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决战:中国究竟要渡过一条什么样的河流?

火烧 2011-03-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后的深层矛盾,分析改革方向是否偏向私有化,民生问题与市场导向的关系,以及公有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引发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转型的思考。

吴敬琏又张口掉粪蛋了,断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改革。

它所谓的改革指什么?无外乎外国友人、民间资本、非公企业等先进生产力攻占社会主义,将国家一切起源彻底私有化了。当然,虽曰私有化,参与瓜分的社会、民间、非公,无疑是内外先进的钱权贵,百分之85%的愚民百姓不仅没戏,必将继续地被喝血被吃肉。住房、医疗、教育和改制、下岗、养老,不都这结果吗?

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乏走狗为资本家出台站台坐台,本性使然,懒得批了。

但主政的大员怎样说呢?发展论坛上冒出了类似的腔调,说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以市场导向坚决攻坚”。攻坚指什么且不论。单看市场一方,谁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谁是企业的主人?老板。既然如此,攻什么坚也就明了了。

将残存的公有制,如盐业、军工、铁路逐步搞掉,装进大佬和鬼佬口袋里,造就世界上前500位富翁。可见,中国的政策多么灵活,多么歧义,多么善变啊。

民众原本以为,由于血汗工厂,由于美债巨亏,由于力拓讹诈,由于战略投机者的暗算,由于空前的贫富分化,由于崇洋媚外跪族遍地,由于阿拉伯巨变和洪博培打酱油,中国的政策会有所调整,或许会从注重民生开始,逐步复兴社会主义。实际上呢?腐败分子不死刑了,秦晓立起来了,毛泽东雕像却倒下去了。

转变已经换成了攻坚?还将变本加厉?国师厉以宁前几年曾说“人民能承受”,如今看来,这种考验不仅在继续,或许还将在更大的广度,更深的层面,全方位攻坚。已经风雨飘摇了,再下去不就是摧毁和改旗易帜吗?

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到特色主义,到资本主义,不变的逻辑?

中国,十三亿人,美国的四倍。国家分光了,老板出现了。何谓法律,何为政策?老板及其代理人就是法律政策。民主不是过家家,可虚拟地进行,没所有权,连衣食住行都被控制了,哪来的民主?董事会有权炒经理人的鱿鱼。经济决定政治。雇佣工人只有劳动力,怎么生存?注定任人摆布了。

转变究竟是不是彻底攻坚?尚不确定。但主流经济学家这么解读了,半主流政治家这么演讲了。主流欺负党中央?主流不是党中央?党中央原本就这意思?

零八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大政方针应当清清楚楚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为什么那样写?如果大政方针含含混混、迷迷糊糊、晦晦涩涩、躲躲闪闪,和尚的一根算命手指头,似乎很高明,不出错。实际上愚蠢的很。

领导或领袖,引导未来,决定方向。你且不明不白,世人如何明白?到头来各自解读,一方说,要复兴社会主义了。另一方说,要杀出一条血路了。一方说,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了,另一方说,市场经济扬眉吐气了。一方说,民生好抓民生,另一方说,民营才是硬道理。转变发展方式,如果依旧社资不分,没几天就变成攻坚。

是啊,进一步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资本主义化,何尝不是转变方式呢?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光明的彼岸,佛教。进还是退?谁进谁退?服务型,为谁服务?必须讲清楚。一方面说,公有制占主体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说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后还要攻坚,这是什么狗屁理论和政策呢?

摸石头过河,且不论其作为指导理论的粗浅和鄙俗。单“过河”这要求本身也没讲清楚。过什么河?对岸是什么?代价有多大?如果那条河是前往阴间的奈河呢?如果那条河被垃圾和废料污染了呢?也要非过不可吗?

毫无疑问,过河是比喻,那么,对岸是什么?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人民做主,还是权钱贵做主?人民有保障,还是人民疲于奔命?人民自信自尊自强,还是汉奸丛生跪族遍地?黑社会当道,还是人民安居乐业?这么重要,不讲清楚行吗?

莫说“发展是硬道理”和“摸石头过河”远不及“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即便“科学”和“转变”也要进一步明确。否则,另一方会说,资本家就是科学发展的最杰出代表,转变就是转向资本主义嘛。这时候“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不被破解了吗?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大政方针必须明晰,否则执行者就按照他们的曲解去执行了,结果仍然一团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