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解散人民公社是造成三农问题的要害

火烧 2011-05-24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指出解散人民公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崩溃,承包制变质。提出加强乡镇统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路径。

解散人民公社是造成三农问题的要害 

雪文

   

一、解散人民公社是造成三农问题的要害  

人民公社是解决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体制支撑。农村改革以来所有的失误中,最荒谬的是以政社分设的名义解散人民公社,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甚至搞承包制都不是对农村社会主义体制的致命冲击。农业上的退一步,只要集体经济体制还在,集体的二三产业能够发展,公社的工业化能够发展,农业的承包制就有调整的条件和基础。但是,解散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后,社都没有了,社员成了村民,集体经济的组织主体没有了,承包制彻底变质,徒有虚名了。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就是土地使用权属私有化;土地的自由化流转就是为资本兼并土地提供政策法律依据。现在的格局,就是在这一框架中运行。什么城市化问题、农民工问题、农业危机问题、农村凋敝问题、圈地强拆的恶性案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根子全源于此。  

二、走出困局的出路在于加强乡镇层次的统筹  

但是,人民公社毕竟已经成为历史。农村的社会主义回归还有别的途径吗?笔者认为,走出困局的出路在于加强乡镇层次的统筹和发展乡镇新型集体经济。这是因为:  

   

1.乡镇是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集聚地  

乡镇是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集聚地和载体。当初,人民公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工业化。对此,毛泽东曾有多次明确的论述。从历史上看,乡镇经济(社办企事业)的出现,主要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结果。她深刻的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冲破了我国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但是,由于人民公社被解散,后来发展起来的乡镇集体企业又在90年代私有化,造成乡镇统筹功能日益弱化,农村工业化发展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乡镇企业的集中、集聚程度很低,使乡镇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大量被淘汰,制约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压抑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所以,只有在乡镇层次集中发展二、三产业,突破村自为战的格局,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建设乡镇中心产业集聚区,才能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  

2.乡镇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原有的大中城市之外的农村乡镇发展一批新型小城镇、小城市,这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主导形式。如果人民公社不是被解散,那么,社一级恰恰是通过工业化进而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载体,避免农民都涌进大中城市。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固然是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实践证明只靠这一条路是解决不了农民问题的。改革的现实表明,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转为城市居民,因为他们解决不了高房价背景下的住房问题和城镇社会保障及城市生活的高成本。现在的农民工市民化的口号,也多是一种忽悠。实际上,全国数亿的农民工真正能够转为城市居民的也寥寥无几。相反,在农民保留土地权益的情况下,推进以乡镇为载体,特别是以重点镇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到是能够被多数农民所接受的。所以,真正汲取解散人民公社的教训,强化乡镇的统筹集聚功能,并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小城镇,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3.乡镇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小城镇建设既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措施,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解散人民公社以后,农村乡镇一级的功能又被不断弱化,这实际上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导权的进一步退出,把农村发展的主导权让位给资产阶级。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和结构,突破村自为战的格局,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村庄布局,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开发,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没有了乡镇一级集体经济,就必然被资本主义经济所主导。所以,乡镇一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乡镇一级也是传统村庄布局、产业布局调整的规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乡镇一级集体经济具有统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才能发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4.乡镇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心  

乡镇(原来的公社一级)本来就是农村地区的行政和经济文化中心,这也是人民公社的社一级的功能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公社被解散,也是改革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作为农村地区经济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的地位会更加突出。农村的城镇化集聚,会进一步强化乡镇的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完善,既可以避免在农村地区遍地开花式的低水平重负建设,也能够带动农民向城镇化社区集中居住,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5.乡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稳定器  

乡镇作为国家的基层政权,其执政能力的强弱是农村能否稳定的关键。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直面大量的社会矛盾,解决问题往往没有回旋的余地。乡镇层次社会管理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威胁农村社会的稳定。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是矛盾的多发期。近年来大量上访事件和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加剧,说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职能在弱化,很多问题不能在基层解决。实践表明,仅靠区县直接管理农村,弱化乡镇层次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不行的,乡镇是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稳定器。  

   

三、“三个一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整体战略  

所谓“三个一批”,是指靠“城市化转移一批、城镇化聚集一批、新农村建设提升一批”,基本解决三农问题,这应该成为一个整体战略。  

城市化转移一批有两层含义,一是已经列入城市规划范围的农村地区,其发展目标就是完成农村的城市化转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的集体经济,农民完成市民化转型。城市化转移一批的另一层含义是,多年来已经在城市实现较稳定就业和居所的农民,需要逐渐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市民化转移,即真正的离土进城,放弃农村土地权益,同时实现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  

城镇化集聚一批,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乡镇,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和人口的城镇化集中、集聚,带动农民在本乡本土城镇化。同时,逐渐合并、改造劳动力大量外流、人口大量减少的空壳村,帮助保留村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这里的关键是发展乡镇层次的集体经济,虽然人民公社不存在了,但可以采取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创新集体经济新体制。  

新农村建设提升一批,是指在广大农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区域化的产业基地,提高农民的产业化组织程度,同时改造传统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强化乡镇统筹功能和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否则,难以避免资本圈地,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的结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