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代表想一劳永逸做地主?
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有多名福布斯、胡润百富榜的上榜人物。其中,全国人大代表、65岁的“饮料大王”宗庆后,即为2010年胡润排行榜中的中国内地首富。
据说今年两会宗庆后带来了17条建议和1条议案,涉及高房价、高物价、用工荒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宗庆后表示,房屋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不公平,是让人世世代代当房奴。
宗庆后称,在他看来,“首富”或“首善”,远没有“人大代表”务实——因为“人大代表”更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社会做点事情。他要为国家、社会做的是哪一“点”事情呢?那就是:建议制定法律,“明确70年后不交钱仍能使用土地,让百姓吃颗定心丸”。今年,他格外关注房地产问题,“现在购房大多靠贷款,退休时房贷才还清。如果只有70年,等于我们还完贷,又要从头再来,那不是让人世世代代做房奴吗?”
昭然若揭,他要的“百姓的定心丸”就是土地私有制。
我们的房地产产业,本来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母本上嫁接了一株奇奇怪怪的“苗”,如今这枝苗结出了“丰硕”的奇奇怪怪的果。如何对这些“怪果”去毒取精,当真是社会必须研究的问题。假如我们像宗庆后说的那样,“明确70年后不交钱仍能使用土地”,那就是承认土地的私有化。
委员长在两会上讲的“五不搞”中的“不搞私有化”,应该是指国家对主要资源的公有制必须坚守。关系社会民生的最主要的资源是什么?那就是土地。纵观中国历史,大凡土地向富豪集中的时代,就是社会变革的开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是耕者无田,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到土改运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才有人民的拥护,才有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实现土地(包括其它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土地的“经营权”量化到家庭,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而并非所有权的改变。
中国的特定历史,决定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农民人口数最多的。因此,中国农民争取土地所有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主线。任何朝代,任何时期,无论是革命、变法还是什么“新政”,处理土地问题总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首要课题。新中国明确规定土地不允许买卖,目的是防止土地再一次向私人集中。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
当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土地成为商品时,我们注重了土地的“国有”性,而忽视了国有为“全民共有”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作为政府行为,并未代表“全民”。而土地转让的获利者,只是资本阶层和政府的GDP,老百姓充其量也不过是“房奴”的身份。
这些年我们热衷于经济发展的“埋头苦干”,确实也“忽视”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房地产对于土地公有制的挑战。
尽管富豪的言辞很好听,似乎是很关注“民生”,好像真的要“解放”天下的房奴。在极具“蛊惑”的言辞背后,就是要做中国的大地主。假设将土地“私有”给地主们,老百姓就不做房奴?恐怕不仅仅是房奴吧?
其人有一句话道出真情:“‘首富’或‘首善’远没有‘人大代表’务实”!争做代言人是富豪对于政治的认识,那“房奴”什么“奴”的根本利益由谁来代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