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学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分析大学教师专注教学被称作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原因,指出其背后是大学金字塔评价体系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强调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据媒体报道,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昨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此语引发本坛网友发帖评论,有的表示赞成(如lym258369网友转贴的《西安晚报:尹教授的“全心教学是毁灭”错了么 》),更多的表示反对(如三星映月的《为何不把开宝马的副教授先“毁灭”了?》)。
长江日报的报道用“云南大学副教授: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是自我毁灭”做标题,并且在第一段的内容提要里说“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昨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其实是把尹晓冰先生的话给断章取义了。
当然,长江日报的全文报道其实并没有断章取义,还是给出了尹晓冰先生说这句话的“前文”的。但是,很多人看这种报道是只看标题和内容提要的,所以这样的报道肯定会误导很多读者的。
那么,尹晓冰先生“大学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这句话的前文是什么呢?
长江日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
尹晓冰认为,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可见,尹晓冰先生的意思其实是很清楚的:“仅会讲课的教师”是“底端”的。要想成为“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中间的”,就不能“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要不然哪来的时间去“拿课题”?要想成为“顶端”的““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那就更不能“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
那么,为什么他又说“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呢?这一点,恐怕才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
教师经常被称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里的“别人”是指学生。很多人就会以为尹晓冰说的“毁灭自己,照亮别人”里的“别人”也是指的学生。
其实并不是的。尹晓冰先生在这里说的“别人”并不是学生,而是别的教师。
大学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教学,教学任务总是必须有人来完成的。不过,一所大学的教学任务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一部分大学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其余的教师就可以不“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这样一来,后面这类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拿课题”的“中间的”,进而当上学霸或者担任行政职务。如果把“顺着金字塔发展”作为人生目标,那些“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的教师,可不就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么?
尹晓冰先生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如今的大学教师确实是组成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造成“大学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主要原因不在教师,而在于导致“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这种“金字塔结构”的那个评价体系。
长江日报的报道用“云南大学副教授: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是自我毁灭”做标题,并且在第一段的内容提要里说“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昨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其实是把尹晓冰先生的话给断章取义了。
当然,长江日报的全文报道其实并没有断章取义,还是给出了尹晓冰先生说这句话的“前文”的。但是,很多人看这种报道是只看标题和内容提要的,所以这样的报道肯定会误导很多读者的。
那么,尹晓冰先生“大学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这句话的前文是什么呢?
长江日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
尹晓冰认为,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可见,尹晓冰先生的意思其实是很清楚的:“仅会讲课的教师”是“底端”的。要想成为“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中间的”,就不能“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要不然哪来的时间去“拿课题”?要想成为“顶端”的““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那就更不能“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
那么,为什么他又说“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呢?这一点,恐怕才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
教师经常被称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里的“别人”是指学生。很多人就会以为尹晓冰说的“毁灭自己,照亮别人”里的“别人”也是指的学生。
其实并不是的。尹晓冰先生在这里说的“别人”并不是学生,而是别的教师。
大学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教学,教学任务总是必须有人来完成的。不过,一所大学的教学任务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一部分大学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其余的教师就可以不“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这样一来,后面这类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拿课题”的“中间的”,进而当上学霸或者担任行政职务。如果把“顺着金字塔发展”作为人生目标,那些“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的教师,可不就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么?
尹晓冰先生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如今的大学教师确实是组成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造成“大学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主要原因不在教师,而在于导致“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这种“金字塔结构”的那个评价体系。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