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根本是建立没有雇佣的联合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的根本是建立没有雇佣的联合生产方式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对社会主义有科学正确的认识。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成为了一种科学,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这时的社会主义理论,显然还远没有达到完善、成熟、现实可行的程度。自1917年的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在长达9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实现,反而产生许多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20世纪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由于对以国有计划经济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失望而放弃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恢复了资本主义制度,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都几近一种夭折的局面。
显然,自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社会主义理论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和发展,反而被许多人所误解和误用。许许多多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明显模糊不清,甚至把根本与社会主义截然相反、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所要反对的东西也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内容。正是根源于这种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和错误应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几乎犯了相同的错误,都存在几乎相同的问题,其所建设的社会主义甚至远不如资本主义更符合人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证明现存社会主义理论还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需要极大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才行。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使之趋于科学完善,争取在资本主义之后人类继续发展与进步的事业上不再犯错误,不再走弯路。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我们已经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社会理论与实践科学,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试图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缺点和弊端,建立一个没有这些缺点弊端的新社会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因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这种扬弃具有一种可以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作用、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40页);“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77页)
显然,这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的现实运动及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在无产阶级推动下,人类寻求摆脱一切不合理因素的束缚,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从而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总称。
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论述。因为实际上,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分化、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等等讲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消灭雇佣生产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联合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就是消灭按资分配,实现按劳分配;就要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支配”;就要由劳动者掌握一切劳动资料,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可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可以消灭雇佣生产关系,消灭剥削和阶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完善和人道的新社会,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显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而延伸、展开的。没有这一点就没有任何的社会主义;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一切才有价值、意义和可能,才是现实与科学的。
作为一门指导现实革命运动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每一个观点和主张,每一个步骤和行动,都是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说明,是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在内的。它不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它不会服从于维护少数人利益的要求,它没有半点的隐瞒、阴谋与诡诈在内,没有任何特殊的目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第一个大公无私的,纯粹为人类文明与发展服务的社会理论与实践科学。
具体地,社会主义通常应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主义理论;二是指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四是指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这四个方面的含义都是相互关联的,各自不是独立存在的。
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所揭示的真理为基础,以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需求为目标,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试图扬弃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进而实现人和生产力解放的一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科学理论;
社会主义运动是指人民大众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争取自身利益,实现自身解放,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理想的普遍行动;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替代和扬弃,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无产阶级的人们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可以更好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理想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是社会主义运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理想。
显然,并不是所有美好的社会理想都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也必须是科学和现实可行的。社会主义理论所要实现的每一个目标理想都是要经过详细的科学研究和探讨,证明是切实可行,有了详细的理论指导和计划之后,才能纳入自己的实践行动目标之内,一些行动、措施、观点和主张只有在可行与科学的范围之内,才能付诸实施。
社会主义理论是否科学、成熟和完善,要看社会主义的基本措施和具体做法是否现实可行,是否符合客观经济的基本原则要求,是否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社会主义的一切做法和措施都要以客观社会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都是有根有据的。显然,社会主义只有在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时,其做法和措施、观点和主张才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才是现实与科学的。
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与失业,阶级对立、贫富差距、腐败与犯罪、经济危机、战争与动乱等等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社会主义把克服和扬弃这些缺点弊端当作自己的目标理想显然是科学和现实可行的。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阶级社会,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这些缺点弊端的扬弃同时具有一种彻底消灭阶级,彻底实现人和生产力解放的价值和意义。
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成功扬弃资本主义的这些缺点弊端,只是说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掌握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找到扬弃资本主义缺点弊端的科学而现实的道路,而并不说明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就是不能被扬弃的,也不是说社会主义是不科学、行不通。
人类是发展和进步的,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人类总能解决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那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不能被扬弃,将是人类永远的痛的思想和观点显然是一种悲观失望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思想。
资本主义在人类已存在几百年的历史,至今明显存在严重的缺点弊端,期间人类所承受的灾难也堪称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规模庞大。淘汰这一存在弊端的社会制度早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正是迎合人类社会的这一根本的客观发展需要和趋势而产生和存在的。如果人类的发展是现实的,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扬弃资本主义的目标也是现实的。在社会主义经历了国有计划经济的错误实践之后,真正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已经被发现,只需把这新思想的闪电射入人民群众的头脑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将是指日可待的!
而与此同时,那种生产力极其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思想极度文明,人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的所谓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理想显然就是不科学的,根本就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围之内。这种所谓的共产主义高级理想根本就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发展与完善,而只是人们对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理想之后,经过长期社会发展而憧憬出的一种可能的,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幻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所谓“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只是马克思根据社会主义原理,在人类成功扬弃资本主义缺点弊端之后,经过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之后而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社会状态。这种未来社会的理想社会状态显然绝不是马克思自己所要研究和论证的科学社会主义内容,而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可能性的远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264-285页)在《费尔巴哈》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40页)马克思还特地指明这种按需分配的所谓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思想高度文明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无产阶级应首先实现按劳分配,而不是这种按需分配。显然,那些把这种所谓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理想当作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和目标的人们完全把科学社会主义往与马克思所指方向相反的地方去理解,根本就是对马克思的学说和话语的断章取义。
显然,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把这种理想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当作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完全是错误的,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结果和表现,是其不能成功建成社会主义,并导致一系列社会弊端,爆发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关键。中国曾经发生过的“一大二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灾难性事件明显就是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建成,人们的贫穷与失业等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就试图实现这种所谓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结果。
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实现了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根本目标没有实现,人类和社会主义就不应再去寻求实现什么更高级的目标和理想。目前的社会主义,只是在扬弃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上是科学的。
在现实中,人们根据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把社会主义简单概括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计划经济等。而把重建个人所有制、人和生产力的解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动社会分工、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消灭贫穷与失业、杜绝经济危机、实现共同富裕等等本来是扬弃资本主义缺点弊端的内容也当作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内容,从而把这些原本只是对资本主义缺点弊端的扬弃的目标的实现简单斥诸于生产力的发展,说什么只有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发展到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思想极度文明,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缺点弊端才能得以扬弃和克服,社会主义才能得以实现。
这显然是非常荒谬和错误的。这种把扬弃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划定到所谓共产主义高级目标的所谓理论,明显只是一些人为自身的无知或贪恋权贵而找到的借口。这种所谓理论明显转移了人们的视线,转移了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目标方向,错误而卑鄙地把人民群众寻求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克服贫穷与失业、经济危机、阶级斗争、腐败与犯罪、战争与动乱等等社会弊端的要求和努力转移到了单纯生产力发展上,转移到了没有实际内容、空洞无物的所谓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思想极度文明、可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上,从而也把科学社会主义置放到了错误、虚幻和不可能实现的地步。
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资本主义缺点弊端的扬弃,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共同富裕的实现,关键不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人民的思想极度文明,不是物资产品丰富到可以各取所需的地步,而是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联合生产关系,建立由劳动者占有和管理的社会生产。扬弃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而不是简单盲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但生产力是通过人民的推动力量来实现对生产关系的转变的,当人民不满意现存生产关系,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推动生产关系的转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转变的本意。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让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从而消除资本主义的缺点弊端的方式来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理论中认识到按劳分配的必要与合理,不但没有具体设计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应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却又提出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远景来,于是这些不求甚解,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国家们纷纷在刚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起“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远大目标理想来。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不去认真落实、完善和发展按劳分配制度,不去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一个个现实问题,反而不切实际地追求什么按需分配,寻求实现什么共产主义高级目标,不出问题才怪。
现在和过去的那些社会主义国家显然都没有真正进入过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国家都没有实现过任何一点的社会主义目标理想。仅有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具备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而已,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而国有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实现方式则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原理和客观经济原则的要求,不但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甚至无法满足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没有正确实践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不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和价值,没有实现社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却在发挥相反的、负面的作用与影响。因为人民在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要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正是为了实现所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些国家才产生错误的国有计划经济,才产生限制私人获取和占有私有财产的违反客观经济基本原则的做法,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失败;而正是为了确保无产阶级专政,才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民主的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称现在的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的中国,只是刚刚有了一点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基础和条件,并不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解决了社会主义原理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指明了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却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应用与建设的理论问题。而社会主义国家自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算起,在其90年的漫长时间里,社会主义的具体应用与建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具体社会主义的应用与建设问题都进行过大量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如斯大林设计的国有计划经济方式、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毛泽东推行的一大二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显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种理论创新不是这些没有经验的,不够专业化的革命运动的领袖们所能解决的。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们既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也不知道该如何真正有效、科学、正确地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错误的国有计划经济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普遍问题与困难之后,又纷纷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现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上,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似乎是怕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几乎不敢再有任何一点的努力。
事实上,除非人类社会至此就不再发展和进步了,否则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是一定会得到克服的,人类终究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更好的道路。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弊端,使人民能够更好生产与发展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最终会得以实现。人们应该坚持发展和进步的观点,继续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继续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事业。
中国现在虽然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已经具备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一切条件和因素。中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国有资产,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政权,只需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现存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摆脱贫穷与失业等弊端的纠缠,消灭阶级分化,杜绝经济危机,实现美好的幸福生活,跨入真正社会主义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中国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理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认定为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共产主义的高级目标。这种理论根据马克思当年的设想,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定义为:“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第二,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四,彻底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全体社会成员已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第五,彻底消灭了的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也随之消亡。”(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经济学》,1993年5月第二版,370页)
这种社会主义理论把全民所有制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为把全社会的财富和生产集中到以国家为代表的全体人民的手中,实行按计划的生产与分配就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可以消除阶级分化,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就可以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到那时,“不仅消灭了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劳动已从谋生的手段变成生活的第一需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已在自己的旗帜上写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得到高度发展,人人得到全面发展,社会成为‘自由人联合体’。到那时,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大为改变,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奴役、社会奴役和繁重体力劳动的负担,真正得到全面解放,过着幸福的生活,世界臻于大同胜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三版,第3页)。
这种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显然充满了儿童般的天真幻想,不过是根据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简单设想而罗织的一副天堂画卷,一个简单而奇妙的梦境而已。用这些所谓理论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还可以,如果要以此为指导,来进行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显然差得太远。
当初中国发生过的一些诸如“大跃进”、“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消灭私有财产”等等灾难性事件,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根源于这种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所致。这些对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有着相当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成份,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一种科学,只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必然脱离实际的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简单预想的简单重复。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等社会主义理论先驱者的主要贡献和任务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揭示社会主义原理,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方向,而不是具体设计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这些只是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实际意义的事情,马克思本人只是根据社会主义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不一定正确的预想,而且也仅仅限于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一点革命的远景服务而已。这些未来社会的事情,连马克思自己也没办法确定其是否科学和完备,而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却把其当作一种绝对真理来对待,毫不犹豫、毫不怀疑、毫不逾越地用来规范、设计、指导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虽然略有不同,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此设计出国有计划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基本相同的缺点弊端。直到今天,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垮台和失败了,这些简单和不完备的设想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地应用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中,仍然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式、条件、道路和要求。难怪有许多人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宗教来看待,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似乎宁愿死也不愿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然,正是这种理论上的教条与机械,从根本上阻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发展。
这些所谓基本特征基本都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远远脱离现实,根本就没有多少现实与科学性在内的。即使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内容也仅仅是他们预想的一点可能的憧憬和幻想而已,他们从没有认真对待和探讨过这些东西。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把这些东西拿来当作目前社会主义实践的目标和理想,甚至是行动的指南,显然是荒谬至极的事情。
在此,我们先简单看看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些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完善和不科学之处;看看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原本是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为什么不科学,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看看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是什么,马克思的本意是什么。
首先,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什么概念?发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发达?难道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到可以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的时候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命运,才能消灭贫穷和失业?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为什么要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就是国有计划经济制度么?国有计划经济是否科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和局面?旧的社会分工应怎样被主动社会分工所取代和消除?阶级和阶级差别是怎样消除的?国家是怎样逐渐趋于消亡的?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和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理论怎能算得上是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理论呢?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又怎能不出现问题和困难呢?
如果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真的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到人民可以各取所需的地步才能实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永远实现不了!因为任凭生产力怎样发达,人的素质如何高尚,都不可能达到一种可以让人民各取所需的地步。因为人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从而也是不可能彻底满足的。如果任由人民各取所需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社会产品必将是供不应求的,社会经济也必然是一种短缺经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社会经济也无法运转得下去,其结果必将是一种在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就是社会经济的普遍无效化,人民群众生活的普遍贫穷化。
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事业,这种解放是基于历史现实为基础的,是要消除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而不是要达到一个超现实的,没有现实基础的,高度理想化的目标。
其实,正是人民无穷无尽的需要驱使下的人民自由自主的经济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然不可能摆脱对私有财产的需要,无论生产怎样发达,社会产品如何丰富,人民思想多么文明,都不可能达到可以任人自由使用的地步。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物质财富必然是稀缺的,没有私有财产制度的规范,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办法和谐相处,必然在社会产品的使用上产生争执,社会产品、物质财富也必然是短缺的。各取所需的、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无疑将限制和压制人民创造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动力,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衰败无效。只有通过私有财产制度,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实现社会产品的有效生产与分配,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显然,那种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的所谓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是不现实的,纯粹就是一种乌托邦。
因此,把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思想极度文明,整个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等当作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表现!其实,即使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所谓理想也只是人类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下,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之上,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力发展而可能出现的一种社会状态而已。它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有的基本特征,而只是在扬弃了资本主义贫穷与失业、阶级分化、经济危机,实现了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发展才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特征。说实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下,这种高度文明的发展状态是有可能出现的。然而,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把这些当作社会主义事业追求的目标理想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上,根据社会主义原理,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社会生产的全民所有制,不等于国有计划经济制度。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有计划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社会共同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的设想虽然在实际应用时必然会导致国有计划经济,但国有计划经济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求。国有计划经济只是后来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必然存在缺陷的设想而简单设计出来的一种生产方式。
全民所有制经济没有实现任何的一点社会主义目标,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原理,也违反客观经济的基本原则,根本就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原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劳动者占有和管理社会生产,而国有计划经济只是以国家代替了资本家,自己占有和管理了社会生产,劳动人民依然受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依然不能实现劳动者的经济解放。
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并不就是全部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为此,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将根据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使用形式和运转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的在于使人民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消灭旧的自发分工,实现新的自主分工。而人民自主的分工协作要求作为社会基本生产单位的企业要归企业劳动者所有,要以实现劳动者个人的利益或私有财产为目标,要在劳动者自己的管理和安排下决定企业的一切,这都与全民所有制经济根本不同。
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和社会生产的全民所有拥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功能,不能相互取代。在目前的社会,人的自主自愿的生产联合不可能普遍采取以实现全民利益为目标的国有计划经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劳动,只能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有财产、自身的自由与发展,而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帮助下,同其他一样的劳动者自由、自主、自愿的联合劳动。很明显,真正的联合劳动只能是所有权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员工所有制形式!因此,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才只是刚刚开始,社会主义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合理的、符合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原理要求的员工所有制生产方式。
对于社会分工和阶级的消除。在马克思理论那里,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指人的生产要被迫服从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需要,受到生产资料的束缚,被迫地采用资本主义雇佣生产方式进行劳动,而不能从事自主自由的生产劳动。因此消灭旧的社会分工就是要使人摆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而使人能自由自主的从事属于自己的生产劳动。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的所在。当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得到公有生产资料的帮助之后,人民就可以自由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生产,自然就实现了主动社会分工,没有了雇佣生产,阶级、旧的分工、国家的阶级性质也相应消失。
国家的消灭只是相对而言的,也是一种辩证否定的结果。我们不能把国家的消灭简单理解为无政府主义,也不是世界的大统一。当一个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那么这个国家的阶级统治功能对内而言就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民主的公共权利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消亡了。但这时由于其他的国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资产阶级的力量,因此对外而言仍然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仍然要建立警察、军队等防卫力量。
可见,中国教科书中归纳的这些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追求,根本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断章取义,都是对社会主义不符合逻辑的、错误的归纳和总结,根本就无法正确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这些所谓的理论来建设崭新社会主义社会,不失败才是怪事!
我们不能苛求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完美无误,任何人都可以对未来社会进行各种可能的不一定正确的设想,谁也没有办法确定或保证这种设想就是绝对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更不可能就认定他的这些设想就是完美无缺和准确无误的。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不可能在理论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真理。一个时代的发展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只有现时代的人们依据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根据现时代的具体情况,创新出新的符合现时代需要的理论,才能真正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显然太过教条,没有去根据时代的需要去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只是把马克思的一些关于未来社会的简单设想绝对化、真理化、扩大化,把只是一些预想的东西当成了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的法宝,当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式和前提条件。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