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参观波音反思国企改革路:由大道走向末路

火烧 2008-06-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参观波音工厂,对比分析国企改革前后变化,反思国企办社会模式与当前发展困境,探讨国企改革路径与竞争力问题。

参观波音飞机厂反思国企改革路:由大道走向末路

一笑/YeShell


周末,笔者从温哥华开车到美国西雅图,带家人参观波音飞机制造厂,顺便到西雅图市内转转。笔者十多年前到过西雅图。可能是住惯温哥华这座“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缘故,比起前次,这次西雅图给我的印象极差。但是,这次参观波音飞机制造厂,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收获。

前次也许是年轻的缘故,只顾好奇,没有仔细听工厂讲解员的讲解。这次不同,因为带着上中学的女儿,一是跟她讲讲飞机飞行的动力学原理(笔者工程师出身,现仍为加拿大注册工程师),二是“以身作则”认真听讲解员解说。笔者对787“梦幻客机”的节能和环保性能的老生常谈能没听进去多少,对日本人钱多订购了三架最新的777客机也不感兴趣,倒是对波音公司如何“大办社会”兴致盎然。

参观完787安装工厂后,讲解员告诉我们,波音全国有职员16万余人,光在西雅图就有2万余人,是美国最大的雇主。她自豪地说,他们的职员的工资在每小时25到35美元(美国最低工资约10美元/时),波音公司不仅有飞机制造员工,还有24小时的保育所(Daycare),食堂,咖啡馆,医院,等等,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消防部队!我一听,这不是以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吗?

西雅图波音厂离西雅图市区还有40多公里,公司这么做显然是为了职工队伍的安定。听到波音公司的这一套,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来。以前,我们的大型国企也有幼儿园,子弟学校,医院,还有医疗报销、分房等福利,等等。改革开始,我们单位的领导说,这些是“企业办社会”,包袱太重,所以企业无法盈利。后来,企业都将这些包袱甩掉了,又进行“减员增效”,股份化。后来,信誓旦旦要三年内让国企扭亏为盈,到后来也没有声音了。我想,国企的工资水平明显不如私企外企,原来的“社 会 主 义优越性”又丧失殆尽,人才留不住,如何竞争得过私企外企?笔者已多年在国外,不知道现在国企是亏是盈,竞争力如何。

国有企业盈利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向国家多纳税。国家收税为了什么?我想很大部分也是为职工的福利。原来的国有企业尽管可能向国家少纳税,但却替国家办了该办的事,这不能认为国企没效率。

原来还提“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个提法近来好象听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当初的有意设计,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经济生活,似乎成了趋势。由此看来,国有企业已经由金光大道走上了穷途末路。

(2008-06-2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