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现实问题之多使得必须考虑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式

火烧 2010-10-26 00:00:00 三农关注 1032
文章探讨农村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强调集体经济对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性,提出应加强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推动农村以农为本实现致富。

现实问题之多使得必须考虑今后农村的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农村村级经济从传统的以生产为目的经济方式,转化为以经营为目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基本成熟之后,由于村级劳动力分散,加上不少农村以工带农占用耕地,使得普通村庄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向收入更高的城市涌入,显示农民种粮种田的积极性普遍减弱。农村个体农民在缺乏科学管理和集体规模性经营的引导下,只通过零散经济做农务所赚的钱,的确是不能与城市人群相比的,而且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大学等仍有困难。可是地方主观扩大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试图将城镇化作为农村与城市的连接,假如不夹杂腐败性消耗性的建设,离城镇较远的农村人群也难以缩小与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反思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农村普遍个体化的零散分散经济形式,所造成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不能集中使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在村级缺乏集体领导,个体分散的多数村民在生产和经营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不能以农为本提高家庭收入,不愿从事种粮,而对农村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形势的需要,农村村庄村委会对赖以生存的种粮土地资源,很多都作为变卖后的经济收入,对此收入干部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王者为上”、独霸先机、侵吞利益,这种现象和行为,就必然引起村民对干部的不满。这种不满,表面上看是贩卖和开发使用土地取得收入后,对村民的分配不公,言称需要化解这种“人民内部矛盾”。而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中变本加厉地贩卖和滥用土地,给国家粮食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不顾后人生存的潜在危机。还有个别地方农村,土地被企业征用时,村委会大发横财,村民虽然领到了几百万的代薪卷,但是还得几十年之后才能被兑现,此事件事发多年之后,村民感觉被蒙骗,若不是把事情闹到中央媒体曝光扩大影响的程度,就可能继续没人重视。即便是村民得到了几百万元的补偿,都变为城市生活,那也不能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以后国人总不能寄托于粮食进口和生活在污染环境之中吧?而且在粮食土地缺乏时也不能光指望超级水稻等高科技农作物的产量来维持“民以食为天”的需要吧?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在后来具体工作中没有落实好,造成了人口大幅增高,原因主要是本来农村生产力落后,分散经济使得农户家庭感到种田的劳动力欠缺,农户家庭就多生多育以加强将来种田的劳动力。另外,中国封建传统的男尊女卑、男性作为农业耕种的主要劳动力的意识和传宗接代的意识,加剧了农民家庭生了女孩还要再生男孩,生了一个男孩还要再生第二个男孩的超生超育问题。这样对整个农村就造成了人口越多越不容易致富的状态。这二三十年来全国人口,由于农村人口的增多又增加了三四个亿。在大城市不少辛苦打工的农民,日以继夜,把身体干出了毛病,而大城市的消费水准又高,使他们只能省吃俭用,连看病的医药费都不舍得花,他们如此打工省下来的钱,再寄回农村老家养活家小,但是也不能解决计划生育超生超育所带来的家庭拮据。即便是调整提高了最低打工工资标准,但是通过打工挣的钱也缩小不了他们与城市间的差距,甚至不少打工者积劳成疾回家之后还得重新弄钱养病,重又造成生活困难。超生超育的人他们也根本想不到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仅使他们所生的孩子没有成为劳动生产力,反而给自己和国家造成了负担。可是他们现在的封建传统生育的意识使他们仍然不接受经济困难的教训,仍然代代相传的在多生多育。所以,农民脱离了集体思想的教育和约束是不行的。
    农民转为市民城市人口剧增,转成市民的大部分是在城市打工,收入一般都是当地最低打工标准,大部分人还属于穷人行列。很多人缺乏资金,不可能全部去做买卖。如果做同类生意的人增多了,那么买卖也就不好做了。现实中陪得精光的人也不少。现在不少中小城市做买卖的方式都变成高额转让店铺,你转给我,我转给他,转来转去。经营一段时间赔本了,然后在转出,不赔本也转出,通过这样转让店铺的方式赚钱。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农民大量转成市民的结果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虽然一时间农民转为市民,促成经商的多了,打工的多了,促进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劳动力流通,促进了货币流通,活跃了市场经济,扩大了需求,可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住不起房买不起房的又增多了,房价和物价又进一步抬高。不争的事实还有,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打工者增多,挤压了原本城市下岗职工的打工岗位。并且带来了城市管理的各种问题。这也相当于把城乡矛盾转化为了城市内部矛盾。
    北京市前段时间准备关闭小型企业和小门面店铺,就是想办法挤出外来人口,以降低城市各种压力。但是这样做又可能打乱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使得北京人的生活秩序打乱。如果挤出小型企业和小商小贩,比如早餐问题和廉价物品就无处可买,还会使得物价进一步上涨,又增大了低收入人们的生活压力。就更增加了城市内部矛盾。
    这些做法都不是解决城乡矛盾和城市人口增多问题的办法。好的办法只能是保持我们农业大国的本来面目,在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赋予政策,多加投入,使得农民以农为本致富而不是转为市民去致富。才是解决城乡差别,农工差别的根本办法。本文认为,归根结底是集体经济需要得到大力发展,聚合生产要素资源,教育和强化农民的科学发展意识,整体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才能根本使农村致富。
    家庭种植面积小的农户,收成减去投资成本后的利润很小,甚至遇到旱涝虫害性的收成不好的时候还要赔本。正常天气下,亩数少了也会赔本。所生产的粮食主要用于家庭人口食用。由于种植面积小,即便是收成好的时候也结余不下什么钱。农民在个体化分散经济的条件下,很多人外出去城市打工挣钱,是为了补贴家用。年轻有文化的农民更不愿意回家务农,多在城镇谋求个人发展。如果全家都外出打工,家里的粮田就托付给亲朋照理,或者包给种粮承包户。只有拥有大面积粮田的承包户,一年下来才能获得比较可观的粮食经济收入。就像经营超市一样,品种越多规模越大才能赚钱,规模小了也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土地肥沃地区的农村由于村民分的地少,也不能以农为本的挣钱,就只有放弃耕作而奔向城镇内打工赚钱。土地不肥沃的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少数人把别人放弃耕种的粮田聚集承包下来,几十亩上百亩的包种,才能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上千亩包地种粮大户,主要是村里集体剩余的那部分地,是极个别现象。
    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今后全国的整体发展。国家真正富裕的表现是农民富裕,不是城市扩大了把农民转成市民了就富裕了。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多地少,加上近一二十年来城市扩建和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农村土地较多,并且违规占用较多,使得农村土地大面积减少,我们的人均粮食土地就更少了。我国不像很多国家那样人少地多,可以产生农业庄主,由庄主自己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自己主动投资,实现农业耕作上的大型机械自动化和科学管理,这种大型情况在我国几乎很少,尤其是在内地人均粮食土地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就更少。边疆地区相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有人少地多的地方,产生了一些个体承包粮食土地的中小庄户,比如新疆一个承包户包了千余亩土地,机械化耕作的程度不大,不愿意更新设备。这个承包户在他这个地区包产亩数是比较大的,在收成好的情况下,一年利润能达到二十来万元,除了供养几个孩子上大学花销之外,再加上家里面发生天灾人祸看病,几年之中结余积攒下来的钱根本不够扩大更新机械化生产设备的投资。因此,即便是土地承包大户,他们也只能眼前把钱赚点是点,不能赚就算了,不可能在农业科技生产自动化上,提高农村科技生产力上,由他们私人个体进行过多的投资。原因就是承包的土地亩数所取得的生产利润,相对达不到投资水平,而且他们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去生产经营赚钱。媒体表彰的个别种粮大户致富精英,的确是极少的现象。而有这样的少数精英当然就有贫富差距,因为中国的人口确实多啊。国家应该结合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国情实际,在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上,作以重新思考,确定有利于长远性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要有具体落实正确决策的恰当的战术手段。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应该重视集体经济的优势,给与农村更加明确的集体经济模式的政策性支持和肯定,推广事实俱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先进运营模式,使得农村更加广泛的以农为本的发展致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