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朱新礼的“上游”战略
浅论朱新礼的“上游”战略
pioneer

2008年年初,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曾公开表示,“已经打开资本市场的汇源果汁将有更多的资金做强做大,并有人才和国外企业竞争。希望能有更多竞争者出现,共同做大纯果汁市场”。然而仅几个月后,汇源果汁宣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12.2港元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在9月6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朱新礼说“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可口可乐为买到了自己想要的“猪”,开出了“令人无法抗拒”的高价。在70多亿港元的诱惑面前,朱新礼把“儿子”当猪卖了。他之前为了“得到领先的国际饮料生产商从营养配方到零售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引进的“战略投资伙伴”——达能,非但没起到协助汇源作大作强的初衷,反而在这次并购中起了推波助澜或者“始作俑”的作用,也赚了个盆钵俱满。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我们卖个好价?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表示:“由于汇源是国内最大的果汁饮料企业,可口可乐此次并购主要会牵涉到产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对国内影响比较大,但不会涉及经济安全”。我不是经济学家,对这样高深的理论还有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近来听到的都是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案例,如外资入股和控股我国银行业、军工业等。因此,希望专家们能换个角度,给我们谈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涉及国家经济安全?
在媒体见面会上,朱新礼透露了他的算盘:“这次出售给可口可乐主要是灌装业务,而汇源集团还有很长的产业链,汇源集团有着很长的产业链,种子、树苗、果园、水果加工…”,“我们通过这次合作打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两家合作后就解决了(可口可乐)从巴西采购的问题”,“在同等条件下,可口可乐要优先采购我们的浓缩汁,协议中都已经有规定。”……
据摩根大通的报告,汇源在中国果汁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于母公司汇源集团强大的原料基地供应支持。汇源已在全国掌握几百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其原料和生产基地已遍布吉林、北京、山东、河北等十几个省。汇源做大做强果汁业上游,将占据行业制高点。
然而,在这个称为“加入WTO后中国最大一宗外资并购案“中。谁的眼光更长远呢?朱新礼还是可口可乐?这就需要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上游产业就一定能占据行业制高点吗?
谁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风光一时的家电行业的上游产业——长虹、康佳、海尔等家电制造商,在黄光裕的最下游的产业——终端大卖场面前,俯首称臣;处于计算机领域上游的硬件制造业就被属于下游产业的系统软件——WINDOWS反客为主,丧失了行业规则的制定权;处于肉食品行业上游的大批生猪养殖户,未必能敌过几个“猪贩子” ……
可见,定价权属于在一个产业链中能够垄断其中一个环节甚至几个环节的企业,当然也有特例,我们很有一些在国际中处于上游垄断地位的行业,如曾经垄断全世界储量90%强、在尖端军工领域中绝不可缺的稀土…。遗憾的是,它们的定价权也不在我们手中。
况且,朱新礼的上游产业在国内果汁领域是否占了主导地位还是未知数,更惶论在全球果汁领域的地位了。需要担心的是,一旦失去了行业终端产品和自主品牌的朱新礼的“上游”产业,会不会步已被处于“下游”的外资大豆压榨企业全面掌控的中国大豆产业的后尘?
作为中国果汁行业龙头企业——汇源集团的董事长,朱新礼对果汁行业的激烈竞争应该深有体会,这在汇源果汁的上市章程中早已明确表示——“中国的果汁饮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我们预期日后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虎视眈眈的外国资本大鳄面前,朱新礼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怕是丧失了与之争雄的信心罢。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尚且不战而卖,谁还能树起挑战洋资本、洋品牌的大旗?那个对加入WTO信心百倍的龙永图是不是该站出来,坚定一下民族企业“机遇大于挑战“的信心,阐述一下民族企业“最终胜出”策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