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路易十六祭

火烧 2010-08-1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路易十六的生平与悲剧,揭示法国大革命的复杂进程,探讨波旁王朝的衰落与革命的矛盾,结合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展现权力、改革与民众意志的冲突。

鸢尾花旗映斜阳,制锁巧匠主波旁。

屡擢干臣把天补,终于传檄诏勤王。

巴士底外民蜂起,杜伊勒里君彷徨。

白刃加颈犹祈祷,后人凭吊空断肠。

注解:

    第一、二句:“鸢尾花旗”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国旗。“斜阳”,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他的统治时期被视为法国绝对君主制的顶峰时期,也是法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到路易十六时期已是危机四伏、日薄西山了,路易十六即位时感到不堪重负,说:“我的天主!为了治理国家,我太年轻了!”。“制锁巧匠”,路易十六很热心并且擅长制锁,这一点有点像明朝的天启皇帝。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路易十六后来的死与他这门绝活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将自己(主要是王后)与反法同盟勾结的证据锁在一个自认为无人可以打开的保险柜里,结果被一个锁匠告发,并被打开,使得决定他命运的天平向急剧地死亡那边倾斜。

    第三、四句:不过,总的来说路易十六还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国王,更接近于崇祯皇帝。他曾派军队支援北美独立战争,在那里打败了法国的宿敌英国。由于财政亏空严重,他先后任用杜尔哥、内克、卡洛纳、洛美尼—德—布里埃纳等人为财政总监督,企图实行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改革甚至政治改革,以刺激工商业生产的发展。路易十六的改革遭到了守旧贵族的反抗,他们以各地特别是巴黎的高等法院为主要据点,以不登记有关法令和行使诤谏权为主要手段进行抵制。为了解决征税问题,也为了争取第三等级抗衡守旧贵族,路易十六及其支持者决定召开自路易十四时期开始100余年不曾召开的三级会议,并主张把第三等级的代表增加一倍,使之等于第一、二等级代表之和,三级会议不按照一个等级一票的方式表决,而是直接统计代表的票数。谁料,勤王的三级会议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第五、六句:当人民群众起来的时候,路易十六又犹豫了。一方面,大革命初期的许多打击封建贵族、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与他是一致的,他从内心是赞同的;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失去原有的权力。因此,他此后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中:他既对1789年宪法宣誓效忠,又滥用宪法赋予他的否决权,阻挠革命的推进。他既于1791年6月20日携家企图逃到国外,又于1792年7月拒绝了拉法耶特让他出逃贡比涅的建议,因为他不愿被军人控制。结果,消息走漏(也许是国王故意放出去的),拉法耶特的名声遭受了又一次重创(第一次是1791年7月在战神广场枪杀示威群众)。正是这种摇摆不定要了国王的命:国外的反法联盟(以奥地利皇帝、路易十六的舅子)和逃到国外的流亡贵族(包括他的两个弟弟)扬言要惩治乱党,威胁革命者不得动国王一根毫毛,这与其说是在救命,不如说在催命。毕竟,一个死了的国王对他们更有利。在这种情况下,革命者也需要借国王的脑袋表明他们打败敌人的决心,以鼓舞军民的斗志。至于那些锁在国王保险柜中的叛国证据,听起来似乎是重磅炸弹,可有多少实质意义呢?一个处于囚禁状态中的国王能掌握和出卖多少国家机密?何况,有些通敌行为主要是王后在那里张罗。如果国王听了拉法耶特的建议逃跑,或许能保住一条命。或者,他公开声明与保王党决裂,支持共和国,这样一来,他的脑袋就失去了象征意义。而且,国王的倒戈必定严重打击保王党和反法同盟的士气,国内外政治形势或不至于那么紧张,雅各宾专政的恐怖统治或许不会发生。在尖锐的社会矛盾面前采取骑墙的态度,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

   第七、八句:可怜的国王临死还抱着一颗宽容的心,说:“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听起来,的确很让人感动,200余年来的确有不少人为他鸣冤叫屈。但是,请听听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时的有关谈话:“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