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我们对背叛的知识份子一点也不奇怪

火烧 2011-12-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许知远对背叛知识分子的讨论展开,涉及许知远与南都的争议,以及刘小枫的转向引发的反思,重点探讨知识分子的立场与背叛问题。
区区“背叛”二字何以承载所有复杂的历史变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吃饭聊天无数,许知远也未必就真的了解那个他曾经的老师。自诩为“游荡的自由主义者”的人是没有家园的,许先生并未意识到这恰恰是他与米沃什那批“流亡知识分子”根本的不同。没有家园的人无以背叛,而无以背叛也便无以忠于。
  ClearCSS("show-summary"); ClearCSS("show-guanchaan");  

显然,我山寨了许知远温柔的呛声。南都一语道出了许先生节制的感伤与秘而不宣的凛然,让人好生一番品读的欲望。然未曾料想,许知远《我对知识分子的背叛一点都不奇怪》一文实在弱爆,区区一个段落欲说还休地点了点题,其他段落则是捎上一朵桃花打了几瓶酱油。


许知远说,“这十年间,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分野。”但显然谁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的分野远非这十年间才发生的事情。许先生和南都诗意夹杂着私意的娓娓叙事不动声色地就完成了敌我区分——“摩罗成为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我(许)还是一个“游荡的自由主义者”。 







然而靶子偏偏是孔摩二人,这实在容易让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南方系部分人士的真实动机。毕竟几周来被@孔庆东的排比句折腾得是又羞又恼,几次试图反扑最后却被搞到形神涣散,活生生地被越唱越响的“汉奸”俩字儿越搞越衰。所以好不容易逮着许先生这么个表白的机会,某些人岂能不狐假虎威地吼上一嗓子:“你们才是汉奸!”


至此,“背叛”的话题变得颇具玩味,极富深意。然其说到底仍脱离不了一个左右之争。无论是“汉奸”的说辞还是南都的文章,都显示了“背叛”的认定就是一出罗生门。只是相比之下,前者显然更具历史出处,而后者如许知远那般向来不证自明的正义感与优越感,则是一块可疑的谜团。 



不知是不是因为曾一起吃饭聊天、互为师生的缘故,即便无数网友就此事@孔、摩二人,至今他们谁也没在微博上评论半个字。


其实,按照许先生和某些报系的标准,背叛的知识分子又岂止孔、摩二人,真正背叛得又低调又华丽的当属刘小枫。刘小枫的转向在知识界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鲜之事,当然也必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如《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张守刚这般来自传媒界的刘氏信徒们显然早已欠费停机很多年,划界站队不读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故而忽闻刘氏转向,扼腕叹息,悲痛欲绝:“听任剑涛在小凤直播室谈刘小枫,说刘为血腥行为辩护,与左派越来越近,甚至有走向法西斯的趋向。不由一惊。自沉重的肉身之后,曾为刘小枫铁杆粉丝的我已数年未读其书。蓦然回首,当年的学术偶像似乎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不禁一声慨叹。@小凤丢手绢” 



至于任剑涛谈刘小枫,从@小凤丢手绢的描述中实在看不出与许知远谈孔、摩二人有神马本质的区别,无非是一个悲情,一个悲壮而已:“以吐槽刘小枫始,以埋汰@秋风论道终。看偶像掐偶像,真痛心。本期自由派悍将涛锅将在与中外各路豪杰的厮杀中,以英雄姿态捍卫自由价值。”而“吐槽”二字就已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当你背叛了,你说什么就不再重要了。背叛者当诛,刘小枫不再。 



而颇有意思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张守刚的人是@程益中。比之残存些许“旧情”的@张守刚,程总倒是老姜毒辣,上来便三下五除二地好一番冷讽热咒:“近年基因突变的案例越来越多,或许这轮真的是遭受了大面积重度精神污染。” 



按照程总的逻辑,他自己确是基因稳定的杰出典范。虽已不是南都人,然胜似南都人。不仅如此,这些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将南方系的基因散播四方,开花结果,怪不得南方系及其精神姻亲整天都铆足了劲地鼓吹转基因,敢情是“用了都说好”。而若是硬要顺着程总的逻辑来解读刘小枫也并非不可,就南方系这些年来对国人所造成的“大面积重度精神污染”来看,刘小枫的转向也再合情理不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小枫就是那抛开重口味的小清新,而程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仅凭这一点就是公知群中当之无愧的战斗机。


然而倘若基因稳定的程总其犀利言辞是普世的,那么本周@张鸣教授的基因就铁定突变了。话说那些为梨花教主鞍前马后的场景尚且历历在目,然教主一隐身,教授就叛变。几个月前梨花教主被人挖出“权贵结合”,其同道们闻讯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声援,场面蔚为壮观。几个月后@吴法天旧事重提,@张鸣“捧花”的感人事迹便集中式地浮出了水面:“梨花教母何许人?香河圈地杨书记夫人也。她的名言是‘权和贵早已结合成夫妻,组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梨花节’上,参与圈地的地产商赫然在嘉宾之列。圈地又牵扯出女儿‘高考移民’。从10月中旬起,赵就做起鸵鸟,不再上微博。但张鸣教授还在兢兢业业地替她洗地。难怪有人说张鸣才是真正的五毛。” 



梨花式微,@张鸣自然不认。不但不认教主本人,还扬言@吴法天若是提供不了确切的证据,就要“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我不得不再次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张鸣,他之所以冒着成为闫某第二的风险厉声应对,主要是气不过@吴法天竟然拿“真正的五毛”来羞辱他,这就好比发现情敌是个女人一般。


但万分杯具的是,气急败坏的@张鸣显然未认真阅读@吴法天的帖子——帖子的下方已然贴出了确凿的证据,汇编在一起的效果便是不但证实了情敌确实是个女人,并且二人已姘居多时。 











难怪@张鸣的叫嚣帖一出,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啐他,连“V”们这次都无力声援。而从小天天仍然完好无损的情况来看,张老师应该是最终认下了这堆华丽丽的证据。其实这应该算是一个最好的结局,因为若是小天天真的被打了或者张老师被“闫某二”了,对五毛和公知来说无疑都是折损一员大将的事情。所以看在此帖之后张老师已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上,小天天你就权当是擒了个孟获吧。 



如此看来,背叛曾经的同道,不可;背叛曾经的自己,不可;背叛现在的同道,不可;那么背叛现在的同事,可否?有人答曰,若那同事是@刘瑜,便不可。


话说清华大学辅导员王清礼于11月23日在人人网发布消息称:“刚证实刘瑜确为清华大学现役教师,开设有一些全校性任选课,经对其公共主页和微博的观察,震惊之余,谨以个人名义建议各位工物九字班同学不要盲目选修其课程。”此言一经微博转载,顿时在公知阵营里炸开了锅。他们一贯倡导的自由民主观立即派上了用场,《21世纪经济报道》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完毕。 



然而,与某些报系一贯的又粗暴又明了的论证风格不太相同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这篇友邦惊诧的微评其逻辑还真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好比扔惯了水果刀以后突然抡了一只三条腿的板凳过来这般让人费解:“[微评:自由、宽容、平等]清华大学辅导员王清礼对该校老师刘瑜的观点‘震惊之余’,通过网络建议学生勿选刘瑜的课程,因为刘倡导自由、宽容、平等概念。中国现在陷入一种怪圈,经济越发展但思想越来越落后,竟然这些朴实的观念也让一些人震惊。这些人离文明越来越远,而且这种人也越来越多。”显然,在关于民主女神@刘瑜的问题上,《21世纪经济报道》连粗暴明了的简单论证都等不及做,一心护主的心思使其即使过把瘾就死也在所不惜。


相比之下,系出同门的《南方都市报》倒是显得更“专业主义”一些,它起码在布道之前还难得地问了一句:“到底是什么课,让辅导员建议同学不要‘盲目选修’?”结果“上网一查,原来是刘瑜主讲的清华大学2011年秋季公选课《美国的民主》。”接着,该记者表明“由于之前看过刘瑜写的《民主的细节》的缘故,课堂上会讲些什么内容,我大概能猜个一二。……我宁可相信,这是一名年轻研究生考虑不周,打了一回妄语。” 



但我好奇的是,既然看过《民主的细节》,怎么还能够做到腆着脸地护@刘瑜,甚至不惜搬出辜爷壮胆?!对此,我倒是宁可相信,这是一名年轻记者考虑不周,打了一回妄语。


鉴于王清礼老师已然删去自己的言论,且未接受任何采访,我无从知晓其“个人建议”的确切初衷。但若斗胆揣测一下,王老师应该至少可能有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他的学生们有朝一日去了美国起码不能怀疑自己走错了地儿。但其实王老师也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您若读过畅销的科幻散文集《民主的细节》抑或女神的几篇专栏,就会再清楚不过伊充其量就是一笔法out的文艺青年。不过,按照自由主义巨擘朱学勤教授的观点,文艺青年可是具有毁灭性的,当年要不是五四青年们以神马文艺重塑国民性,惨绝人寰的文革就不会发生。如今风水轮流转,文艺到右边,所以,不知道朱教授对民主文艺范儿的刘女神是待见呢还是不待见?


于是不妨摘引《民主的细节》里一段振聋发聩的言辞:“我总觉得,煽动家和思想家之间的区别,就是煽动家总是特别热衷于抢占道德制高点,而思想家总是热衷于指出道德制高点底下的陷阱。所以煽动家总是在话语的盛宴中觥羹交错,而思想家总是在惴惴不安地担心谁来为这场盛宴买单。”我十分非常以及特别负责任地认为,如果不将这段美文赠予女神本人及其包括@何兵教授在内的同僚们作为注解,实在是一件天理难容的事情。


话说在这场维护女神的战役中,何教授可是当仁不让的自己人。他先是不动声色地放暗箭,提议“应当请王辅导员写篇‘教师言论指南’”,再是回应@petriv宣称王辅导员也有言论自由的说辞时正色道:“日本首相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法院不许。理同。” 



此言一出,@清流_清议留言道:“你是法学院的?难怪中国法制现状如此,鸡毛如此。”


无独有偶的是,仅仅几天之后,@何兵教授另一番言辞就再度引得众人对其法学院副院长身份的质询:“传媒大学的保安好牛啊。学校请给博士生讲课,联系的学生忘了办手续,一再解释不行。学生出示讲课安排单不行。给看名片不行。大雪天就是不让车进。传媒大学保安,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啊?” 



此帖一出,便知必火。凡涉争端,必分两派。@点子正连发数帖以表声讨,又是投票又作诗,煞是热闹,截止笔者完稿之时仍旧不依不饶。 











而@染香则不愧为是五毛党的党主席,四两拨千斤地端出列宁与卫兵的故事,立刻秒杀所有公知,以及五毛。而料想何教授若是看见这番言辞,必如染了慢性咽炎一般,咽不下吐不出吧。 



然公知们的力挺则毫无新意,颠来倒去都是为了兜售其赖以生存的那点儿私货,好似万能诗句一般,即便你说“两岸猿声啼不住”,他也能对上一嘴“意外怀孕怎么办”。譬如@吴稼祥就不动声色地借机搞了个今昔对比“八十年代中期,前胡总执政,农民在周末都可以参观中南海;如今,一个大学教授,博导,进不了另一所大学的门应邀授课。从开放到封闭,就是这样完成的。”区区两句话就几乎囊括了公知们所有的身份标识,这种声援方式实在让人不得不感叹“高,实在是高”。相比之下,@王志安和稀泥般的指桑骂槐似乎更有娱乐精神一些,其“特权思想其实人人都有”的逻辑更是堪比成龙大哥当年那句“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不过,最给力的公知还要当属@赵楚老师,毕竟斗五毛最有效的方式并非与之论理,而是直接抛出响当当的结论——如果讲理有用,还要公知干嘛?!赵老师明显深谙此道,多快好省地抛出了6条结构一致的结论以后就“发言完毕”了,吓不死你还砸不死你么?!——“1,大学壁垒森严,恶心。2,保安执行恶规,可原。3,予以说明后不放,刁难。4,讲座主办者不周,失礼。5,何兵不满,正常。6,借小事挑起争论,无聊。发言完毕。” 











不过仔细瞧瞧便能发现,虽然@何兵教授的原文已被转发过万,但其中的“星光度”也并不算很高,毕竟两派众多的天王天后都尚未现身,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应证了@赵楚老师对于“小事”的定性。然“小事”被炒热,两派自然各怀心思,五毛多少难以摆脱“擒贼擒王”的用意,毕竟再怎么说@何兵教授也算得一枚公知派的A咖。而公知派少数红人的公开力挺则已然亮明其借以布道的良苦用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能够各取所需,@何兵教授也算功德圆满了。


行文至此,再次回到许知远。许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意识到,批评可以认识事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显然的是,当@方舟子批评@李开复的时候,许先生那些未背叛的同道们并不认为“认识事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有趣的和必要的。


因而,即便许知远如此言之幽幽,我仍是忍不住地想问上一嘴,他所说的这些知识分子究竟背叛了什么?


与此相对的,反倒是当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中树起了毛泽东的头像时,你多少应该去问问为什么。区区“背叛”二字何以承载所有复杂的历史变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吃饭聊天无数,许知远也未必就真的了解那个他曾经的老师。自诩为“游荡的自由主义者”的人是没有家园的,许先生并未意识到这恰恰是他与米沃什那批“流亡知识分子”根本的不同。没有家园的人无以背叛,而无以背叛也便无以忠于。


果如此,我便对背叛的知识分子一点都不奇怪。 






作者系沪上某高校传媒专业麻辣女教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