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6-30)

火烧 2010-06-3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揭露江西洪灾背后政府资金滥用,政绩工程优先于防洪建设,堤坝质量低劣,引发公众愤怒与反思。

网络时政文摘(2010-6-30)  

   

奢侈浪费建广场 杯水车薪筑河堤  

一个人民好法官 竟有四妻来争产  

   

南水北调小心连渣都无得剩  

农行上市开快车 考验市场承受力  

   

龙吟大地:十三年仍不懂「一国两制」  

政绩“拉动”中国财政收入“破8”  

   

看天下:借灾掩过 无视教训  

怒吐真情 党校教授揭开中共的皇帝新衣  

   

  ................................... 

   

奢侈浪费建广场 杯水车薪筑河堤  

   

东方日报  

   

江西水灾,死伤枕藉,尤其是抚河唱凯堤决口,数十万百姓遭殃,损失十分惨重。天灾固然不可免,人祸万万不能恕。  

   

江西抚州市当局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决口大堤的设计标准为抵御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但因为资金短缺,多处堤岸并未达标,因此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很容易决堤。  

   

抚州当局的这番表态含两重意思,一是当局没钱修堤,爱莫能助;二是洪水百年一遇,不可抗力。言下之意,今次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不是当局失职所致,与为政者没有任何关係。遇难者尸骨未寒,抚州当局就急忙推卸责任,如此无良,令人齿冷。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大堤决口之后,人们发现有钢筋水泥的堤坝主要集中在城区,而乡镇段的堤坝基本为土堤,堤坝的一侧长满荒草。也就是说,抚州当局主持的水利建设从设计施工起,就是贯彻「保城市弃农村」的方针,以牺牲农民、农村的利益换取城市及官员们的安全。洪水滔滔,淹没的是农民的家,而官员们的豪华别墅却丝毫未损,两相对照,又怎能不让人愤怒?  

   

事实上,抚州当局并不缺钱。据内地媒体揭发,当地精心打造的抚河大道滨水景观项目,包含「绿化、广场及码头、管理房、给排水、景观照明」等多个面子工程,总投资约三千万元,而决口的唱凯堤工程投资不到三百万元,还不及「景观工程」投资的十分之一。  

天灾背后 彻查人祸  

   

宁可花钱造景观,也不愿增资修大堤,这就是抚州当局做法。打造政绩工程,让官员升官发财,当局热衷其中,而修筑大堤固水库,则难以凸显成绩,官员们便敷衍了事。然而洪水无情,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不仅冲垮豆腐渣大堤,也揭穿了当局编造的政治谎言。  

   

至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更是不足为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往往故意夸大天灾的不可测性和破坏程度。广东近期甚至标榜今年遭遇「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众所周知,中国自一九五一年开始才有完整的气象纪录。严格说来,任何超过六十年的纪录都是没有根据的,那些百年一遇、五百年一遇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不过是瞒上欺下的谎言。  

   

中央领导人经常将「多难兴邦」挂在嘴边,似乎一语中的,神州大地这几年灾难频频,地震、旱灾、水灾、风灾、冰灾、雪灾不断,灾灾浸透血泪。如果纯粹是天灾,老百姓擦乾眼泪,重新生活也就算了,但事实上大部分天灾背后,多少都隐藏着人祸的影子。地震震出豆腐渣,洪水冲垮腐败堤,雪灾压垮贪污房。  

   

天作孽,不可违,人作孽,不可活。真正使老百姓伤透心的是永无止境的人祸。每场天灾都是一封举报信,当局在救灾同时亦要问责到底,将天灾背后的人祸彻底查清,给人民一个交代。  

   

   

   

一个人民好法官 竟有四妻来争产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一路腐败 一路升官  

   

内地很多官员表面正人君子,背地里男盗女娼。河北省高级法院一位副院长猝死后,竟然有四名妻子出来抢尸,这名人民的好公僕终于原形毕露。  

   

据内地网站消息,今年四月河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刘宏因车祸争执,倒地而亡。人民公僕当街被人打死,事非寻常,按常理当局应该为他主持正义,至少应该按因公殉职给予厚葬,但没想到刘宏尸骨未寒,却有四名女子手执结婚证来抢尸。据说,四个女人大吵大闹,都说自己是正牌刘夫人,有权继承刘宏的遗产,此事一时成为石家庄街头巷尾的笑话。  

   

刘宏生前被公认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荣誉等身。刘宏由地区侦查员步入仕途,曾在反贪局、检察院任职,二○○二年,刘宏荣立中纪委、监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等六部委个人一等功,二○○三年当选为「感动河北年度人物」,二○○四年被河北省检察院记一等功,被最高检察院评为「全国优秀侦查员」。  

   

一名被当局捧上天的优秀法官,原来是拥有四个老婆、六个子女,以及逾亿元家产的贪官。应该说,刘宏一生活得潇洒,不仅享受齐人之福,还能成功躲避组织和公众的监督,赢得一系列荣誉。但是,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的刘宏,死后却栽在阴沟里,四个老婆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抢尸,刘宏在九泉之下,恐怕难以瞑目。  

一路腐败 一路升官  

   

刘宏在死后才露出贪官原形,绝对是中国反贪史上的大笑话。反贪者最贪,打黑者最黑,这在刘宏和文强两人身上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刘宏从一个普通反贪官员开始,一路腐败一路受奖一路升官,仕途之顺如一马平川,令人瞠目结舌。  

   

其实,像刘宏这样的伪君子在官场里不会是少数。前深圳市长许宗衡,人前喊反腐败喊得比谁都响亮,暗中腐败却臭不可闻,他期望与大学刚毕业的情妇生一个儿子,请人代孕生子。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自诩「黄花晚节香」,背后却包养小自己三十多岁的广东电视台女主播。  

   

贪腐横行,官风日下,双面官员愈来愈多,渐渐成为潮流,有的贪官,人前道德文章,人后男盗女娼;有的贪官,身上穿着旧衣破鞋,家中藏有家财亿万。这些天才的政治表演艺术家,如果可以评奖,个个都称得上是「官场影帝」。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伪君子真小人,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天网恢恢,人心如秤,无论他们如何机关算尽,最终都会露出原形。就像刘宏,虽然人已经被阎王招走,但丑行暴露之后,照样会被舆论鞭尸,遗臭万年,祸及子孙。  

   

   

   

南水北调小心连渣都无得剩  

   

太阳报  

   

曾几何时,听见「北水南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放行,市场反应迹近疯狂,深信港股必定水涨船高,但同时亦让内地股民接火棒。风水轮流转,市场传出内地很快会批准设立另类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是所谓的「小QFII」,容许港人以人民币投资A股,实行「南水北调」。内地媒体形容A股即将迎来活水,可缓解资金短缺,股市有望见底。无论形式或时机,的确与以往有些相似,因此当市场愈有憧憬,投资者便愈要小心。  

   

中证监副主席姚刚上周末表示,中资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已研究及推进得比较深入,应该会有好结果,等于为「小QFII」开绿灯。据悉目前在港的中资证券商及基金公司已磨拳擦掌,争取成为首批试点,相信审批速度会加快。  

   

对本港散户来说,多一个投资渠道没甚麽不好,但必须明白两个市场的玩法完全不同,不能照香港的一套投资A股基金,因为此QFII不同彼QFII。现有传统的QFII是外资机构天下,投资有自己的主张,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相反,小QFII则是中资证券商或基金一手包办,少不免会继承内地市场的一些传统。虽然内地股票基金向来有所谓向股市「输血」,甚至被认为是股市稳定器,但投资策略则经常被指只懂「追涨杀跌」。  

   

不少内地股民抱怨,股市狂升是由基金「买出来」,爆跌则是由基金「沽出来」。这也难怪,因为内地股市是「政策市」,走势是由中央的政策带动,亦深受政策变化影响,升跌很大程度看中央的意旨,例子多不胜数。就以即将上市的农业银行为例,接近一千八百亿港元的集资规模,在目前的市况下招股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可是延迟上市又不可能,因为增资压力杀埋身,而且还有很多银行排队等着增资,惟有顶硬上,结果令A股跌跌不休。  

   

在农行H股招股前夕,沪综指跌至十四个月新低,成交萎缩更是吓人一跳,毫无疑问是政策市的恶果。由于内地股民以至基金经理,均很难以传统的基本及技术分析来预测政策市,除了大逃亡之外别无他法。那麽,当农行正式挂牌后,各种利澹因素理应尽出,届时配合小QFII登场,是否正如内地市场人士所说,正好赶在见底时入市,迎接下半年的反弹呢?答桉恐怕是未必!  

   

不妨看看内地一家知名券商的报告,分析员认为经济增长幅度下降、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均成定局,结论是股市在下半年窄幅震盪很沉闷。由于政策市的变化难以用常理推测,已令不少内地股民输到渣都无得剩,再加上宏观经济偏向悲观,本港股民如想炒一转小QFII,便真的要很小心。  

   

   

   

农行上市开快车 考验市场承受力  

   

东方日报  

   

农业银行招股,成为港股焦点,投资者面临认购抉择的难题。虽然普遍分析认为,农行长线可捧、短炒难啃,因为预期上升空间有限,但承销有强阵,亦有股民熟悉的富豪押宝,护盘阵容如此,恐让市场看高一线。农行上市历程集万千宠爱自不待言,股民是否以热烈认购投下一票,很快可见真章。  

   

以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背景,中国的国有银行被普遍看好,尤其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海外银行暴露诸多风险,使得有政策保护又经营相对保守的国有银行,高人一头。但自○五年建设银行打响上市头炮起,到今之农行上市,已六个年头,一方面内地经济情势所限,另一方面全球局势变化,不能以五、六年前境况,简单比论国有银行的投资价值。  

   

佐证很简单,国有银行上市一般都引入重量级的战略伙伴,战略伙伴同搭这条船之初,都一概唱好前景。到了今天举目四顾,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凋零,是套现获利远颺也好,是跳船逃生也好,总之是挥手别去,股价表现也像抽走了一项利好因素。另一类例子,像股神巴菲特悉售中国石油,虽然股份的基本因素无大变,但股价表现已大不相同。股民担心的就是类似情况,会否在农行上演。  

   

具体说到农行,是国有银行上市的「尾班车」。以家庭中少女出嫁作譬喻,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靓女先嫁」,国有银行上市颇有同理,改制容易、盘数够靓的国有银行,成为先出阁的深闺女,农行上市包尾自有其道理。从最基本方面而论,农行改制之难,主要基于两条:  

   

其一,不良资产冠同侪。农行○七年时,录得○四年前所发放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贷款,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的不良率,以致○八年一次过剥离七千六百六十九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  

   

其二,政策影响双刃剑。农行备受政策扶持是事实,尤其从改制上市一路护航、一路绿灯可以充分体现,正因如此,农行才能四月敲定投行、五月递交申请、六月路演推介、七月上市「礼成」地开上市快车,非其他国有银行上市能及。  

   

然而,农行受政策扶持的另一面,亦受制于政策干预,如规定三农贷款增长不低于全行贷款增速,五年内三农存贷率增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经营自由度不及其他国有银行。  

   

因为农行特殊性质,去年平均资产回报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八二,低于中港上市的七大内地银行,可以憧憬的只有食正三农条水,增长空间胜过同侪。这种特质料需要定价兼顾合理折让,预留上市获利空间,这关乎认购的支持程度,以及上市后护盘的成败,因而成为认购的抉择依据,除此之外,市场大势亦成不可或缺的考量。  

   

农行填补了国有银行上市的最后空白,农行自诩「大象起舞」的集资额,超越当年工商银行,居世界之最。但不可忘记的是,工行○五年十月上市集资,港股还处于「气势如虹」的上升轨,农行今之上市,港股虽略显涨势但有「气势遇熊」之忧,流动性充裕远非当年模样,农行大抽水确考验市场承受力。  

   

   

   

龙吟大地:十三年仍不懂「一国两制」  

本文重点  

   

    * 二十三条后大转弯  

    * 中央诚信严重受损  

   

香港回归十三年,相信「一国两制」的倡导者邓小平也想不到,自○三年「七一」大游行后,北京每逢这个喜庆日子,不是沉浸在一枪不发收回香港的喜悦之中,而是惶恐不安:今年又有多少人游行?  

二十三条后大转弯  

   

当年姜恩柱出任回归后第一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说过「香港是一本难读的书」,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明白自己任重如山;○二年他离任,说「还读不懂香港这本难读的书」,说的还是真话;如果到「七一」大游行后他才离开,人家可能以为他和老董一样是「脚痛」,更要说香港是难读的书。  

   

其实,难读的不是香港,而是「一国两制」,对此相信姜恩柱也会认同。香港怎样难读,不就是七百万人而已?固然,香港被殖民了一百五十多年,既有民主派,又有形形色色的反对派,但香港毕竟是弹丸之地,再强悍的铁娘子戴卓尔夫人不是也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跌一跤?但「一国两制」到底是甚麽?北京其实也心中无数,姜恩柱怎不战战兢兢?他说香港难读,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在「一国两制」上的准确定位和角色。  

   

姜恩柱在香港执行的,是对「一国两制」的「原始」理解:香港高度自治,中央绝不干预,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那时,中央在港的机构都要撤出,内地人到港都要严控。○三年,二十三条立法,董建华惨败,当然,自由党倒戈,令港府不够票是重要原因,但最后的责任应由中央承担,因为是中央要求老董抓紧立法,而港府又低估反对力量,立法过程太仓促粗糙。  

   

不管如何,此役之后,中央对「一国两制」有大转弯,中央领导人提出六字方针:「不干预,有作为」。这六字,本质是体现了中共唯物辩证法的精神,但让长期不读马列的基层和前线工作者执行,岂不是更难读的天书?总之,实际上,「商人治港」变成了「公务员治港」,不被充分信任的曾荫权被「利用式」的推上香港特首大位。  

中央诚信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第二支管治力量」出现了,不过,新的管治模式在这次政改面临严重挑战。有人说,中央是大赢家,如果这个判断正确,赢是眼前的,也许可以避过又一次「七一」大游行,也许可以避过曾荫权辞职带来的政治冲击。然而,中央已在诚信、支持力量和未来方向三方面严重受损。  

   

自回归前香港前途问题提出后,北京有过前天说违法、后天又说合法的先例吗?固然,香港左派在「六七」暴动元气大伤,二十三条又被标籤成保皇党,但这次伤得更惨:在市民眼中,这群只顾请吃海鲜餐、只知叫「起锚」的人,是附庸政府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未来「一国两制」的方向是甚麽?到底是要香港稳定繁荣,还是以香港民主带动中央民主?丢弃了工商界,香港还有资本主义?  

古吕  

   

   

   

政绩“拉动”中国财政收入“破8”  

   

2010年06月28日 22:30     来源:侨报    作者: 谭浩俊 【大 中 小】  

   

    2010 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额或达8万亿元人民币。而一旦实现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众所周知,中国的财政收入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就一直保持高基数、高比例增长。不仅远高于GDP的增速,也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速。随着企业欠税清理的逐步到位,财政收入的增长应当与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基本一致。但实际情况却是,财政收入仍保持了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幅度增长,不能不令人深思。  

   

    从地方财政纷纷上报的喜讯来看,不少省市县均提前一个月实现了财政收入过半的任务,这不由让人怀疑,财政收入又已经被政绩所绑架了。中国经济的复苏绝对没有达到可以让财政收入提前一个月完成半年任务的程度。更重要的,今年以来金融政策的适度收紧,很多企业都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和企业运行困难,既不可能实现这么多的税收,也不可能宽裕到可以提前交税的地步。  

   

    而据一些地方的企业反映,从5月中、下旬开始,各级税务机构就开始对企业进行“逼”税了,寅吃卯粮、预交税收等现象比较普遍。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地方政府为了反映“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绩,给各级税务机构下达了税收增长指标,“拉动”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如果任凭这种现象一直维持下去,那么,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没有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央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税负加重,不仅经营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而且会通过控制员工收入增长来减轻企业的负担,给员工收入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中央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等严重不符。  

   

    所以,当局决不能陶醉于财政收入“破8”的快感之中,而应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和分析,看看“破8”中到底有多少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又有多少是政绩拉动的。  

   

    (作者系大陆公务员)  

   

   

   

看天下:借灾掩过 无视教训  

   

几场暴雨,冧树水浸接二连三,「打风落雨都会冧吓树」,正应了管树大队长的乌鸦嘴:日前中区政府合署一棵老榕树突然倒塌,幸好不是上班日,只压伤一名途人及压毁一辆的士,唐唐应感谢上天有好生之德。当然,康文署高官一味死撑「目测」合乎国际验树标准,明明三月尾检查过话「正常」,如今霎时冲动倒下,竟选在人迹稀少的周日才冧,如此有灵性,高官还不到黄大仙祠酬神?  

   

针唔拮到肉唔知痛,树唔扑穿头唔知醒。高官没有吸取血的教训,主因是没有「因灾自责」。有这麽一则史实:西元六○年,汉明帝大规模地兴建北宫,适逢大旱,出现旱灾。尚书锺离意向皇帝上奏,说从前商汤遇灾情时,以六件事自责:是政务不适当吗?是使用民力过分了吗?是宫室建得太多了吗?是听女人的话太多了吗?是官吏队伍中贿赂成风了吗?是进谗言的小人太多了吗?  

   

为政者懂自责,才能从执政的角度找原因,皇帝自责,无非是一种政治策略,只是要凝聚民心的一个手段。唐唐与一众高官护树无力,救树无方,可就只知死撑,不懂下罪责己,只知「借灾掩过」,自然冇运行。  

   

老朽未敢学林公公的口脗教训唐唐,甚麽「良禽」择木而栖,皆因老朽好色,只爱择事业线深者而妻(唔觉意说了真话,咪笑人啦!告你歧视㗎)!老朽只是爱深责切,告诉唐唐:为官者经常自责是有好处的,要不断自责来感化神明,这「神明」就是老百姓。做官最怕德行浅薄,若加上口臭、狂嗌「起锚」,只能是丑态毕露的超错!  

施友朋  

   

   

   

怒吐真情 党校教授揭开中共的皇帝新衣  

   

明报    2010-06-29 14:44:00  

   

    对香港人来说,「七一」是回归纪念日的公众假期,从2003年以来,这一天也成了上街游行的大日子。但对内地人来说,「七一」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概念:这天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  

   

    今年是中共创党89周年,虽不如国民党的「百年老店」,却也是耄耋之年了。中共号称有近8000万党员,与德国的人口相若,可谓是全球最大的政党,但由于信仰的缺失、利益的多元以及纪律的废弛,这8000万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甚至不如建政初期的数百万党员。  

   

    从本周起,内地有连串活动纪念中共建党89周年,包括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罕有地开记者会,介绍中共内部情况,今天,11个中共党务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还将集体亮相,以显示中共的党务公开和透明度。  

   

    在昨日的记者会上,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校长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兼任)李景田除了否认社会上流传的,官员在党校的学习生活只是「上上门、认认人、吃吃饭、养养神」之外,又引述校长习近平说,中共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就是迈着四方步考虑党和国家大事的人。  

   

    李景田还说,中央党校是「最解放思想的地方」,理论探讨无禁区。就在上个月,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教授就公开撰文,挑战「中共没有自己的私利」的传统口号。文中质问道,如果党没有利益,党的活动经费算什么?政党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执政。从此意义上说,执政就是政党最大利益所在。文章并指出,中共长期不计成本地搞政治运动,公款消费数额之大令其他国家的执政党咋舌,正是将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溷为一谈之故。这名揭开「皇帝新衣」的党校教授至今无恙,证明李景田之言不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