拼命压低成本,其中压低工人工资是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方法。可以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以支撑“中国制造”低价的面目而存在的。

  正因为如此,劳动力优势离我们远去是一种进步,更是对个体权利和尊严的维护,尤其是对底层公民来说。事实上,所谓的劳动力优势并非一种真正的优势。有研究表明,我国虽然有超低的劳动力价格,但如果考虑生产率因素,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的1.3倍,日本相当于中国的1.2倍。而与韩国比较,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比韩国还高20%。这意味着我国用相当于美、日将近1/25的微薄工资换来的仅仅是非常微弱的劳动成本优势。因此,被津津乐道的劳动力优势终究是一个肥皂泡。

  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力价格是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禀赋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并非市场单一发挥作用的结果。有关调查证明了我国工人的处境令人担忧。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者收入的调查资料时感慨道,该地区民工的月均工资“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

  所以说,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实际上是漠视和偏离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价值追求与人性的需要。历史证明,只有保证和促进所有公民的权利得到公正平等的发展,才能真正持久地保证和促进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从而最终较为稳妥而和谐地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那么,就从恢复底层的尊严和权利开始,让劳动力优势离我们远去的趋势来得更猛烈些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