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谈高校腐败

火烧 2008-10-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高校腐败现象频发的原因,指出高校管理体制问题、资金充裕及行政化倾向是主要因素,强调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也谈高校腐败  

  

据人民网称:近年来,国内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广受社会关注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一份名为《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的报告,指出全球教育领域腐败现象严重,采取应对行动刻不容缓。日前,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下大力气抓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的现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央这次如此重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说明这个问题中央也是清楚的。那么,高校腐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网民谈一点看法;  

    一、高校的管理体制问题。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高校,党委书记是“一把手”,在很多高校,基本上是党委书记统揽大权,学校所有的“大事”都是他说了算。名义上是党委会议决定,其实是书记“当家做主”。副职,甚至包括校长,也不敢有异议,否则其官位难保。这个模式原本没有错,但书记与校长的职责很难厘清,书记只要想插手的事,就没有不可能的事。绝对权利必然产生腐败,所以腐败问题就不可避免。在反腐败方面,高校基本处于真空地带,一般各省设有教育工委,有教育纪工委,但基本上是摆设,除去“官官相护”的因素,他们也没有这个力量。大一点的省,高校多达几十所,甚至上百所,按照目前教育纪工委的人手,无论从监督机制,还是手段上都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所以在高校腐败起来“很放心”。  

    二、高校很有钱。这是高校腐败严重的物质基础。为什么会很有钱?这与高校扩招有关,与高收费有关,与银行乐意贷款有关,也与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有关。一所不大的院校,一年的基建费用一般都在1亿左右,还有教材、图书、设备等方面的采购,数额都是巨大的。如果没有钱,想贪也没有条件。  

    三、高校已经衙门化、行政化。深圳大学40名教授竞争一名处长,就很能说明问题。教师都想进入学校党政机关,都想当官,为什么?就是既拿行政津贴,又拿讲课津贴,谓之“双肩挑”。这与上级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的导向有一定关系。比如,提拔一个校级领导,上级组织部规定的条件就是必须是副教授以上、处长(系主任)三年以上。而实际情况是,提拔的基本上都是机关的处长,如组织部长、教务处长、人事处长、学生处长,都是很有权力的人物,鲜有系主任被直接提拔的。所以,系主任要想提拔,就必须削尖脑袋望重要处室钻。既有“油水”,又有提拔的可能,谁不钻谁是傻瓜。高校机构无限膨胀,处级干部多如牛毛,有的高校处级干部居然占教职工总数的1/4了。西北某省的一所地方高校,一个系(二级学院)的处级干部就有10人。  

    四、缺乏有效监督。高校的基建、招生、物资采购、进人、后勤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等等,猫腻很多,但几乎无人监督。招标在高校其实成了摆设。  

    五、与反腐“悖论”有关。这里所说的“悖论”,是指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既要高喊反腐,又要避免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不出事”。为了“不出事”,或曰为了“稳定”,那么对群众反应的腐败问题,就可能被压住。  

    以上方面,就是高校腐败的重要根源,而且恶性循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腐败体系。  

    希望中央在整治过程中能注意到高校腐败的这种特殊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而不是仅仅揪出几个腐败分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