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际安全问题专家:不要夸大俄外交政策的转向
俄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不要夸大俄外交政策的转向
俄国际安全问题专家叶夫谢耶夫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谭武军
俄罗斯最近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一系列动作显得十分抢眼。参与韩国“天安”号沉没调查、与伊朗关系恶化传闻、购买法国军舰引发的国内外争议、俄新军事变革,以及前不久传出的外交政策“向西看”,几乎每一个动作都会引来世界对俄政治走向的猜测。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对这些话题都做了解读。曾先后在军队服役5年、在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工作5年的叶夫谢耶夫认为,没有必要夸大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向,莫斯科只是在新的条件下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而“疾风骤雨式的”军事改革会让俄军面貌一新,只是尚需一个磨合的过程。
俄想改变在亚太的影响力
环球时报:韩国的“天安”号事件前不久引发了很大风波,俄罗斯也介入了对事件真相的调查。你认为,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上,俄罗斯起什么作用?
叶夫谢耶夫:俄罗斯对“天安”号事件一直进行调停的态度表明,俄罗斯已经不再是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消极的看客。在与首尔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俄罗斯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与平壤的关系。与北京和华盛顿不同,莫斯科与朝韩两国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盟关系,因此俄方可以客观地评价事态,并在必要时缓和过度的对抗。
环球时报:伊朗最近一直抱怨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你怎么看俄伊之间的关系?
叶夫谢耶夫:当前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可以称为建立在有限的政治经济联系之上的“戒备的伙伴关系”。自从2009年在伊朗城市库姆附近发现新的铀浓缩设施后,莫斯科彻底不再信任德黑兰。在遭到西方更为严厉的经济和政治制裁后,伊朗将莫斯科定为新的目标,在伊朗看来,俄罗斯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伊朗曾希望将俄罗斯拉入其反西方阵营,但未能成功。于是,伊朗对俄表现强硬,但这反而将莫斯科进一步推向西方。现在已经谈不上俄伊关系的改善,重要的是阻止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在伊核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环球时报: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表现很明显,对此,你怎么评价?
叶夫谢耶夫:美国一直积极介入亚太事务。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建有同盟关系。近年来,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也得到实质性改善。亚太地区各国都能感受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影响力。相比之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还很微弱,尽管有2000万俄罗斯人生活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当地居民向欧洲迁移的趋势仍在持续。当然,俄罗斯希望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试图向俄远东地区转移工业生产和吸引投资,但都面临着很大挑战。
不要夸大俄外交政策转向
环球时报:法国向俄出售“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消息曾被看成是北约国家对俄的示好,但最近俄海军司令表示,只有在法国同意技术转让的情况下才进行这笔军购。你怎么看法俄军购陷入僵局的问题?
叶夫谢耶夫:2010年初,法国国防采购局同意向俄出售一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并确认收到俄方关于获得建造3艘两栖舰许可证的询价。俄法相关谈判正式开始后,俄法两国元首曾举行会晤。法方建议俄方购买两艘军舰,而不是一艘,并且不提向俄方提供许可证的事情。可以看出,法方受到来自北约盟国的压力,其中波罗的海国家反应最为强烈。因此,法方被迫同意只出售不带武器系统的“西北风”级两栖舰,并且不转让技术。
俄法在“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交易问题上如何走出僵局,目前还不得而知。一方面,法方明白向俄出售武器可以拓展俄与北约的合作,另一方面,俄罗斯希望获得西方先进的武器技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俄罗斯来说,“西北风”级两栖舰的技术至关重要,因为俄方计划将该舰作为指挥舰使用,用于实施登陆战役、攻击潜艇等。
值得注意的是,俄国防技术公司领导人切梅佐夫及其他俄国防工业负责人反对购买法国军舰。这些人具有很强的游说能力,甚至可以在对俄有利的情况下封杀这笔交易。综上所述,俄法当前还无法打破谈判僵局,合同的正式签署将无限期推迟。只有当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达到新的高度,这笔交易方有可能实施。
环球时报:最近一段时间,国际舆论对俄外交政策的转向评论非常多,认为俄正在向美国靠拢。你怎么评价俄目前的外交政策及走向?
叶夫谢耶夫:当前俄美关系的改善还带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双方的经济联系还很薄弱。今后,俄美双方还有在和平利用核能、航天、石油天然气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拓展合作的潜力。但这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冷战时期美国《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对双方贸易的限制,尽管这一法案当前已没有任何合理之处。
与俄美关系最冷淡时的2008年相比,现在俄美关系取得相当的进展,但实际上双方关系只是回到危机前的水平。我认为,不要夸大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向。莫斯科只是在新的条件下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客观地与华盛顿接近。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有相当一批精英更喜欢对抗,而不是现实的合作。
环球时报:你怎么看美国在东欧的军事部署?
叶夫谢耶夫:随着俄罗斯与波兰关系的改善,美国在东欧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尽管俄方将此次问题过于政治化。
俄军想短时间内解决20年积存的问题
环球时报:俄罗斯最近做出了将现有的6个军区合并为4个军区,并相应成立4个联合战略司令部等军事改革,请问俄军新阶段军事改革的动机是什么?
叶夫谢耶夫: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成为俄罗斯此轮军事改革的导火索。当时俄军武器装备落后和组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暴露无遗。而按照西方标准建设的格军对俄触动很大。此后,俄军决定大幅裁减军官,彻底取消了14万人的准尉军衔,恢复义务兵役制,将陆军转为以旅为建制和合并军区。尽管有人认为这些改革并不都是合理的,改革也过于急切,但俄军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武器装备也在逐步更新。
环球时报:你如何评价俄军事改革?重塑俄军面貌还面临哪些问题?
叶夫谢耶夫:俄军队新阶段的军事改革无疑将给军队建设带来诸多积极变化。比如,原有的11个指挥层级将只剩下3个,这将提高部队指挥命令传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将使俄罗斯军队面貌一新,但是俄罗斯要建设一支编制体制合理、机动性强、武器装备先进、待遇优良的职业化军队仍然任重道远。俄军高层希望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俄军20年来积存的问题,这种大胆激进的改革又可能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疾风骤雨式的改革后,军队新的指挥体系尚需磨合。部队大幅裁员使得军事教育体系面临严重冲击。俄罗斯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使得优质兵源的补充面临挑战。今后,俄罗斯或将进一步压缩兵力人数和提高军人待遇,以吸引和保留军队人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