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干部与国家公务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目前又是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再有10年将迎来百岁诞辰。在这个时刻,进行必要的回顾、总结和展望,对于未来的10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近30年来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主要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上,因此,对于关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研究得不够的,对于今后党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也不是十分清晰的。虽然,从国家目前的政治局势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难以动摇,毕竟是有着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将近一个世纪。但是,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进行认真的总结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客观、全面的总结和研究,涉及的问题必然非常宽泛和深刻,不是草草了事的事情。笔者认为,现在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一些探讨,但是,30年来,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一直处于“不争论”和没有是非的状态,只能从一个一个的基本问题开始理清思路,才能使这样的总结和研究走上正确的轨道。为此,就准备先写这个题目,希望其他的同志也能展开这方面的研究,真正来一次新的正本清源和思想解放。
共产党的干部与国家公务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起来,混为一谈。
建党之后,党在组织、领导群众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党的干部是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用行动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些干部,组织和带领军队和人民群众,经过28年前赴后继的奋斗,打败了日本鬼子,推翻了蒋家王朝。当时在军队,党员和党的干部首先是“不怕死”,因此,有了“火线入党”的历史记载。在国民党的监狱,大批象江姐一样的革命志士,对共产主义有着执着的信念,他们对待牺牲、砍头只当“风吹帽”,那是何等的壮烈。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大批的共产党干部进入了政府机关,包括军队的很多干部也转业到地方当了父母官或者是在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工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为迎接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毛泽东同志曾经为此做过大量的指示,中共中央也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决议。1949年,在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后,中国共产党除留用少数原来的公务员外,大量的经过战争和斗争考验的干部实际上成了所谓的国家公务员。当时,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想要用共产党的一套理论和思想彻底改变旧的国家机器,因此,有了中央人民政府,有了政治协商会议,有了人民公安(不是过去专门欺压老百姓的警察局),军队仍然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领导之下,不叫国防军。也没有国家公务员这 一说。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基本思想,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当然,现在可以这么说,对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国家机器,党内真正清醒和有自觉意识的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少数的对马克思、列宁理论和实践有研究的同志,而大部分党的干部,他们过去处于社会的底层,由于在旧社会受过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有过切身体验,对于新型的人民政权建设是拥护的,广大人民对于新型人民政权的建设也是拥护的。这在大量的历史史料中都有记载,这里不多说。当然,少数党的干部,尤其是解放后进入政府的所谓党的干部,他们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自身的前途和出路。因此,当大部分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又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党员干部执政和行政,党群关系总体是良好的。共产党的干部说话老百姓还是要听的,因此,尽管三年自然灾害和浮夸风,使老百姓吃了苦,由于人民相信毛主席,相信共产党,而那时的共产党尽管犯了错误,但是很快改造错误,因此,人民群众总体上还是拥护共产党的。由于解放后共产党的地位变了,人员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变化,共产党干部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主流是好的,涌现了象焦裕禄、陈永贵为代表的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他们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当然,也出现了象天津市委书记张子善那样的经受不了执政考验的老的党员干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的新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共产党解放初进行“三反五反”到后来的整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今天,党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象薄熙来这样党的好干部好象反而感到不正常了,因此,他必然会遭到某些人的非议和责难。今天,共产党的干部是不是还象90年前一样,还象30多年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党中央怎么看?老百姓怎么看?作为党员干部自己怎么看?值得大家深思。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199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说是经过对西方社会的考察,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这里,首先要纠正的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还是中国人发明的,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在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即“科举制”。并被後来的欧美各国争相效仿、改进。但“公务员”一词却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古代称此为“文官”,战後才改名为“国家公务员”。因此,谈什么改革创新完全是无稽之谈,无非是将原来的干部改为公务员,为以后名正言顺地与西方接轨创造条件,丢掉了共产党干部的名分。同时,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所谓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并没有真正学到西方改进后的东西,只是摇身一变,干部变成公务员,完全形成了一个与广大老百姓不同的特殊的阶层,从中国的现有情况看,所谓的公务员无非是拿高工资,有权力,而且最大的特色是人数众多,号称世界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据《东方日报》披露:中国目前是18个人养一个公务员,按目前中国最新人口统计的数字13亿4千万计算,我国的公务员队伍达到7100万。可以说,按纵向比较,为历史之最,按横向比较,为世界之最。按常识讲,这个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政府管理国家的能力和效率低下,需要这么多人来管理这个国家;第二,老百姓的负担重。因此,说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只能解释为公务员水平提高,而广大老百姓提高多少?可想而知!社会生产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一样,那么多的管理人员,一线的生产人员减少,谁来创造财富?因此,这才是卖厂、卖土地、物价高涨的深层次原因。
共产党的干部摇身一变为国家公务员,这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这个国家,究竟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的干部,还是要中国出口,1993年又引进的公务员制度?这里,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问题。提出执政为民的口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为谁执政恐怕是根本的问题,这两个“为”是有区别的。这里,举一个香港的例子。10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香港政府是代表英国王室在管理那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应该肯定,以港督为首的香港政府管理是高效的,其次,独特的地理位置,给英国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是,无论香港回归前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他们始终是英国女王的臣民,是为英国资产阶级打工的劳工,尽管有少数人有幸从打工者变为有产者,但是,绝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中国目前的情况与香港有什么不同?除了公务员队伍庞大和法制不健全,其他恐怕已经大同小异。这就是为什么引进公务员制度的原因,但是,与共产党的老祖宗马克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反毛是必然的,大家没有必要感到奇怪。发生在20世界初的共产主义实践从上世纪6、70年代开始,逐步走入低潮,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中国30年的“打左灯,向右转”,中国目前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社会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思考。
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为“文官”或者“政府雇员”,实际上也是打工者,并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国的国家公务员中很多“聪明人”也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工资高,待遇好,但是毕竟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因此,中国的所谓公务员中有两大现象:一是利用权力贪腐,敛财和享受;二是利用权力和资源,成为新型的资本家,即刘XX讲的“红色资本家”,成为披着共产党的外衣(口头上),挂着国家公务员的招牌,堂而皇之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攫取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并非是他劳动创造,而是在一系列改革的过程中利用一般老百姓不具备的资源积累的。
提出共产党的干部与国家公务员这个题目有很多内容好写,因为篇幅和时间、水平等限制,希望其他网友继续这个问题的讨论。在中国,我真的搞不清现在的共产党的干部与公务员究竟有什么差别,理论上应该有,而实际上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薄熙来是共产党干部还是公务员?鱼肉百姓,贪脏枉法的是共产党的干部还是公务员?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更搞不清了,不管是谁做的坏事,他们都一古脑儿地骂共产党,真是岂有此理。30年前是这样吗?解放前是这样吗?共产党的干部摇身一变为国家公务员,把人搞糊涂了。所以,我经常劝那些骂共产党的人,不要瞎骂。共产党应该是好的,不好的是披着共产党外衣的国家公务员。