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高校为何成腐败“重灾区”?

火烧 2014-08-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聚焦高校腐败频发现象,分析其成因与影响,指出高校管理者权力缺乏监管是关键因素,强调完善制度以遏制腐败,重建高校道德高地。

  昨日,最高检消息,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日前决定,依法对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白求恩医学部部长王冠军(副厅级)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这距王冠军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仅过去16天。(8月21日新浪新闻网)

  高校被人们誉为象牙塔,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道德高地”。然而,曾几何时,高校腐败案频频发生,严重抹黑高校这块“金字招牌”,部分高校不断受到社会的诟病和质疑。高校腐败案的涉案者多为大学管理者,其中不乏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以及学院院长、副院长等等,绝大多数是高校的“实权人物”,掌握着高等教育的人、财、物等重要资源。据统计,在今年被查的18名校领导中,有11人担任学校“一把手”。

  随着中央反腐工作的循序渐进,高校腐败也让我们颇为震撼。笔者认为高校腐败案频发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校投入,高校校区相继扩建有关。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长,高校规模、空间迅速扩张,书记、校长掌管的资金、项目、物业等越来越多,高校管理者成为开发商、建筑商等企业界人士“亲近拉拢”的重要对象。然而部分高校“一把手”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他们最终面临的是法律的严惩。

  笔者认为,高校腐败案顽疾在于权力缺乏监管,特别是部分院校,“一把手”的选拔、任用、考核等缺少必要的民主程序,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在权力没有监督、制约环境中,高校管理者很难抵抗各种诱惑,导致高校腐败频发,让高校成为腐败又一个“重灾区”。因此,必须完善相关制度,遏制高校腐败,制约并监督高校管理者的权力,洗净象牙塔的污浊,让高校成为真正的“道德高地”。

  三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